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名文职护士战创伤救护技术考核结果分析
2010-07-26楚燕萍
秦 静,楚燕萍,李 文
随着军队医院、疗养院精简整编工作的不断深入,非现役文职护士(下文简称文职护士)已成为军队医院、疗养院临床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明确规定了文职护士根据军队需要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2]。结合“战创伤救护技术的风险管理”课题,笔者对所在疗养院75名文职护士进行战伤救护技术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差距,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技术训练,以提高战伤救护技术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加考核的75名文职护士为2006~2008年正式聘用的文职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29岁,平均(25.56±2.28)岁。学历本科41名,大专34名;职称:护师31名,护士44名。
1.2 方法
1.2.1 培训前考核 75名文职护士共分3个组。第1组26人,由2006年聘用的文职护士组成;第2组32人,由2007年聘用的文职护士组成;第3组17人,由2008年聘用的文职护士组成。每组进行考核时,个人以抽签序号确定考核顺序,前一名考核结束后充当下一名被考核者的“伤病员”。止血、包扎、固定和通气由被考核者独立完成,进行搬运考核时,由下一名被考核者协助完成。设5个考台,每一考台设2名监考者,分别进行五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通气)的考核打分,最终取2名监考者的平均分为单项得分,5项技术的考核平均分即为该护士的最后得分。考核评分以笔者所在疗养院制定的“战创伤救护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为依据。考核项目:止血、包扎、固定的部位均相同。
1.2.2 培训后考核 对75名文职护士采取集中-分散-集中的系统化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共4周:第1周集体进行理论学习和观看部队统一下发的《战地救护技术》光盘;第2周各科室依据院护理部制定的操作程序自行训练;第3周模拟练习,护理部助理员到各科室巡视、指导;第4周集中观摩各科室训练情况。4周后分组考核。系统化培训后的考核方法与培训前完全一致。
1.2.3 评分标准 依据总后勤部卫生部2006年颁布的 “战伤救治规则”及《现代战创伤护理》[3],结合文职护士的实际情况和训练要求,制定战创伤救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考核标准分6项每项根据实际内容包含若干条目。满分100分,>90分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考核前对监考者进行培训,讲解、统一评分标准、细则及要求,做到人人掌握操作程序、熟记评分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 果
2.1 系统化培训前后文职护士战创伤救护技术考核成绩培训前文职护士战创伤救护技术考核优良率和及格率分别为30.7%和52%,系统化培训后分别为85.3%和100%。经系统培训后文职护士战创伤救护技术显著提高(P<0.01),见表1。
表1 文职护士战创伤救护技术考核结果
2.2 不同年度聘用的文职护士系统化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 系统化培训后,不同年度聘用的文职护士的考核成绩比培训前均明显提高(P<0.01),见表 2。
表2 不同年度文职护士培训前后考核成绩(±s,分)
表2 不同年度文职护士培训前后考核成绩(±s,分)
与培训前比较*P<0.01
时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培训前 71.2±12.7 62.2±11.6 33.6±10.4培训后 90.1±7.4* 88.7±7.3* 74.3±6.3*
3 讨 论
战创伤救护五项技术是军队护士应熟练掌握的战(现)场急救技术,并能指导部队官兵开展自救与互救,是在战创伤救治中的综合体现。它对于保证战伤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战伤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和归队率,争取伤员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从文职护士的一般资料分析,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身体综合素质好,均受过正规医学院校的高等教育,专业急救理论知识扎实,而且接受、适应能力都很强。通过系统化培训,基本具备了快速反应性,能很好地应对未来战争的残酷性,更好地发挥个体能力。
笔者所在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其不同点是:由于任职时间不等,最长为2.8个月,最短为5个月,存在急救理论知识记忆上的差异;毕业院校不同,存在急救技术操作流程、要求和标准的差异;学历不同,存在急救水平的差异。共同点是:均为地方院校毕业,对战创伤救护技术不熟练甚至不掌握。再者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军队医务人员对战创伤救治的认识淡化,忽视了相关技术的训练,对她们有一定的思想影响。造成了培训前考核成绩不理想,优良率和及格率仅为30.6%和59.3%。经过系统化培训,不同年度聘用的文职护士战创伤救护技术考核成绩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其中,总体考核成绩最好的是2006年聘用的第一批文职护士,这与从事部队护理工作时间长、每年参加科室自行组织的战伤救治技术培训有关,同时观摩和参与模拟战伤救治的演练,使救护技术得到巩固和提高。系统化培训后成绩进步大的是2008年聘用的3名文职护士,培训前考核成绩分别为42.5、38.8、35分;经过系统化培训,均达到优秀。可见,对刚聘用的文职护士进行相应的系统化培训非常必要且效果明显,既有利于角色的转变、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又快速提高了战创伤救治技术水平。
通过考核分析,抓好文职护士战创伤救治技术的系统化培训,既做好军事斗争的卫勤准备,也提高了全院的护理质量。在培训和考核时均不固定救治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符合实战要求。针对文职护士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的培训,本着以“实战化程度高,训练难度强度大,训练效果越好”为切入点[4],强调“一技多用”,即在任何紧急和意外情况下,对伤员都能实施救治,全面提高了综合素质,发挥了文职护士应有的作用。
[1]李亚洁,刘立婕,汪道萱.聘用制护士的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8(5):380-381.
[2]李红瑞.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护理管理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5B):47-49.
[3]王仙圆,田晓丽,李亚洁.现代战创伤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4.
[4]安景法.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实施保障之我见[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7,(3):47-4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