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复习的措施探微
2010-07-19程泽宏
程泽宏
(南京第六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1)
谈到化学复习,容易使人联想到“题海战术”,其实谁都知道“题海战术”要不得,但化学教学又绝对离不开化学习题,如何不搞“题海战术”而又能使复习课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很值得我们化学教师去研究。本文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复习,尝试做些微观探索。
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我们不能只强调复习次数,认为只要多次复习重复,就能巩固知识,达到熟炼,形成规律,发展技能技巧。高考和中考的压力加剧了这种误导。结果学生加大练习量,企望靠多次重复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效果并不好。其实我们都有体会,我们的许多技能(如写字),经过了很多次重复,水平却不一定提高,甚至可能倒退。应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影响复习效果的因素,相应地采取下述几项措施:
一、明确复习目的,激发复习动机
学生复习需要有高度的动机和目的。为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并预期自己能达到目的(稳定的预期具有信念的力量,反过来又强化动机)的复习,常常能取得令人难以相信的效果。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的复习,内容很快就荡然无存了。同时,在学生复习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复习,在思考问题时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例如:高一复习化学必修I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气体的摩尔体积”时,教师可设计如下习题:
第一部分,“问题引出”类习题
例:1mol氧气质量为____g; 已知 1.01×105Pa、0℃时氧气密度为 1.43g/L, 则此状况下1mol氧气体积为___L,取1mol的氧气宜采用称质量的方法还是宜采用量体积的方法?
第二部分,“理解如何建立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的关系”类习题。
例:已知 1mol A 气体在 0℃、1.01×105Pa时,体积为a L,则:
①2.5mol A气体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为___L。
②该条件下5L 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③1mol A 气体在 25℃、1.01×105Pa 时的体积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a L。
第三部分,“帮助理解1mol气体、液体、固体体积的特点和微观分析”类习题。
例:为什么1mol不同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体积都约相同?
第四部分,“不同角度理解 22.4L/mol” 类习题。包括标准状况问题,单位理解,易错问题。
第五部分,“摩尔体积应用”类习题。
通过这样的习题设计,避免了复习时把学生学过的知识机械地复述一遍,便于理顺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二、强化复习的附带条件
教师强化复习的附带条件,指导学生养成边复习边试图回忆的习惯。还可以和同学互相提问、比赛;复习效果还取决于复习的附带条件。在老师引导下的复习思维有深度,难点易突破,层次分明,规律性强,通过复习形成新的知识网络,并能逐步掌握组织不同性质材料的方法。这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
一般地进行章节复习,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总是按照课本顺序把原有的知识简单地看一遍,既乏味又不便于记忆。
针对这个问题,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复习法:首先列出所有需要复习的主要知识点,然后进行归类排队,最后用数字编码,这样做能使学生懂得怎样把章节所学的知识由厚到薄,同时又能把知识由薄变厚,实现厚与薄的互相转化。
例如,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的复习,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经细心推敲分析,把本章知识编码为“36,22,48”,即把本章知识浓缩为四组数字,学生会感到新鲜而好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就这四组数字具体化为下面的提纲。
第一部分,“36”——三种微粒六种量
①质子、中子、电子;②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平均原子量、近似平均原子量。
第二部分,“22”——两个概念三种力
①核素、同位素;②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
第三部分,“48”——四种符号八图示
①元素符号、原子组成符号、价标符号、离子符号;②实验式(最简式)、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再如不同价态的铁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用“铁三角”表示(见下图);不同价态的铁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用关系网表示。
上面的讲解内容或图示已忽略了许多分析、说明,把它联系到每一个题目上就能很好地实现知识由薄向厚的再一次转化。
同时,学生在复习中的表现得到老师适时适度内容具体的肯定、表扬和批评、激励,这些附带条件会强化复习的效果。考试也是重要的刺激条件。
三、评价复习进展和效果
适时评价学生复习进展和效果,指导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练习和对照正确答案反馈自己对知识理解的正误以及掌握的程度。
对学生复习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测验,教师在评讲试卷的同时应教会学生养成分析试卷的良好习惯。提倡学生在分析试卷时进行“三查”,即查失分率、查重错率、查知识点。所谓失分率,是指每次测试中不应丢失的分数占总失分的比率。把误读试题、错算数值、草率应答、紧张致误等均视为不可原谅的失误。所谓重错率,是指同一类型题目重错失分占总失分的比率。错误之重现说明此类题目仍未过关,急需钻透不再重现。此 “二率”数据有警示作用,提醒学生在以后测试中要递次降低。查知识点,是让学生知道知识欠缺所在,促使其抓差补缺完备知识。 “三查”实质上是学生对思维严密性和整体性的自我检查和评估,通过 “三查”,做到心中有数自我完善,达到克服盲目悲观情绪,增强自信和动力的目的。
同时,教师讲评试卷应提倡题有所选、讲有所评、师生研讨、求本溯源。题型有代表性的要反复讲,解法有技巧性的要重点讲,题材有综合性的要细致讲,此为 “三讲”。评知识点、评错误处、评好思路,此为 “三评”。不就题答题,报答案了事,而是启发学生回答该题考查什么知识点,知识点内容是什么。而 “说法判断题”则不应满足何者正确,还要追究错者错在何处。要发动学生讲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对好思路讲评,鼓励并加以推介。
我和一浩在三年前喝扎啤的地方继续喝,三年前我们喝过之后就做了让我在监狱里呆了三年的事情。一浩现在已经读到研二。一浩说米米嫁给了那个人,他们从没间断吵架。在一个风清月高的夜晚那人甩门而去,米米抱着七天的儿子追下去,她只看到汽车还没散尽的轻烟。那人带着一个叫小倩的女孩去青岛了。当他尽兴从青岛回来的时候,看到空空的婴儿床和疯子米米。孩子在那夜着凉得了肺炎,死了。米米和那人离了婚,那人给了她一笔青春补偿费。
