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白菜素双层片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2010-07-25刘清飞王义明罗国安郑亚玉

中成药 2010年8期
关键词:片剂缓释片双层

肖 慧, 刘清飞, 王义明, 罗国安*, 郑亚玉

(1.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84;2.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岩白菜素(Bergenin),又称岩白菜内酯、矮茶素、佛手配质,分子式为C14H16O9,为白色疏松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气微,味苦。遇光和热变色,在甲醇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岩白菜素具有镇咳祛痰,提高免疫的作用,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常用药,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为镇咳祛痰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目前市场上主要剂型有普通片、口含片、口崩片、滴丸、软胶囊、糖浆、口服液等等,其中以普通片剂应用最广泛。但普遍存在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缓释片的吸收时间长,血药峰浓度相对降低且血药浓度波动减小,药物总吸收不变,因此可更好的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但是缓释制剂也有不足之处,如释药缓慢,所以药物起效较普通制剂慢,为了改善这一点,本实验将岩白菜素压制成既有速释又有缓释部分的双层片,达到既速效又长效的目的。本研究探讨岩白菜素双层片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大连依利特 C18柱(4.6 mm ×250 mm,5 μm);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YST-100双层压片机(江苏省金坛市威克压片厂);XS105 型电子天平(d=0.01 mg,METTLERTOLEDO);AL104型电子天平(METTLER-TOLEDO);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RC-8溶出度测试仪(天津市新天光分析仪器技术有限公司);CJY-300B型片剂脆碎度测试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YPD-200C型片剂硬度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岩白菜素(批号:20080515,纯度:98.2%,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岩白菜素双层片(自制,批号:20080801,20080802,20080803,规格:325 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00M,K15M,K4M,药用级,上海昌为医药辅料技术有限公司);乳糖(药用级,武汉合中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101,药用级,曲阜市天利药用辅料有限公司);硬脂酸镁(药用级,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水为蒸馏水;甲醇(色谱纯,美国Merck公司);甲醇、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岩白菜素双层片制备 为使岩白菜素双层片既具有速释作用又具有缓释作用,欲制备的岩白菜素双层片的理论累积释放度标准如表1。

表1 岩白素双层片理论累积释放度

10 min前主要由速释层释药,发挥速效作用;10 min~10 h由缓释层释药,发挥长效作用。

2.1.1 缓释层骨架材料的筛选 为筛选出适合的骨架材料,根据初步研究,对20%的 HPMCK4M、HPMCK15M和HPMC K100M压制的单层缓释片的累积释放度进行比较,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黏度HPMC制得缓释片释放曲线

由图1可知,随着HPMC黏度增加药物释放速度逐渐减慢,本试验选用HPMCK4M作为骨架缓释材料。

2.1.2 HPMCK4M用量的筛选 选择占总片重的比率分别为20%、30%、40%的HPMCK4M用量,同时加入岩白菜素及其它辅料,以乳糖调节片重恒定250 mg。按照制备工艺制备缓释片,测定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度,绘制释放曲线,实验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随着HPMCK4M用量的增加药物释放速度逐渐减慢,HPMCK4M占20%时释放快,30%时释放慢,最佳HPMCK4M用量在20% ~30%之间。

图2 不同用量的HPMCK4M释放曲线

对HPMCK4M的用量和片剂硬度大小进行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当水凝胶骨架材料选用HPMCK4M且用量为25%,硬度为40N~70 N时,释放度曲线与缓释层理论释放曲线接近,2、5、10h累积释放度分别为 24.03%、53.16%、92.65%。根据岩白菜素的药动学性质,缓释层:速释层以2:1比例的岩白菜素量添加速释层,制备的岩白菜素双层片的释放曲线与设计的理论释放曲线比较接近。

