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探讨
2010-07-30唐款秋周少波
唐款秋 周少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医疗方面,人们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医学的发展也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多的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而医疗护理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而对疾病的治疗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在生活上、精神上感到被医护人员关心,能够以积极地心态配合治疗,为疾病的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的急腹症。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其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常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2]。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手术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及危险、往往会给患者增加一定的精神压力,并且本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且患者常需忍耐腹部疼痛、禁食等,也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3]。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其心理压力,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意义。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人民医院对肠梗阻的患者进行积极地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人民医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9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岁,年龄15~48岁,平均(32.5±3.3)岁。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姓21例,年龄16~44岁,平均(30.8±2.5)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压痛,查体存在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可见肠胀气及肠内气液平面。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至术后出院,均给予各阶段的常规护理,如胃肠减压、半卧位、早期下床活动等。
1.2.2 治疗组
根据患者入院、手术及术后恢复等不同阶段会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1.2.2.1 入院及术前的心理护理
由于肠梗阻多起病急、病情变化较快,临床症状突出。面对突如而来的病痛,患者常缺乏心理准备而难以耐受。患者对本病缺乏认识,因此会产生对疾病的紧张、恐惧,以及对疾病预后的焦虑、担心等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且本病具有可反复发作的特点,有的患者常难以耐受,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针对上述原因,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如讲解有关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及病理变化特点。以及向患者讲明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以积极地态度配合治疗。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要提前讲明配合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尽量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要注意患者的变化,尽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减少操作带给患者的痛苦。如在胃肠减压时应注意操作要轻柔和准确,并在进管时随吞咽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嘱患者抬高头部使胃导管下行,通过咽壁时缓慢,通过贲门时迅速以减少不良刺激。这样保证了下胃管的一次成功,减少了患者对胃管的恐惧心理,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2 术前的心理护理
针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患者对手术的地点、医护人员的操作过程、手术方式及治疗过程等情况不了解,会产生陌生、恐惧感,加重思想负担,会对手术产生一系列如医师的技术水平如何,手术是否会疼痛,手术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意外,术后病痛是否会彻底解除,术后恢复情况等疑问。因此,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问。术前应主动与患者交谈,给患者以信任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向患者讲解有关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及预后等,介绍手术医师的资历、技术水平等,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让患者提前参观手术室,以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
1.2.2.3 术中护理
①进入手术室后,要与患者亲切交谈,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取得患者信赖。尽量分散患者注意力,尽量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所产生不良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②麻醉时,动作要轻柔,并向患者说明麻醉的效果与手术效果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在检验麻醉效果时,既要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也要仔细观察其客观的生命体征,以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③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大声喧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交谈,特别是针对疾病的发展、不良的预后等,以免患者产生精神紧张等引起情绪波动,进而引发一系列如血压增高生理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
1.2.2.4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后的患者,应以和蔼的态度和关切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的效果良好,会有良好的预后,使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①向患者讲解合理饮食与疾病恢复与痊愈间的关系,让患者减少抵触情绪,理解并遵从饮食指导。②向患者讲解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本病恢复的积极意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按时休息,避免餐后剧烈活动。③向患者讲明适当活动对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积极意义,并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鼓励患者做适度运动。④应提前告知患者肠梗阻后不能自行排便,让患者对此有心理准备。应暂时禁食并给予排便指导,减少患者因排便习惯改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及术后排气时间,随访患者6~10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有2例患者对手术恐惧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2~46h,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8~56h,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2例形成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肠梗阻是肠腔的物理性或机能性阻塞。发病部位主要为小肠。小肠肠腔发生机械阻塞或其正常生理位置发生不可逆变化(肠套叠、嵌闭和扭转等),可伴随产生局部血液循环严重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甚至休克[4]。本病发病急剧,病程发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有报道指出,单纯性肠梗的病死率约在3%而绞窄性肠梗阻则可达10%~20%,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肠梗阻导致腹胀与肠麻痹、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对给患者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加上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及对手术的恐惧,均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积极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以积极地心态应对疾病的变化、配合医师的治疗,并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对本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1]邬四明,但卫兵,王昕,等.70岁以上老年患者肠梗阻216例诊治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4):233-234.
[2]党世民.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6-277.
[3]吴润霞.高龄肠梗阻并存其他脏器疾病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2007,22(16):46-47.
[4]王吉普.胃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