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复习时的进步情况和知识技能上的不足之处,调整复习重点,也是影响学生复习效果的因素。
四、间时复习和集中学习同时进行,分类选取
艾宾浩斯在一百多年前 (1885年)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这是首创性的工作。他当时用几张无意义音节表 (即用字母随机组合出一些从未见过的“单词”),分别在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测试自己尚能记忆的 “单词”量,发现在学习之后,遗忘立刻急速发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慢。后人的许多实验也证明,对于无意义的机械记忆内容,间时复习往往胜于集中学习,但这种方法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每学一部分知识,隔一段时间就要复习一次,而时间往往不允许,大大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这种复习方法使学生较多地使用简单记忆方法,思维的广泛联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我们教师往往只乐观地注意到 “遗忘逐渐变慢”,而不注意学习信息的存储过程和一开始急剧的遗忘,在一节新课至少一天以后,提问学习内容。这时,学生常常是忙着翻书,寻找答案——在24小时之后,机械记忆内容遗忘了66.3%。我认为无论教学还是指导学生自学、复习,一个学习单位时间内(如一节课),内容应当集中,使学习材料发生丰富的联系,这是微循环,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一节课内既学新知识也应当安排练习和复习,这是小循环。循环不应只是简单地重复,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充分应用刚学过的知识。或者补充一些生产、生活实际的材料,通过具体形象引发新的思考,通过联系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同化。在这第一次反复循环的学习中就强化对新知识的记忆。应使学生明确,在课堂上注意涣散,反而企望课下通过复习来掌握,这是得不偿失的。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于机械记忆含量大的内容,再采用间隔逐渐加大的方法间时复习,每次间时复习都要在未大量遗忘之前进行。而在有意义的概念形成的学习中,以及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并形成规律的学习中,集中练习效果好。
在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分类归档,并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题中的本质问题,或通过解其中一道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从而达到解一题会一类,以少胜多的目的。
例如下面的几道题:
例 3:(1)把 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____ ,加热溶液煮沸后,现象为_____ 。
(2)将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____;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____。
(3)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否是SO2的漂白性? ____(填“是”或“否”);将 SO2通入使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溶液褪色,是否是SO2的漂白性?____ (填“是”或“否”)。
例4: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 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中,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的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1)若锥形瓶内装的是亚硫酸钠,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再变澄清的现象比CO2快,其原因是 。
(4)用图一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应用盛有过量浓烧碱溶液的容器吸收SO2,写出容器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例 5:根据右图所示的 A、B、C、D、E 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按如下要求填写相应的物质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当 A 是气体单质 时 ,A 是 ___,B是___,C 是___ ,D 是____ ,E____ 是。
(2)当A是固体单质时,A是____ ,B是____,C是____ ,D是____ ,E是____ 。例6: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为: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 (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与原理是。
(3)从乙处均匀通入 O2,为使 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____。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 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用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m g,则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______。
经过观察、分析、比较,不难发现他们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其实质相同,都属于应用SO2的性质这一知识点解题。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学生便能聚集练习题的同类题并能分析异同,把知识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很显然,像这样学习某类题型的一般解法,集中讲练比分散学习效果好,不必进行间时复习。
无论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复习,与一般学习一样,每次复习都应有新的收获,应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或增加熟练程度,或获得新的意义,或在新情景中能够更灵活的迁移、应用知识,或促进认知结构的重组和开放。复习如果没有正意义,就可能起负作用。“温故”不一定“知新”,我们须带着“知新”的目的去“温故”,这是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复习的根本,是强调动机的复习。
[1]曹洪昌.化学复习要善于转化、优化、变化、类化[J].化学教学,2001,(4):12—14
[2]林良波.发挥习题课的作用 培养学生能力[J].化学教育,2001,(4):28—30
[3]吴国梁.化学复习与思维训练[J].化学教育,2001,(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