2.1.3 岩白菜素双层片制备 将双层片各组分过80目筛。按缓释层处方量称取岩白菜素及辅料,按等量递增法混匀,用适量1%的PVPK30乙醇溶液制软材,24目制粒,烘干,24目整粒,外加0.5%硬脂酸镁混匀,制备得缓释颗粒;按速释处方量称取岩白菜素、微晶纤维素及乳糖等辅料,充分混匀,用适量5%PVPK3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24目制粒,烘干,24目整粒,外加0.5%硬脂酸镁混匀,制备得速释颗粒。先以较小的压力压制缓释片,再在缓释片的基础上压制双层片。

2.2 岩白菜素阴性双层片制备 除岩白菜素外,将其它所有组分按岩白菜素双层片的处方配比和制备方法制备即得。

2.3 外观性状 制备的岩白菜素双层片表面光洁,白色片。

2.4 硬度 随机从制备的3批白菜素双层片中各取20片,用硬度仪检测硬度。结果:岩白菜素双层片的硬度均在40 N~70 N,3批岩白菜素双层片的硬度均较好。

2.5 脆碎度 随机从制备的3批岩白菜素双层片中各取45片,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G(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检测。《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G(片剂脆碎度检查法)规定,本实验一般仅作1次,如减失重量超过1%时,应复检2次,3次的平均减失重量不得超过1%,并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结果表明,3批样品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

2.6 片重差异 随机取3批岩白菜素双层片各20片,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ⅠA片剂中重量差异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3批岩白菜素双层片片重差异较小,RSD分别为0.98%、1.17%、1.25%,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ⅠA片剂中重量差异要求。

2.7 含量测定

2.7.1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称取岩白菜素对照品24.82 mg,置25 mL棕色量瓶中,用5 mL甲醇溶解,并用水稀释制成浓度为每1 mL含岩白菜素0.9928 m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贮备液。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贮备液 0.5、1.0、2.0、3.0、4.0、5.0 mL 置于 10 mL棕色量瓶中,加入20%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 49.64、99.28、198.6、297.8、397.1、496.4 μg/mL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测定峰面积,以岩白菜素峰面积为纵坐标,对照品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Y=12190X-17.917(r=1.0000),结果表明岩白菜素在49.64~496.4 μg/mL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7.2 样品溶液制备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岩白菜素10 mg)置50 mL量瓶中,加10 mL甲醇溶解,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岩白菜素双层片样品溶液。

2.7.3 岩白菜素双层片阴性溶液的制备 取阴性双层片,照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制备,即得岩白菜素阴性溶液。

2.7.4 色谱条件 色谱柱:大连依利特 C18(4.6 mm ×250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甲醇-水(23:77);检测波长:275 nm;流速:1.0 mL/min。

2.7.5 系统适应性试验 本试验采用流动相甲醇-水系统进行洗脱,测定本品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分离效果良好,色谱图见图3。

从以上HPLC图可见,岩白菜素的保留时间在7.3 min左右,阴性无干扰,理论塔板数按岩白菜素峰计为10786。

2.7.6 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按信噪比为3:1、10:1分别对其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97 μg、9.93 μg。

2.7.7 样品的含量测定 取批号为20080801批、20080802批、20080803的岩白菜素双层片按2.7.2项下制备9份样品,按2.7.4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根据线性方程计算含量,三批岩白菜素双层片的含量分别为 57.18%、57.41%、57.18%。

图3 岩白菜素HPLC图

2.8 岩白菜素双层片释放度检测

2.8.1 标准液配制 精密称取岩白菜素对照品22.00 mg置于50 mL棕色量瓶中,用10 mL甲醇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440 μg/mL的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此对照品贮备液2、3、4、5、6、7 mL置于100 mL棕色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 8.800、13.20、17.60、22.00、26.40、30.80 μg/mL 岩白菜素对照品溶液。

2.8.2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在275 nm波长处测定吸度,吸收度A对浓度C对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22.591C+0.0006(r=0.9999)。结果表明在275 nm处,岩白菜素的浓度在8.80~30.80 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相关。

