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并酮症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探讨
2010-07-28李淑华陈小燕许红红陈美珠周玉兰
李淑华,陈小燕,许红红,陈美珠,周玉兰,陈 莉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广东 广州 510120)
老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胰岛素作用的缺陷(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有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素治疗成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有效手段。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是目前最符合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的胰岛素输注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稳定血糖[1],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我科于2008年5月~2009年12月年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酮症19例,并配合泵治疗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19例(治疗组),来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酮症患者,入院时血糖范围15.0~38.2 mmol/L,平均26.6 mmol/L。以同期住院的22例未使用胰岛素泵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酮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酮症的诊断标准界定为尿酮(++)及(或)以上,及(或)血β-羟丁酸高于实验室正常范围高限,无明显酸中毒表现。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静脉输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胰岛素泵治疗组同时采用美国MininMed公司生产的胰岛素泵(712 型号),按 0.44~0.7 U/(kg·d)的剂量,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提供基础胰岛素,如进食则按进食量追加餐前量胰岛素;对照组采用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提供基础胰岛素,如进食则在餐前皮下注射常规胰岛素的方案。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补液、调节水、电解质紊乱、消酮,防治合并症等综合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医生根据血糖和病情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酮症消除时间(尿酮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血糖定义为指尖血糖<3.9 mmol/L,伴或不伴低血糖症状[2])。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恢复时间、低血糖次数和住院时间见表1,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治疗后空腹血糖(mmol/L)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治疗组(n=19)对照组(n=22)血糖达标时间(d)6.40±2.143.20±1.20尿酮消除时间(d)2.50±0.50住院时间(d)11.36±5.28 7.45±1.054.52±1.303.10±0.6013.10±4.50 7△ 2 9
3 讨论
3.1 全方位的系统护理,是使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对于糖尿病患者,持续高血糖状态可减少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抑制胰岛素分泌,加速细胞损害和凋亡[3]。胰岛素泵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灵活地调整基础输注量及餐前大剂量,有效地稳定全天血糖、控制餐后高血糖和黎明现象,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c1)水平,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4]。老年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因其特定的自身条件限制,而使治疗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护理人员全方位的系统护理,是使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在笔者的全程干预下,本研究的19例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无一例发生局部感染、堵管及胰岛素泵故障。
3.2 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是安心接受治疗的前提
老年糖尿病酮症患者由于环境的改变、疾病的影响、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和应对能力差等因素导致情绪波动较大,不能适应医院环境,对各医疗护理操作不能完全理解而产生焦虑、恐惧、排斥等心理[5]。因此,应强调反复多次、循循善诱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详细介绍胰岛素泵的使用目的、优点特性、基本操作过程、佩戴时的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等,使患者及早告知医护人员处理,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跟每一位送餐的家属说明按时进餐的重要性,告知餐到时才追加胰岛素的必要性,从细微之处着手,让患者及家属配合,形成默契,以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几率。
3.3 做好置泵及管道护理是使胰岛素泵治疗顺利完成的保障
笔者认为泵的护理很重要,查看胰岛素泵的电量是否充足,抽取药液后连接输注导管,双人核对基础率的时间与剂量准确无误,置泵后在导管离穿刺点5 cm处贴上一条3M胶布固定导管,形成双重保护,每班查看局部皮肤穿刺点情况,如有否红肿、疼痛、硬结等,并及时处理,同时检查泵的连接管道是否牢固、有无打折、剩余液量情况,告诉患者泵的运作情况。本组病例未发生老年2型糖尿病并酮症患者遗忘已置泵所导致的管道移位或脱落。
3.4 提高自我管理水平,能有效防范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虽然两组患者都有相关的健康宣教[6],由于置泵患者对泵的关注,自觉掌握了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特征,特别夜间及不典型低血糖症状的发生时间,患者一旦出现心悸、头昏、出冷汗、饥饿感等,能立即报告医务人员,及时监测血糖,采取进食等措施,所以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表1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尿酮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3.5 除泵后的持续干预将有利于2型糖尿病并酮症患者进一步完善自我管理
除泵后仍需要持续干预,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演示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讲解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提问及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保证老年患者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安排他们参加每月一次的糖尿病患者俱乐部活动,通过定期的学习,定时的教育,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的咨询活动,让患者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能迅速纠正糖代谢紊乱,安全性高,本研究显现,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常规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护士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2型糖尿病并酮症老年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增强对治疗的顺应性和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1]许曼英.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2-284.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 glycemia[J].Diabetes Care,2005,28:1245.
[3]王淑雅,任秋芳.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62.
[4]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09)[J].药品评价,2010,7(3):4-10.
[5]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8.
[6]李晓燕,王吉荣.健康教育对老年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