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不开的“状元情结”

2010-12-26

世纪 2010年6期
关键词:八股文科举考试变种

萧 铮

(作者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1905年,清政府宣布:“明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始于隋唐的科举取士的制度,历经1300余年,终于寿终正寝。相对于原先更古老的选拔官吏、拔擢人才的方式它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但几百年之后,它一定会产生新的难以逆料的弊端,发现许多漏洞。

“科举”的影响,似乎并未远逝,还未消失。我愿举两个小例子说一下感受。

其一,就是“状元情结”。中国一千余年的科举史上,大约产生了七百多位状元,有史可稽的、留下姓名的约五六百位。“状元”三年一个,从下而上“身经百战”,脱颖而出。“金榜题名时”,是当年人生的大乐事之一,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头名状元”,得“第一名”实在是骄人的,即使昙花一现,又何其难得?死了也遂了心愿的!于是,文人“状元”还不足,还要遍及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这是一种激励,更是对“状元情结”的催化、强化和深化。干各行各业都要努力,都要求成功,不能算什么错,但“以状元为荣”的思想观念,却牢不可破了。

现在的做法,一是延伸如高考的“第一名”。由每省市的文理各一名,发展到单科各一名。于是全国“状元”无数,一些名牌高校,以录入“状元”为骄人业绩。今年香港有大学来内地招生,竟在面试时以各自的理由拒收11名“状元”,出了冷门。这是对“状元情结”说“不”的第一次。在中国教育史上恐怕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因而有人问北大清华:敢不敢步其后尘?其切入点在素质教育,当无可非议。把“状元”们放到同类考生之中,以平常心待之。“是骡是马”,要“拉出来遛遛”才算。

其次是“八股文”的制约。“八股文”随着科举考试的结束而结束,生命力丧失殆尽。但它“代圣贤立言”,作文讲究有板有眼,完全程式化,使用语言规范化和阅卷方便、利于评分等等“优点”,却被逐渐“发扬光大”,“批判继承”下来。“八股文”这个僵尸,却通过它的变种“复活”了。这种新“变种”便是党八股之类及“文革”中涌出的“帮八股”种种。

眼下的高考,有人直截地称为“当代新科举”。语文试题的标准化答案及训练仍在进行,而且陷入“从小(学)抓起”的重围。根据作文命题的要求,揣摩着“正确”和“规矩”,小小心心地讲出能符合命题组和阅卷老师口味的文句及社会期盼的含意,因此,毫无思想,毫无新意,大量雷同,模仿因袭之作有了“批量生产”。认真地去研究历年来的高考得失,人们就会发现,过去阅卷后佳作选,《优秀作文选》争先而出,如今“好文章”已寥若晨星,难以后续。不得已而求其次,“红杏出墙”,只能求“新概念”,求“虚构”或求“异化”了。总之,“创新”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只能成为一种希望。

“八股”式文章除了禁锢思想,思维趋同化外,就是年青人失掉个性,语言表达缺少特色。一句话,影响的不仅是文风,还有人风,即社会风尚和民族特色。

不改革高考制度,素质教育依然是一句空话。正视弊端,使考试制度不再“荒谬”,应该成为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八股文科举考试变种
避免污名化!世卫组织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异新冠病毒
“科举考试”
变种队的复仇之路
猴年贺岁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猴年贺岁
奇妙变种人
八股文,学还是不学
八股文进高中教材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