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岙杨梅初结果树结果枝短截修剪的保果效应

2010-07-30叶延龄

浙江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保果幼果果枝

叶延龄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农林局,浙江 温州 325024)

杨梅(Myrica rubra)初结果树和生长势偏强的成年结果树,往往长果枝和中果枝的比例很高。长果枝和中果枝在开花的同时,顶端的叶芽大多会萌发,与花、果争夺营养,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据调查,结果枝顶端抽生春梢的,有80%无法着果[1]。因此,在自然生长结果的情况下,杨梅以短果枝结果为主[2]。为了提高杨梅长果枝和中果枝的着果率,提高杨梅初结果树和生长势偏强的成年结果树的产量,我们根据杨梅结果枝顶端着生叶芽、其下各节着生纯花芽的特性,于2005-2007年对杨梅品种中的丁岙杨梅(M. rubracv.Dingao)进行了结果枝短截修剪保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分采用小区试验和生产上应用效果验证二部分。

1.1 小区试验

于2006年2-7月在温州市龙湾区龙森农副产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杨梅园进行。供试品种为10年生丁岙杨梅,生长势强。设剪去1/5花芽量(处理A)(截去枝长以花芽量控制,下同)、剪去2/5花芽量(处理B)、剪去3/5花芽量(处理C)和不修剪对照(ck)4个处理,用红油漆标记主干处。每小区3株树,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共 12个小区、36株树。在杨梅开花前进行短截修剪,待杨梅稳果后(硬核后期)进行统计,记录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中果枝和长果枝的着果量、春梢抽生数量,每株树记录100条中果枝和100条长果枝,共记录3600条中果枝和3600条长果枝。每处理随机采摘25个幼果,测量幼果的纵横径。

1.2 生产上应用效果验证

于2006-2007年在分别在龙湾区龙森农副产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杨梅园、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浃底村叶某家的杨梅园、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的杨梅基地、温州市龙湾区响动岩村的杨梅基地进行。试验材料为丁岙杨梅初结果树和生长势强的成年树,以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形式,在丁岙杨梅开花前、初花期进行短截修剪,分别剪去中果枝和长果枝 1/5的花芽量。对短截修剪后至果实硬核期,中果枝和长果枝大部分有着果的,即判断为有保果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枝短截修剪可有效解决果梢矛盾

生长势偏强的丁岙杨梅,在自然生长结果的情况下(对照,下同),长果枝和中果枝顶端抽生春梢的比例很高。在调查的1800条长果枝和中果枝中,就有1169条结果枝顶端抽生春梢,占64.9%;而没有抽生春梢的结果枝只有631条,只占35.1%。从长果枝和中果枝抽生的春梢数量来看,以抽生1条春梢为主,占调查结果枝数的40.3%;抽生2条春梢的结果枝比例也较高,占调查结果枝数的18.2%;抽生3条及3条以上的结果枝比例较少,只占6.5%。结果枝顶端抽生春梢后,会出现严重的落花落果,750条顶端抽生1条春梢的结果枝,只有106条着果,着果的结果枝比例只有15%;结果枝顶端抽生2条春梢、3条春梢的,则全部没有着果;而没有抽生春梢的结果枝,着果的结果枝比例高达 89.1%(表1)。因此,生长势偏强的丁岙杨梅,果、梢矛盾严重。

表1 结果枝短截修剪对解决果梢矛盾的效应Table 1 Effect of cutting back pruning on fruit and shoot growth

由表1可知,结果枝短截修剪能很好地解决丁岙杨梅的果梢矛盾。3种不同修剪量均达到了解决丁岙杨梅果梢矛盾的目的。处理A为轻短截修剪,大幅度地降低了结果枝的春梢抽生,抽生春梢的结果枝比例为31%,不到对照的1/2;处理B为中等强度短截修剪,抽生春梢的结果枝比例为28.7%,是对照的44.2%;处理C为重短截修剪,抽生春梢的结果枝比例为23.8%,是对照的36.7%。通过短截修剪,剪除了结果枝顶端的叶芽,故结果枝上抽生的春梢是由隐芽萌发的,抽生时间较迟,果梢矛盾较小,着果的结果枝比率也大幅度提高。

2.2 结果枝短截修剪的保果效应

2.2.1 长果枝短截修剪的保果效应 由表2可知,自然生长结果的丁岙杨梅,着果的长果枝比例只有21.3%。通过短截修剪,剪去长果枝顶端的叶芽,可大幅度地提高着果的长果枝比例,着果的长果枝比例达到了84.4%。其中:处理A着果的长果枝比例为80.8%;处理B着果的长果枝比例为76.9%;处理C着果的长果枝比例为95.4%。

2.2.2 中果枝短截修剪的保果效应 由表2表明,短截修剪也可大幅度提高丁岙杨梅着果的中果枝比例,着果的中果枝比例达到了 92.6%,而自然生长结果的丁岙杨梅着果的中果枝比例为52.9%。不同修剪量着果的中果枝比例为:处理A着果的中果枝比例为85.1%;处理B着果的中果枝比例为96.0%;处理C着果的中果枝比例为96.6%。

