浙南山区果花套种生态效益分析
2010-07-30汪和远郑本军李德峰
谢 云,汪和远,郑本军,李德峰
(1.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浙南山区近年开辟了大量的山地果园,这些果园的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较为突出。果园套种牧草的生态效益已有一些研究报道[1~2],关于果花套种,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在应用花卉栽培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方面做过研究[3],而我国类似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浙南山区的青田县章旦乡生态观光果木花卉园,在果园中套种了2种花卉和1种绿肥,以单作果园为对照,探讨它们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以求论证果花套种的生态效益,既解决果园的水土流失问题,又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献计献策。
1 研究地自然概况
试验点设在青田县章旦乡观光果木花卉园的果园内(28° 8′ N,120° 17′ E),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低温-5.3℃,极端最高温41.4℃,年平均日照1841 h,日照百分率42%,无霜期279 d,≥10℃年积温5804.3℃,年平均降水量1603.7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降雨分布不均,梅雨期和台风期雨量集中,旱洪灾害机遇率较高,海拔650 ~ 678 m,坡度6 ~ 20°。试验点是浙南最典型的山区地带,以黄壤为主,土层较厚,轻粘质,有机质与全氮含量较低,微酸性,速效磷、钾缺乏,肥力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观光园内取桃园480 m2作为试验地,设置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40 m2,4个处理分别为套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套种常夏石竹(Dianthus plumarius)、套种二月蓝(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清耕区(ck),3次重复,桃园的定植密度为600株/hm2,果树的树龄均为5年生。
2.2 供试花卉的种植
2008年9月,在桃园中分别种植白三叶、常夏石竹、二月蓝,另设清耕区作对照。播种前清除果园杂草杂物,翻地深20 ~ 25 cm,将地整平,于果树间行间条播,行距15 cm,深度为1.0 ~ 2.0 cm。根据对比试验的要求统一水肥管理,发芽期注意管理土壤水分,常规方法管理果园。
2.3 试验方法
于2009年3月23-28日和6月1-7日2个时段,分别测量套种果园和清耕园内各区块地下15 cm处的土壤温度、0 ~ 20 cm处土壤水分和土壤孔隙度,并用棋盘式取样法取0 ~ 20 cm土层的土壤,测定其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以及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水分的测定用105℃烘干法,环刀法测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速效N用碱解扩散法,速效P用0.05 mol/L HCI-0.05 mol/L H2SO4法,速效K用火焰光度法。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分析试验数据发现,果园套种花卉与套种绿肥的生态效益极为接近,都可明显改善土壤性状,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速效养分和土壤水分含量,稳定地温,促进果树生长。
3.1 果花套种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当气温较低时,套种果园较清耕桃园可以有效提高 15 cm处土壤温度,平均增幅达2.0℃;而气温较高时,套种果园较清耕桃园可降低地下15 cm处土壤温度,平均降幅达1.9℃,差异明显。套种两种花卉和绿肥之间的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因此,果园套种花卉和套种绿肥一样,都能显著减少土壤温度变幅,相对延长了果树根系活动和生长的时间,有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表1 果花套种地下15 cm处土壤温度Table 1 Temperature in the soil under 15 cm in interplanted garden℃
3.2 果花套种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由表2表明,套种花卉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各套种处理与清耕区对照,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但不同花卉提高土壤含水量效果不同。与对照相比,春季依次为常夏石竹 > 二月蓝 > 白三叶 > 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6.0%、15.0%、12.1%;夏季依次为常夏石竹 > 白三叶 > 二月蓝 > 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1.7%、19.7%、7.5%。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各套种处理组的含水量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由于常夏石竹和二月蓝枝叶稠密,春季生长茂盛,保水效果优于白三叶,但二月蓝5月收割种子后,枝叶开始枯萎,保水效果降低。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套种栽培后,由于有机物层覆盖了裸露的地面,减少了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有机质的增加使有效持水孔隙增加,增强了土壤的容水能力,因此有效减少了蒸发量。同时也证明了果园套种花卉与套种绿肥一样能提高土壤含水量。
表2 各处理区0 ~ 20 cm处土壤平均含水量Table 2 Mean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soil under 0-20 cm %
3.3 果花套种对土壤有机质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果园套种可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表 3)。套种花卉虽然在生长过程中消耗了许多土壤养分,但利用光合作用形成的大量地上茎与地下根枯落后腐烂分解,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方面,套种常夏石竹土壤有机质提高最快,比清耕桃园提高了113.2%,主要因为其地下根系发达,其次为二月蓝 73.6%和白三叶 67.9%,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白三叶是固氮植物,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 N的含量,套种白三叶速效 N的含量提高了125.6%,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二月蓝对土壤速效K的含量提高最高,达37.5%;速效P的含量在三组套种模式中有所差异,最高的常夏石竹提高了 22.8%,最低的白三叶也提高了5.7%。
表3 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Table 3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N, P and K content in the soil
3.4 果花套种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3种套种使土壤密度和土粒密度都有明显的下降,土壤孔隙度都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套种白三叶试验基地的土壤孔隙度比清耕桃林平均水平提高了12.9%,套种常夏石竹比清耕桃园提高了11.9%,套种二月蓝比清耕桃园提高了12.2%,变化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这说明套种花卉疏松土壤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花卉和绿肥的根系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根系的穿插生长使土壤变得疏松;另一方面,花卉种植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形成了大量的稳定的团粒结构,熟化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加快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运转和吸收,提高了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果树的生长。
表4 果花套种下的土壤孔隙度Table 4 Specific gravity, density and porosity of the soil
4 结论
果园套种花卉和套种绿肥的生态效益相近,均能在高温季节降低土壤温度,在低温季节提高土壤温度,稳定土壤温度;均能降低土壤水分的损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均能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增加土壤孔隙度,这与章家恩等对幼龄果园套种牧草的研究[4],以及向佐湘等茶园套种白三叶的研究有相似的效果[5]。
综上所述,果花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既可有效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起到培肥地力,促进果、花增产增收的效果,又可美化农业观光园的景观,吸引游客,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达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并举的目标,实现山地果园可持续发展。
[1]谢晋生,蔡志发,严瑞,等. 果园套种绿肥的生态效益[J]. 福建水土保持,2000,12(3):37-41.
[2]吕伟仲,何小勇,谢建秋,等. 山地果园3种省力化耕作生态复合经营模式与评价[J]. 浙江林业科技,2006,26(2):73-76.
[3]王齐瑞,谭晓风. 果园生草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120-126.
[4]章家恩,段舜山,骆世明,等. 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J]. 土壤与环境,2000,9(1):42-44.
[5]向佐湘,肖润林,王久荣,等. 间种白三叶草对亚热带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8,17(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