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有效途径

2010-07-17孙宏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1期
关键词:国际航运天津港港口

孙宏霞

(1、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2、天津外轮代理公司,天津 300000)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航运市场竞争、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依托,因此,各地都把航运中心作为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并实现航运中心长期价值最大化,并利用航运中心的通道功能把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融入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循环之中。也这是因为如此,争相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就成为了天津、青岛、大连三大港口集团的努力目标。

1 国际航运中心概念界定

国际航运中心是港口高度集约化的产物,是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依托和基础,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航运市场竞争、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枢纽,是国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区域优势为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础。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国际经验,要想成为辐射拉动广大腹地的“经济引擎”,除具有引进、消化、吸收、研发高技术的产业基地、强大的物流航运中心功能外,还必须具有能够带动中下游产品向周边地区和广大腹地延伸的、具有较长产业链并且能够为未来发展保持持续动力的重化工业支撑。

1.1 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所谓北方,即为中国北方地区,但就港口而言,核心区域是环渤海经济圈(参见图一)。根据国家对经济区域的规划,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两市,冀、辽、鲁、晋和内蒙的中部地区,全区的面积127.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3.31%;人口 2.6亿,占全国的 21%。产业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纺织、食品八大支柱产业为主。这一地区从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部分华东、华中地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从地理上看,它环绕渤海呈“C”字形,在长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5700公里海岸线上,分布大小40多个港口。

图1 环渤海经济圈“三足鼎立”

1.2 构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要素条件

当代的国际航运中心应具备航线稠密的货物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技术、信息等软件功能。总结建设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要素条件如下图2。

图2 构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要素条件

1.2.1 硬件设施因素

首先,应具备优良的水深条件和基础设施。 其次,要有高效、系统而完善的集疏运网络。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不仅要拥有完善的海运系统,而且还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包括铁路、公路、沿海、内河及航空集疏运网络系统。

1.2.2 软环境因素

首先,服务质量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培育航运市场,不断降低价格,提高服务效率,并形成集约效应,能吸引更多的货流;其次,港口群协调发展是国际航运中心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通过区域港口间的合作达到“双赢”。第三,技术支持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完善的关键因素;最后,可持续发展是国际航运中心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总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提高港口竞争力的保障。

1.2.3 其他外部因素

众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船公司、物流企业的集聚效应;周边现实与潜在竞争的激励效应;人文历史条件。良好的人文传统、人文特征和人文形象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环渤海地区三大港口集群的要素分析

2.1 基础设施分析

天津港已形成了以集装箱、原油及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等为“一群重点”的货源结构,是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是我国最大的焦炭出口港,第二大铁矿石进口港。天津港是货类齐全的综合性国际大港。中国北方的集装箱干线港,并已跻身全国油品大港行列。

大连港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端,大连是哈大线的终点,以东北三省为经济腹地,是东北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至2008年,大连港是全国第十一大海港。全港共有航道7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进出口门户,也是联结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水陆联运的枢纽。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位于山东半岛的胶州湾畔,地处黄海北部的咽喉要道。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

青岛港的煤炭、石油、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种齐头并进,是全国港口中唯一的四大货种吞吐量都超过1500万吨的港口,其中集装箱和矿石的吞吐量在三港中居首位。

2.2 信息软环境分析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应用软件的发展,港口在发展自身硬件设施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数字港”的建设目标,口岸城市物流信息共享水平成为港口物流运作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天津港从2002年起投资1000多万元铺设港口光纤网。天津港通过港口光纤网,对全港集装箱码头、堆场实现物理联网,实时提取数据,通过INTERNET统一发布,为集装箱运输相关客户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中,大连港集团的多个项目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庞大的物流产业信息支持网络,建成了一个第三方电子商务中心。

青岛港的信息化建设已上升到战略层面。青岛港船舶动态监控及电子海图管理信息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软件、GPS卫星定位、GIS、无线数据通讯GPRS、AIS、航海地理学、视频监控等多种技术领域,在国内引航领域首创集引航-拖轮管理、船舶动态监控、海上GIS平台、决策于一体的导航监控体系,技术水平和应用成效在国内同行业达到领先水平,在国际同行业达到先进水平。

总之,港口与港口之间盲目竞争、重复建设、争开国际航线,甚至设立港口壁垒,结果只会造成港口普遍陷于困境,港口和货主都未得到好处,港口群缺乏整体竞争力,货运量向公路或铁路运输流失,国际竞争力不足,最终都沦为国外境外大港的支线港和喂给港。任何港群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巅,都要历经利益竞争-分工定位-协同合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港口结构松散的环渤海港群尤为重要。

[1]武超.天津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其腹地互动研究[J],当代经济,2009,(09)

[2]吕荣胜,拓晓瑞.天津港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策[J],综合运输,2008,(07)

[3]杨静蕾,朱正清.航运指数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港口经济,2008,(12)

[4]杜桂玲,陈良,环渤海地区港口的发展与竞争[J],中国港口,2004(2)

[5]杨林,苏慧.关于把青岛港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思考 [J],山东社会科学,2006,(01)

猜你喜欢

国际航运天津港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伊斯兰金融: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航运融资模式探讨
拼搏开拓创业路 志在万里再登攀——蓬勃发展的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
港口上的笑脸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惠东港口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