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为构建和谐灵石做贡献
2010-07-25灵石县政府副县长刘北亚
◎灵石县政府副县长 刘北亚
民生水利是抗御自然灾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程,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近年来,灵石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注入,使全县的民生水利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一、民生水利建设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艰苦努力,建成了一大批利民惠民的水利基础设施,在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水利发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水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水生态、水环境安全提供了较好的水利支撑与保障。一是农村安全饮水建设成效显著。受特殊地形地理条件的影响,灵石县农村人畜饮水历来就是水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项被群众称为“小工程、大德政”的惠民工程从2002年以来累计投资近亿元,特别是2005年,灵石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县28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入户率达到95%,当地90%的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08年底,3年共建成116处工程,解决了143个自然村、5.0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水资源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现代化轨道。灵石县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为合理配置水资源,全县于2004年在全省首家完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研究项目,2005年以来,又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资源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监控机井共220眼,可实时监测全县地下水的取水量、水位等资料,掌握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实现了水资源的动态管理。三是水保生态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全县按照“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2005年以来先后实施了静升河流域、深井沟流域水保生态治理工程,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30 km2。2008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四是河道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结合蓝天碧水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全县不断加大以汾河、静升河、仁义河、段纯河、交口河为主的河道综合治理力度,坚持“大力度、高标准、持续干”的原则,先后完成河道堤坝建设56 km,新建人字闸16座。其中静升河、仁义河、段纯河综合治理已见成效,不仅全面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而且营造出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民生水利建设存在问题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对水的根本需求和依赖更为迫切,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是,水利发展现状距离这些期盼和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防洪减灾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全县河道沟道众多,大小沟道3 000多条,灵石县的治理重点是五大河道,绝大多数中小沟道的防洪标准偏低,仅能抗御5~10年一遇洪水,山区群众还在遭受山洪、暴雨等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是水资源问题突出,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灵石县水资源紧缺,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不能满足全县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三是饮水安全问题突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对安全饮水要求十分迫切,受全县自然条件的制约和采煤开矿的影响,供水水源不稳定,农村人口饮水出现反困的情况相对较多,目前还有2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四是水土流失严重,不能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灵石县山区多、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受采煤开矿、工业排污等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据统计,全县仍有460 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5%。
五是水利队伍问题突出,不能满足新时期水利工作的要求。全县原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年龄偏大,近几年水利系统没有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水文地质、工程设计、计算机管理等重要岗位人才缺乏,与水利建设现状不相适应。
三、发展民生水利的基本构想
破解水利发展难题,加快水利发展,要进一步调整、丰富、完善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根据全县目前的情况,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建立人水和谐现代水利体系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在促进水利发展中,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建设生态文明和亲水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五是坚持水利现代化方向,把水利信息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六是坚持节约保护,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工作重点
第一,围绕群众利益抓发展。一是加大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优先解决好水质严重超标地区、城市拓展区及农村城镇、学校、医院等人口集中点饮水安全问题,更加重视解决好居住分散偏远长期存在饮水困难的群众饮水问题。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区域供水,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到2013年,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20年,全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30个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二是进一步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抓好移民扶持人口增减的核定审查和移民资料数据库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和落实扶持项目和资金;切实抓好后扶项目的实施,按政策兑现落实好后扶资金。
第二,围绕防汛抗旱抓发展。一是抓好防汛工程体系建设。加强五大河道综合治理,加快县城防洪设施和两渡、夏门、南关等重要乡镇堤防建设,加大水毁堤防工程修复力度,切实整治安全隐患,提高工程抗御洪涝灾害能力。二是抓好防汛指挥体系建设。成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坚持把防汛现代化指挥及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指挥管理水平。三是抓好防汛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防汛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完善防汛抢险预案,抓好汛前检查,积极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强化防汛报汛队伍建设和防汛值班工作,努力实现安全度汛目标。四是抓好抗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抗旱预案,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蓄引提水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跨区域调水、因旱临时性饮水困难等应急机制,广泛深入推进全面抗旱、科学抗旱,积极落实避灾抗灾减灾措施。
第三,围绕供水保障抓发展。一是抓好石膏山水库工程建设。力争在2011年完工并投入进行,以缓解县城及南关地区的供水需求矛盾。二是实施三齐沟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尽早对三齐沟水库实施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和工程效益的发挥。三是抓好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好静升河、仁义河沿岸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实施山区节水灌溉项目,努力提高水利用率,发展农业经济。
第四,围绕生态改善抓发展。一是抓好生态水保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水土保持项目,切实抓好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到2010年,使全县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度达到60%,到2020年,使全县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度达到80%。二是继续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疏浚河道、新建堤坝、净化水质、恢复生态等,目标是“河变通、水变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加洁净”。
五、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主要措施
第一,坚持狠抓项目建设。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和促进水务加快发展的关键,进一步认清当前水务工作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准确把握国家及市级涉水项目资金投向,结合灵石实际,切实加强项目规划、论证和申报工作,高质量储备一批与国家投资方向相对接的项目。
第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把统筹城乡水利建设和发展作为重要举措,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结合实际、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坚持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民生需求与行业发展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结合,逐步构建“五大体系”,即统筹城乡的饮水安全体系、统筹城乡的防洪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的农业抗旱减灾体系、统筹城乡的水环境保护体系、统筹城乡的行业法制保障体系,促进城乡水利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强化依法管理。按照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要求,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抓好“五五”普法工作,大力推进水务法制建设管理。一是加强行政许可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水务行政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大力加强行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二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严格执行和落实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基本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切实抓好水资源保护,继续加大水质监测,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在水环境治理上做出新成绩。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抓好水资源合理调度,统筹安排调度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要。三是大力加强河道管理。进一步抓好河道砂石资源管理,坚持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与打造生态河流相结合、满足市场需求与支持重点建设相结合、市场化配置与加强群众自用砂、公益建设用砂管理相结合,促进砂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大涉河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河道乱建、乱倒、乱挖现象的整治。四是强化水保预防监督。突出抓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工作,切实按照国家、省、市水利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制定完善全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密切配合、狠抓落实,掀起水保执法高潮。通过开展水土保持执法专项行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增强行业部门、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义务的自觉性,有效遏制开发建设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
第四,加大投入力度。水利建设以公益性、基础性工程为主,必须切实加大县财政投入,保证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持续增长。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用好“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投资投劳受益范围内的水利建设。对经营性水利设施要通过放开投资经营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第五,加强建设管理。要规范项目立项审查和计划审批,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保证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真正把水利工程建设成群众放心满意的民心工程。
第六,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水利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加强指导,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建设好水利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三支队伍。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打硬仗的水利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