2.3 短截修剪对结果枝着果量和早期幼果大小的影响

2.3.1 短截修剪后不同长度结果枝的着果量 由表 3表明,丁岙杨梅结果枝短截修剪后,着果的结果枝普遍存在着果量过多的现象。丁岙杨梅是大果型杨梅品种,留果过多,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生产上一般提倡中果枝留1个果、长果枝留1 ~ 2个果。因此,结果枝短截修剪后,对着果量偏多的结果枝要及时进行疏果,以保证果实的质量。

2.3.2 结果枝短截修剪对早期幼果大小的影响 由表3的数据表明,结果枝短截修剪有增加早期幼果大小的效应。硬核期幼果大小的总趋势是:处理A>处理B>处理C>ck。

表2 丁岙杨梅结果枝短截修剪的保果效应Table 2 Effect of cutting back pruning on fruit retention

表3 结果枝短截修剪后的着果量Table 3 Effect of cutting back pruning on fruit bearing

2.4 结果枝短截修剪在生产上验证试验的效果

由于丁岙杨梅长果枝、中果枝短截修剪的保果效应,未见有文献报导,专业书刊中和丁岙杨梅生产标准中也未提及。为此,我们于2005、2006年进行了多点验证试验。2年的多点验证试验结果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证明丁岙杨梅长果枝、中果枝短截修剪确有保果效应。在丁岙杨梅开花前至初花期,对长果枝、中果枝进行轻短截修剪,分别剪去中果枝和长果枝 1/5的花芽量,以去除长果枝、中果枝顶端的叶芽,就能达到解决果梢矛盾、提高着果的结果枝比例的效果,在生产上应用是可行的。

3 小结

(1)结果枝短截修剪能很好地解决丁岙杨梅的果梢矛盾,大幅度地提高着果的结果枝比率。其中,处理A大幅度地降低了结果枝的春梢抽生,抽生春梢的结果枝比例为31%,着果的结果枝比例为82.9%;处理B抽生春梢的结果枝比例为28.7%,着果的结果枝比例为93.6%;处理C抽生春梢的结果枝比例为23.8%,着果的结果枝比例达96%。

(2)结果枝短截修剪,对提高丁岙杨梅长果枝、中果枝着果率的效果均较好,但对提高丁岙杨梅长果枝着果率的效果更好。自然生长结果的丁岙杨梅,着果的长果枝比例只有 21.3%。通过短截修剪,着果的长果枝比例达到了84.4%。自然生长结果的丁岙杨梅着果的中果枝比例为52.9%。短截修剪后,着果的中果枝比例达到了92.6%。

(3)结果枝短截修剪有增加早期幼果大小的效应。硬核期幼果大小的排序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

(4)生长势偏强的丁岙杨梅,在自然生长结果的情况下,长果枝和中果枝顶端抽生春梢的比例很高,果、梢矛盾严重。结果枝顶端没有抽生春梢的,着果的结果枝比例高达89.1%;结果枝顶端抽生1条春梢的,着果的结果枝比例只有15%;结果枝顶端抽生2条春梢、3条春梢的,则全部没有着果。

(5)丁岙杨梅结果枝短截修剪后,着果的结果枝普遍存在着果量过多的现象。留果过多,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生产上一般提倡中果枝留1个果、长果枝留1 ~ 2个果。因此,结果枝短截修剪后,对着果量偏多的结果枝要及时进行疏果,以保证果实的质量。

(6)经2年的多点验证试验表明,丁岙杨梅长果枝、中果枝短截修剪确有保果效应。在丁岙杨梅开花前至初花期,对长果枝、中果枝进行轻短截修剪,分别剪去中果枝和长果枝 1/5的花芽量,以去除长果枝、中果枝顶端的叶芽,就能达到解决果梢矛盾、提高着果的结果枝比例的效果,在生产上应用是可行的。

[1]吴振旺,唐征,熊自力. 丁岙杨梅生长结果习性研究[J]. 温州农业科技,2000(4):7-8.

[2]潘丹红,顾玲彬. 丁岙杨梅不同果枝与着果的关系[J]. 浙江柑橘,2004,2l(3):33.

[3]黄金生,吴振旺,余宏傲. 丁岙杨梅大枝修剪的矮化效应[J]. 中国南方果树,2009,38(2):16-17.

[4]徐益生,黄建珍,诸加送,等. 丁岙杨梅异常落花落果现象的调查分析[J].浙江柑橘,2004,21(2):34-34.

[5]孙婷,刘鹏. 环境因素对丁岙杨梅影响的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05(9):7-8.

[6]黄建珍. 丁岙杨梅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提升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2009(2):275-277.

猜你喜欢

保果幼果果枝
密植条件下陆地棉不同果枝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差异研究
南疆矮化密植骏枣建园前期空间结构及产量分布初探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海岛棉不同果枝类型杂交F2代产量品质性状分布规律
通丰植物营养液对柑桔的保果增产效应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库源比影响纽荷尔脐橙叶片光合特性
合成生长素3,5,6-TPA降低克里迈丁桔光合产物利用率促进幼果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