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湿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0-07-16张玉琬钟珊珊

天津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湿疹皮损程度

张玉琬 李 强 钟珊珊 王 进

慢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病因复杂、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慢性湿疹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本研究旨在探讨导致这些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为今后临床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组:来源于2005年8月—2006年8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慢性湿疹患者。入选标准: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2],病程大于6个月,年龄18~6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同意接受此项调查。排除标准:患有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和神经等各系统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患有其他慢性皮肤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入选105例患者(患者组),其中男46例,女59例,年龄18~60岁,平均(34.51±12.33)岁;未婚者43例,已婚者57例,离异4例,丧偶1例;初中学历35例,中专或高中学历41例,大专或本科学历23例,硕士及以上学历6例。发病部位:累及头面部17例,累及阴部或乳房16例,累及其他部位72例;病程:6个月33例,1年24例,5年25例,≥10年者23例。对照组:来源于天津市普通市民。入选标准:最近一次体检无各系统慢性疾病,年龄18~6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同意接受此项调查。共入选92例,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18~59岁,平均(34.82±11.74)岁;未婚者38例,已婚者54例;初中学历31例,中专或高中学历36例,大专或本科学历20例,硕士及以上学历5例。2组性别(χ2=0.002)、年龄(t=0.054)、婚姻状况(χ2=4.552)、文化程度(χ2=0.009)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Zung1971年编制版本,用于评定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焦虑状态的程度。(2)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Zung1965年编制版本,比较直观地反映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和普通人的主观感受。(3)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采用龚耀先修订后的成人版问卷,共88个项目,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1.2.2 调查方法 (1)由受过培训的专业医师负责实施,采用统一印制的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打消顾虑,认真诚实填答,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安静环境下,被调查者心情平静地填写问卷,填答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2)对患者的瘙痒程度进行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即用长度10 cm的游标尺,两端分别代表无法忍受的剧烈瘙痒和不痒,让患者将游标置于能代表其瘙痒程度的位置上,医生读出评分结果。(3)对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进行评定,采用赵辨[3]依据1998年Charil及Hanifin提出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进行改进后的评分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平方根转换将皮损严重程度由偏态分布转换为正态分布。用t检验比较2组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差别;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慢性湿疹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其瘙痒、皮损严重程度的平方根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测定;分别以SAS、SDS评分为因变量(Y),以性别(1=男,2=女)、年龄、文化程度(1=初中,2=中专或高中,3=大专或本科,4=硕士及以上)、病程(1=6个月至1年,2=1年至5年,3=5年至10年,4=10年以上)、发病部位(1=累及头、面、颈部,2=累及四肢、躯干,3=累及手足,4=累及乳房,5=累及阴部,6=全身泛发)、瘙痒VAS评分、皮损EASI评分的平方根、面对应对方式得分、回避应对方式得分、屈服应对方式得分、EPQ-E分、EPQ-N分、EPQ-P分为自变量(X)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2组焦虑、抑郁情绪的比较 慢性湿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s)

表1 2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s)

**P<0.01

组别对照组患者组t n 92 105 SAS评分29.03±6.45 42.15±11.09 9.892**SDS评分31.36±7.45 42.20±11.27 7.810**

2.2 焦虑、抑郁程度与瘙痒、皮损严重程度的关系 慢性湿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瘙痒评分(39.61±15.27)均呈高度正相关;而与皮损评分的平方根(2.53±1.25)呈低度正相关,见表2。

表2 焦虑、抑郁程度与瘙痒、皮损程度的关系

2.3 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焦虑程度的因素依次为瘙痒严重程度、累及四肢及躯干、累及阴部及乳房、性格内-外向,回归方程为:Y赞1=21.461+0.413X1-6.929X2+9.710X3+0.123X4;影响抑郁程度的因素依次为,瘙痒严重程度、屈服应对方式、累及四肢及躯干、性别,回归方程为:Y赞2=27.011+0.288X1+0.674X2-5.052X3-3.871X4,见表3。

表3 慢性湿疹患者SAS、SDS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慢性湿疹具有病情迁延、反复、难以彻底治愈的特点,常导致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及耐心。湿疹患者还常常因为皮肤外观的改变而在工作、生活、社交中面对偏见和歧视,导致情绪低落、沮丧、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甚至敌对情绪。本研究证实了慢性湿疹患者相对正常人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瘙痒严重程度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较大。情绪紧张使大脑皮质功能混乱,促发神经内分泌失调,体内某些物质如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组胺被释放,作用于皮肤引起瘙痒,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睡眠,又使患者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对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较大的因素还有发病部位,尤其是发生于阴部或乳房等特殊部位的皮疹给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性格内倾等个性问题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个性内倾使得患者与人交流、表达情感、寻求社会支持的机会较少,情绪宣泄受到抑制,不良情绪难以发泄出去,造成内心冲突,导致慢性情绪紊乱。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慢性湿疹的困扰,抑郁程度更高。采取屈服应对方式的患者也容易导致较高程度的抑郁症状。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性别、不同的性格特征、发病部位、病程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其切身体会到情绪的改变可明显影响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主动性,增强治疗的信心,以提高治疗效果,争取早日康复。

[1]王晓光,李雪萍.皮肤病对人的心理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7):316.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5.

[3]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

[4]Hashiro M,Okumura M.Anxiety,depression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comparison with normal controls and among group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severity[J].J Dermatol Sci,1997,14(1):63-67.

猜你喜欢

湿疹皮损程度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