2.8.3 释放度测定 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缓释制剂指导原则(附录X D)释放度测定法的有关规定,采用第1法测定缓释片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纯水900 mL于6个溶出杯中,加温至释放介质温度恒定在(37±0.5)℃。调整搅拌浆的转速至100 r/min。自岩白菜素双层片接触释放介质起,立即计时;分别于第10 min、30 min、1 h、2 h、3 h、5 h、7 h 和 10 h 吸取释放液6 mL,用0.45 μL 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待检测。同时补充6 mL空白释放介质。采用UV法进行样品含量测定,计算累积释放度。

2.8.4 岩白菜素双层片的累积释放度检测 分别对岩白菜素双层片和岩白菜素速释部分在水中累积释放度进行了考察。从而推算出岩白菜素缓释部分的累积释放度,结果见表2。累积释放曲线见图4。

2.8.5 释药动力学分析 岩白菜素双层片及岩白菜素速释、缓释部分的体外释放行为见图4。岩白菜素双层片速释部分在10 min内完全崩解,岩白菜素双层片缓释部分释药持续10 h。

表2 岩白菜素双层片的累积释放度

图4 岩白菜素双层片、速释部分、缓释部分的体外释放曲线

对10 min ~10 h 分别按 Peppas、Higuchi、零级方程和一级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见表3。

表3 10 min~10 h岩白菜素双层片缓释层释放方程的拟合

如表3所示,在10 min~10 h,Peppas方程相关系数最大,最能反应缓释层的释放动力学特征及释放过程。

3 讨论

3.1 岩白菜素双层片的缓释层采用国内外应用广泛的非离子型纤维素,其具有可压性好、流动性好、释药特性不受pH影响等优点[1-2],岩白菜素双层片速释层应用易崩解辅料,使其在10 min内崩解完全。因速释层释放非常快,虽然压成双层片后有一个侧面被隔离不能与溶出介质直接接触,但考虑到速释片释放非常快,因此可以认为不影响双层片中速释部分的检测。此外,缓释部分的释放因为也是有一个面被隔离,但速释部分崩解快,因此可认为不影响缓释层释放。

3.2 从图4释放度曲线可看出,0~10 min曲线斜率远大于10 min~10 h曲线斜率,由此可见0~10 min主要是速释层释药,10 min后则是缓释层释药。速释层快速释药使血药浓度快速达到有效浓度,发挥疗效;缓释层缓慢释药能使机体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平稳有效血药浓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3.3 岩白菜素双层片的释放曲线按Peppas方程进行拟合,n为0.88(10 min~10 h),说明在10 min~10 h段表现为不规则转运。

3.4 国内已上市的岩白菜素的剂型基本为口服制剂,分为单方和复方,但普遍存在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仅能得知普通制剂给予人和狗口服后,吸收快但不完全,半衰期短(T1/2β)为 4.13 h[3],生物利用度不高,4 h 后尿中出现原型药物。狗肌注后出现血药浓度高峰,1 h后出现尿药浓度高峰。本文双层片中的缓释层释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一定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

3.5 本试验仅进行了岩白菜素双层片的体外释药,岩白菜素双层片的体内释药有待进一步研究。

[1]罗明生,高天惠.药剂辅料大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Mehuys E,Vervaet C,Remon J P.Hot-melt extruded ethyllellulose cylinders containing a HPMC-Gelucire core for sustained drug delivery[J].J Controlled Release,2004,94(2):273.

[3]Yan B S,Yan P S,Qing G M.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bergenin in rat Plasma by RP-HPLC method[J].Biomed Chromatogr,2006,20:1069.

猜你喜欢

片剂缓释片双层
双层最值问题的解法探秘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辅料混合过程对片剂含量均匀度影响的差距控制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双层巴士”开动啦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双层隔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与二部中片剂重量差异检查的异同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