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初探

2010-07-19孙金群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6期
关键词:文体文字文本

孙金群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加强阅读教学研究,攻克“高耗低效”这个难关,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经过教学实践与研究,我发现阅读教学的突破点在于找到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性。只有找到其规律性,阅读教学才不会走弯路。

1.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

笼统地讲,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而要准确具体地对这一任务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就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是什么?阅读是什么?

文章是作者借助文字、文体来展示自己生活经历(包括虚构)、思想情感的一种工具。

阅读就是读者通过文字来与作者对话,进而理解作者生活经历与思想情感的心理或脑力活动。

(2)阅读活动包括几个层面?

阅读活动一般分为四个层面,即:认字、释文、思索和融会贯通。

认字:目击文字,在头脑中唤起文字意义,进而明确一句话的含意。

释文:把一句句话的意思在头脑中建立起来,让句与句的意思组合起来,进而理解段意,理解整篇文意。

思索:在上述阅读过程中,利用旧知,通过想象、联想、分析、概括等思维加工,理解文本新知、接受新知。

融会贯通:读者通过正确理解、解释和建构的文本意义,最终达到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完成与作者以文章为媒介而发生的心灵碰撞和灵魂问答。

阅读活动的四个层面水乳交融,不能截然分开,而目击文字后所产生的想象与联想是释文、思索、融会贯通的基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却被忽视了。没有了想象与联想的过程,将会影响我们对文本所表现的思想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理解。

(3)阅读过程中的参与要素是什么?

既然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那么,明确在阅读过程中参与的要素就有利于我们高效的阅读。

①想象、联想:目击文字,在头脑中激活文字下面的相应意义。

②回忆:将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文化素养等储备调动起来。

③整合:对在头脑中已建立起来的意义进行分析、筛选、概括等。

④记忆:短时记忆所阅读文本的能力。

2.阅读是在走别人的思想路线

文本是作者反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经历的载体,那么,阅读就是读者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的生活和思想的经历。既然如此,读者只要顺着作者展现思想的思路来把握作者的思想即可。

“通过文本来把握作者的思想”就是阅读的本质。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阅读是在走别人的思想路线。”

阅读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虽然一句话就可以将其说清楚,但未必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将这一重要信息明确地传达给学生。这就造成学生在解答文本问题时,加入了自己太多的“想当然”。例如:

《荷塘月色》中,把作者对“景物美女化”看成是性本能压抑;把“淡淡的哀愁”看成是婚外恋的苦闷;《愚公移山》中,愚公应该搬家,不应该移山;《木兰诗》中,花木兰追求女性解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不珍惜生命;《背影》中,父亲“违犯交通规则”……

一旦明确了阅读是在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这一阅读的本质,以上的“想当然”就会大大减少甚至荡然无存了。

3.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1)学会生字词

借助工具书或课文的注释,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这是阅读教学最起码的任务,也是阅读教学得以完成的前提与基础。

(2)理解词句的语境义

在理解了字词字典上的意思之后,还要利用联想、想象、参悟等手段来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下的词句意义。这是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一个个词句具体语境意義的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写作背景进而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阅读教学的目的所在。

(4)把握文章的体裁特征

“同一种思想”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不同的展示方式”取决于“不同的场合与对象”;“不同的展示方式”显示着“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思路”的外显就是“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反映出“文体的不同特点”。

说到底,要想把握作者的思想,就要抓住作者展示思想的思路特点,即文体特点。

(5)鉴赏文章的表现技巧

作者在文体的制约下,展示思想的方法,就是文章的表现技巧。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明确诸如开门见山、铺垫伏笔、对比照应、卒章显志等表现手法与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6)提升学生的相应能力

做到了以上几点,就通过“走别人的思想路线”把握住了别人的思想。如此,阅读教学的一般任务就能够完成。阅读教学除此之外,还要为展示学生自己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提升学生综合使用字词、运用文体、借助背景、联想想象等手段来表达思想的能力。

4.阅读教学高效率的方法是创建教学模式

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一系列问题之后,就明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接下来就是如何“对症下药”了。我认为实现阅读教学高效率的方法就是确定每一类文体教学的具体模式。

在把握了阅读规律的前提之下,为每一类文体的教学设置一个模式是可行的。如:

(1)诗歌鉴赏教学“三句话”

①解读诗句,领会意境。(写了什么)②结合背景,参悟感情。(为何要写)③品析手法,鉴赏技巧。(怎么去写)

(2)文言文教学“三句话”

①重点词语,理解记忆。(知识积累)②根据事理,推断词义。(能力培养)③分清条理,把握主题。(思想提升)

(3)散文教学“三句话”

①题目、段意,把握大意。(写了什么)②异点、背景,确定主题。(为何要写)③结构、语言,作文借鉴。(怎么写的)

还有小说教学“三句话”、戏剧教学“三句话”,等等。每一位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模式来。

在模式的规范下,调动阅读过程的参与要素,去完成“理解作者思想”的任务,并领会作者在展示这些思想时的技巧与方法,并为我所用(在写作上),这样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可以迅速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邢台市十九中)

猜你喜欢

文体文字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另类文体巧谋篇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梦中的文字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