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给我的一封信
2010-07-23冯泽君
世纪 2010年6期
冯泽君
改革开放以后,海外不少侨商和投资者纷纷来到上海,这些侨商有的携儿带女而来,子女的学习问题成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人说:“如果既能投资经商,又能让子女学有去处,不致荒废学业,两全其美,那该有多好。”
那时,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上海缺少一所供外商和国际友人子女上学的学校。大家也有同感:上海应有一所国际学校,包括小学和中学。但办学要有师资、校舍、资金和设备。
我和育才中学、市西中学的校长都有一面之交,据说上海中学、育才中学、市西中学……这些重点中学都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学有专长的高级退休教师,师资似不成问题。当时,不少学校因受计划生育影响,学生来源减少,打算合并一些学校,把多出的校舍作他用。因此校舍问题也不难解决。至于资金等问题,只要能够吸引学生,困难也不大。我想关键要成立一个有名望的董事会,聘请一批知名度高、对办学有兴趣的海内外人士参加。
我首先想到的是香港的李嘉诚和台湾的王永庆以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
李嘉诚、王永庆都是香港和台湾的知名实业家,都热心公益事业。陈立夫先生是国民党的元老。我给这三位先生去信,都得到他们的回复。
李嘉诚和王永庆先生回信说,他们年事已高,且已举办了不少学校、医院和其它一些文化设施,恐已无余力兼顾上海国际学校董事一职。
陈立夫先生则亲自回信,信如下:
泽君先生惠鉴:六月四日
华函敬悉。先生有意创办“上海国际中学“非常赞成。但立夫年事已高,八十岁以后,即不再接受任何新名义,嘱参加董事会一节,未便接受。乞谅之!专复,敬颂。
暑祺。
陈立夫(印)启
八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
因此,办学这件事,就这样无疾而终。
过了几年,上海出现了一批供海外人士子女读书的国际学校,海外人士子女求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