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2010-07-30林才
林 才
便秘是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据最近部分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儿童便秘中约有90%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mtipation,FC),FC是儿童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3%~5%,占儿童消化道门诊的25%。小麦纤维素颗粒是具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纯天然小麦纤维素制剂,是世界胃肠病学组织推荐用来预防及治疗便秘的首选药物之一,在成人中应用较多,在儿童中则应用相对较少,为了观察小麦纤维素颗粒对儿童FC的确切疗效及安全性,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利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FC,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医的FC患儿共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为3个月~10岁,病程2个月~2年;<1岁者17例,其中人工喂养为13例,母乳喂养为4例;1~10岁者29例,29例患儿均以肉鱼蛋等动物类高蛋白饮食为主,蔬菜、水果及其他富含粗纤维素食物均较少摄入。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4个月~10岁,病程2个月~2年。<l岁者16例,其中人工喂养为12例,母乳喂养为4例;1~10岁者为30例,30例患儿均以肉鱼蛋等动物类高蛋白饮食为主,蔬菜、水果及其他富含粗纤维素食物均较少摄入。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和病程分布近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患儿的诊断均符合2006年国际会议制定的新生儿-幼儿和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即:①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新生儿至4岁幼儿,出现以下至少2条症状,达1个月。a.每周排便≤2次;b.有大便潴留病史;c.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有≥1次失禁发作;d.大量粪便团块在直肠内存留;e.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f.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②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年龄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a.每周排便2次或<2次;b.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c.每周有≥1次失禁发作;d.有大粪块在直肠内存留;e.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f.有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的病史。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疗法:①训练排便习惯:患儿每天早晨起床后坐便盆,限时排便时间一般为3~10min,以避开玩耍时段,排便时精神放松,注意力集中,从而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②调整饮食:建议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按月龄及时添加辅食,增加水果、蔬菜、红薯及粗粮等富含纤维索的食物,适当减少细粮和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适量补充水分。③每天进行适量活动。治疗组在一般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小麦纤维素颗粒,儿童每次1/2袋(粉剂每袋3.5g),2次/d,至少1周,之后逐渐减量至1次/d,患儿每日清晨都应服药一次,加入100mL温水或加入汤、粥、牛奶、果汁等饮料溶解后服用,疗程2周。治疗组、对照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4d(1个疗程),服药后分别观察随访7、14d便秘的改善情况及观察治疗14d后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抗生素、导泻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
1.4 疗效标准
显效:每天排大便1次,为成形软便或烂便,无排便困难及哭闹;有效:每1~2d排大便1次,为成形干便,排便困难改善,无哭闹;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P<0.01)。治疗组7d总有效率达63%(29/46),14d总有效率达80.4%(37/46)。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χ2值= 16.3204,P值<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中2例有轻度腹胀,减少小麦纤维素颗粒用量后恢复,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两次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1)。治疗组药物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对比,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9,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d) 治疗后(d)治疗组 46 3.56±0.56 1.52±0.54对照组 46 3.62±0.53 2.04±0.44
3 讨 论
FC临床上也被称为特发性或习惯性便秘,多发生在2岁以后,50%以上发生在10岁以内儿童,约25%的FC患儿在l岁以内发病,主要原因有:①盆底肌协调障碍,由于盆底肌的不协调收缩,主要是肛门外括约肌呈反向性收缩或松弛不良,盆底肌电活动增加导致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在慢性便秘的患者中,25%~50%的儿童发现有盆底肌协同失调;②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偏食挑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等导致食物中缺少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从而致便秘;③不良的精神因素及排便习惯:排便疼痛等不良事件刺激或因贪玩等而不及时排便等影响正常的排便反射;④胃肠激素分泌和调控异常影响了胃肠蠕动;⑤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影响肠道的内环境而导致大便干结[2]。儿童FC不仅可以影响胃肠功能,还可以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影响患儿体格发育等,因此,适当的治疗是必要的。针对上述病因,对儿童FC的治疗主要分为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儿童FC的基础治疗有:①排便习惯训练;②合理饮食主要指膳食纤维的摄入;③足量饮水;④增加活动量;⑤心理行为治疗;⑥生物反馈治疗。儿童FC的药物治疗有缓泻剂、肠动力剂、微生态制剂。口服通便药物治疗选择方面,现主张选用膨松剂和渗透性通便剂,避免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3]。本文研究采用小麦纤维素颗粒作为膨松剂进行对照研究,本研究显示,治疗组FC患儿服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后,大便性状的改善及恢复正常排便频率的疗效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有效率的变化,发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有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随应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时间的延长,其治疗FC的疗效也更加明显。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两次排便间隔时间缩短,治疗组药物治疗后较治疗前排便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FC疗效显著。小麦纤维素颗粒(非比麸)是瑞典Recip AB公司研制的,是从优质小麦中提取精制而成的纯天然小麦纤维素,它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纤维素因含有植酸及免疫原性的缺陷。小麦纤维素颗粒与传统纤维素比较具有更好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①小麦纤维素颗粒中纤维素含量高达80%,其中90%以上为不可溶性纤维素,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亲水羟基,具有很强的水结合能力,可吸附大量水份,使大便的硬度正常化;②它吸水后具有很好的膨胀功能,可增加大便的体积和重量,从而促进肠蠕动,减少大便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使得大便排出更加顺畅;③小麦纤维素还可作为肠道内益生菌的培养基,促进益生菌的繁殖和定植,有效改善肠道益生菌群分布,减少致病菌的生长[4]。总之,小麦纤维素颗粒是符合儿童生理特点的膳食纤维制剂,可帮助FC患儿恢复正常的生理性排便功能及促进肠道的蠕动,与其他缓泻剂比较,具有无腹泻、无腹痛及无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且服用方便、容易被患儿接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调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适量运动等一般治疗是治疗儿童FC的基础,也是预防儿童FC复发的重要方法。因此作者认为采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FC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5]。
[1]王茂贵.儿童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临床评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59-560.
[2]李实忠,荣文舟.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分类[J].中国临床医生,2001,29(8):3-13.
[3]王茂贵,王宝西.儿童便秘的基础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446-448.
[4]董声焕,贾立荚,张燕玲,等.杜秘克治疗小儿便秘2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35-36.
[5]张玮,余霞,廖廷彦.“妈咪爱”改善慢性特发性便秘患儿直肠肛门动力学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