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针轴承自动装配机滚针排料机构的改进
2010-07-25祝水琴蔡建良陆子琳
祝水琴,蔡建良,陆子琳
(1.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2.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0;3.宁波江北菲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0)
滚针轴承自动装配机技术含量高,加工难度大,但附加值高。我国受研发水平、原材料、加工制造工艺等制约,在精密轴承的开发和研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能批量配套生产高精密轴承自动装配机的生产厂家很少。因此,在现有滚针轴承自动装配机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创新,成功改进了直径2~4 mm的滚针轴承自动装配机。
1 自动装配机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效率低。国产装配机普遍节拍为3~5件/min,而国外装配机生产节拍一般为6~10件/min。
(2)排料机构设计不合理,滚针下落不稳,歪斜时需要人工扶正,影响装配精度、装配合格率和工作效率。
2 自动装配机的改进设计
2.1 改进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自动装配工艺的节拍。自动装配机中,多工位刚性传动系统多采用同步方式,即多个装配工位同时进行装配。为使各工位工作协调,提高装配效率,要求各工位同时开始和同时结束[2]。对装配工作周期较长的工序,可分散几个装配工位,以平衡各个装配工位上的工作时间,使各个装配工位的工作节拍相等,而对非同步装配系统则无严格要求。
(2)避免或减少装配基础件的位置变动。自动装配过程是将装配件按规定顺序和方向装到装配基础件上,通常装配基础件需要在传递装置上自动传送,并要求在每个装配工位上准确定位。因此,应尽量减少装配基础件在自动装配过程中的位置变动,如尽量减少翻身、转位、升降等动作,以避免重新定位。
(3)合理选择装配基准面。装配基准面通常是精加工面或者是面积大的配合面,为保证装配定位精度,要选择合理的装配基准面,同时应考虑装配夹具所必需的装夹面和导向面。
2.2 滚针自动排料机构的改进
2.2.1 改进前滚针自动排列机构
滚针轴承自动装配机中排料机构为其核心部件。改进前所使用的自动排料机构如图1所示,其包含滚针下料盘、中心轴、环形空腔及底座等。中心轴位于滚针下料盘的中轴线上,由电动机驱动旋转;滚针下料盘上端为倒锥形空腔,下端为圆柱形空腔;中心轴与下料盘配合,使下料盘下端形成直径与滚针相适配的环形空腔;下料盘固定于底座上。使用时,在下料盘的倒锥形空腔内放置滚针,滚针自动落入下料盘的环形空腔,排列成一圈,中心轴由电动机驱动绕中轴线旋转,辅助滚针落入环形空腔,防止其卡住。装配时,将轴承外圈放在滚针自动排料机构下方,使滚针落入外圈内,再冲压轴承内圈。由于下料盘下端的环形空腔的侧壁是光滑的,对落下的滚针不能形成控制,使得有些滚针落下时与相邻的滚针间隙过大或歪斜,导致排列完毕的滚针总数不足。这样装配好的滚针轴承必须返工,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图1 改进前滚针自动排料机构
2.2.2 改进后的滚针自动排料机构
改进后自动装配机如图2所示,滚针自动排料机构如图3所示。在圆柱形空腔的内侧壁上沿轴向设置直槽,直槽的数目与待排列滚针的数目相适配。通过设置直槽的数目并加以自动检测,就可以精确控制排列机构中滚针的总数。中心轴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偏心轮,中心轴在旋转时受到偏心轮产生的力矩牵引,产生抖动,加速滚针落入圆柱形空腔,防止其卡住。滚针下料盘的底端固定在移动板上,移动板对应于滚针下料盘下端的圆柱形空腔处设置有通孔,移动板可相对移动地固定于底座上。通过控制移动板,使下料盘移动至滚针轴承外圈上方,安装好滚针后,下料盘移走,滚针轴承直接进入冲压轴承内圈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便于实现装配工艺的自动化。
图2 改进后自动装配机
图3 改进后自动排料机构
3 结束语
改进后的滚针轴承装配机排料机构可以精确控制滚针的总数,不会发生因滚针数目不够而使产品返工的情况,提高了成品率和生产效率。改进后的滚针轴承自动装配机采用PLC编程控制自动装配,装配节拍6~9件/min,对比同类产品相同生产装配工艺条件下,可提高生产率10%以上。
但在此次设备改进过程中,针对的是同一规格的产品,而对同一设备上装配不同规格的产品需要更换模具,更换模具时操作复杂、时间较长。这个问题有待分析后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