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卒中 758例患者的脉压差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

2010-07-17向成斌刘德桓陈文鑫

世界中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风动脉压阴虚

向成斌 刘德桓 陈文鑫

(1国立华侨大学医院,福建省泉州市华桥大学中区,362000;2福建中医学院附属泉州市中医院;3泉州市医药研究所)

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中老年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脉压(PP)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和高危标志,其预测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2-5]。由于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程度、持续时间及 PP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中药防治脑卒中应放在调整脏腑功能、平秘阴阳,以冀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从而使血压降低,促使心、脑、肾、血管病理改变得以恢复,减少靶器官的损害,而对高血压性脑卒中中医证侯学的研究则是该环节的关键点。本课题拟通过对不同脉压的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而为中医药预防治疗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提供一定的理论与临证指导。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观察发病在 7天内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 758例,病例均来源于 2004年 3月 -2006年 1月期间福建中医学院附属泉州市中医院的门诊或住院患者。758例患者中,男 484例,女264例;年龄最大 90岁,最小 37岁,平均 61.6±10.4岁;出血性脑卒中 182例,缺血性脑卒中 576例。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7]。高血压病西医诊断分级、分层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6]。血压的测定与记录:采用汞柱式血压计经袖带加压测定患者血压,并记录 SBP、DBP,计算出 PP。脑卒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 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证候学与诊断标准(试行)》[8]。

1.3 病例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2)脑卒中发生后,在未经降压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有颅内压增高者经降颅内压治疗后,10天内血压自发性下降至正常范围内者,为应激性高血压,排除在纳入之外;3)白大衣性高血压。

2 研究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758例患者分为 3组,A组脉压 <60mmHg,B组脉压 60~75mmHg及 C组脉压 >75mmHg;对 3组患者按标准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析各组中医证候分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规律。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以±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成组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 χ2检验,组间的两两比较用 q检验。

4 研究结果

4.1 758例高血压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组合形式 表 1提示,高血压性脑卒中的临床证型非常复杂,以两证组合三证及以上组合占多数。

表 1 758例高血压性脑卒中中医证候组合形式

4.2 不同的 PP的分布区间上证型分布的情况,见表2。不同脉压间出现的中医临床证候数量不同,当脉压<60mmHg(A组)时出现证候 167个,占总证型的17.98%;脉压为 60~75mmHg(B组)时出现证候 292个,占 31.43%;脉压 >75mmHg(C组)时出现证候 470个,占 50.59%。经 χ2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与 A组比较,P<0.01;与 B组比较,P<0.05。B组与 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临床上不同的脉压,出现的中医临床证候数量也不相同,脉压越大出现的证型越多。

表 2 不同的 PP的分布区间上证型分布的情况

4.3 各证型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情况。表 3表明,7个证型在 SBP的血压水平上无明显的差异,而在 DBP的血压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的结果提示其主要的差别在于阴虚风动证与其他 6个证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证型分类的总体样本来看,不同的证型在脉压的大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的结果表示,风痰火亢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痰湿蒙神等与阴阳两虚证在脉压大小上有显著性差异。

4.4 各证型不同的 PP的分布区间上分布的情况 表4表明,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各证型出现的频率以阴虚风动证为最多(365/929,39.29%),随后依次为风痰瘀阻证(206/929,22.17%)、风火上扰证(123/929,13.240%)、风痰火亢证(98/929,10.54%)、气虚血瘀证(61/929,6.57%)、痰热腑实证(36/929,3.88%)、痰湿蒙神证(40/929,4.30%)。阴虚风动证与风痰瘀阻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

表 3 各证型的 SBP、DBP、PP情况

表 4 各证型不同的PP的分布区间上分布的情况

4.5 不同 PP与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 见表 5。经 χ2检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脉压 <60mmHg,60~75mmHg,>75mmHg的高危率、极高危率呈依次递增;与 A组比较,B组和 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 B组比较,C组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表明脉压越大,其高危率、极高危率越大。

表 5 不同PP与血压危险分层的关系

5 讨论

本研究按标准将 758例高血压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证型分为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等 7型,但是临床上可见单一证型的只有 142例,占总数18.74%,而两证及两证以上组合的却有 616例,占总数的 81.26%,758例患者出现的证型达 929个。可见由于高血压性中风病致病因素的多元化,导致了临床证候的多样性,因此以 2个及 2个以上几个方面证型组合较为多见。临床上不同的脉压,出现的中医临床证候数量也不相同,有脉压越大出现的证型越多的趋势。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各证型出现的频率以阴虚风动证为最多,共出现了 365次,占总数 929个的39.29%;其次为风痰瘀阻证共出现了 206次,占22.17%;之后依次为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痰湿蒙神证,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当脉压小于 60mmHg时,阴虚风动证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风痰瘀阻证型和风火上扰证,分别占本组 167个证型的 38.92%、18.56%、12.57%。但组间比较,各证型出现频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当脉压为 60~75mmHg时,阴虚风动与风痰瘀阻两证型出现的频率最高,风火上扰证次之,分别占本组 292个证型的 33.90%、27.05%和 14.04%,且与其他证型出现频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或差异性非常显著。当脉压 >75mmHg时,阴虚风动证出现的频率最高,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次之,分别占本组 470个证型的42.77%和 20.43%。当脉压≥60mmHg时,阴虚风动证和风痰瘀阻证是高血压性脑卒中的主要证型。仅以本研究出发,应将阴虚风动证和风痰瘀阻证列为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证型,并以此为依据,拟定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1]Blavher JA,Girerd X et al.Pressurfnotmean Pressure determines cardiovascular risk in older hypertensive Patients.A rch Intern Med,2000;160(8):1085-1089.

[2]张大鹏,路方红,苏国海,等.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5):377-378.

[3]郭进.脉压及年龄与心肌梗死间相互影响的探讨.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32-34.

[4]郭进.脉压及年龄与心肌梗死间相互影响的探讨.广西医学,2004,26(1):33-35.

[5]英文德,谭学瑞,叶复来,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仓室无盈功能的研究.高血压杂志,1995,3(3):199-201.

[6]刘德桓.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证候学与诊断标准(试行),2002:22-29.

(2009-09-02收稿)

猜你喜欢

风动脉压阴虚
海润鸥击翔,风动一帆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砥砺奋进中
枯叶蝶(外一首)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老年人脉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风动流槽实际问题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