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10-07-13沈倩环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8期
关键词:分配率成本计算成本会计

沈倩环

一、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本会计课程计算公式繁多,易于混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庞杂,计算方法多,计算比重大,其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公式特别多。作为一门专业会计,成本会计以成本为对象,其内容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等,其中又以成本核算为最基本的职能,通过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各种费用可以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标准进行分配,分配方法多、计算比重大,且每种分配方法都具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分配方法和分配公式繁多,学生如果对公式不加理解,一味死记硬背,则在感觉疲于应付的同时,还可能将不同的计算公式相互混淆,从而对成本会计课程产生畏难心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第二,教材上的图表一般一次性给出最终结果而没有过程演示,学生难以理解表中数据的来龙去脉。成本会计主要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反映成本的核算过程。当前成本会计教材一般先从单一的知识点开始讲授,每个章节介绍一种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介绍完费用的归集分配后再用数章分别介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核算的综合方法。这样的课程设计,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单一费用的归集分配上,学生通常着重于单一的成本分配方法,如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的归集和分配,而对于品种法、分步法等产品成本形成的完整理论,则难以全面掌握。教材在讲述产品成本形成的综合性理论时,由于篇幅有限,难以将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全过程呈现给学生,往往将一些需要先行归集、分配的数据直接当作已知条件,对于各成本计算表中的数据哪些属于计算的依据,哪些属于需要计算分配的对象,计算依据从何而来,需要计算分配的数据的先后关系等均无详细介绍,导致学生难以理清各成本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将之前所学的各知识点整合起来,从而难以全面掌握产品成本形成的完整理论。

第三,实践经验的缺乏直接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成本会计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能在正确计算制造成本的基础上,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熟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掌握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及成本分析的方法,从而成为具有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能根据企业的不同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与成本分析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高职高专学生一般直接从高中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没有任何生产和会计实务经验,对企业、车间、仓库、流水线等缺乏概念,也并未从事过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因而难以将教材上的成本核算过程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困难。

二、改进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第一,针对成本会计课程计算公式繁多,易于混淆的问题,教师可对成本会计计算公式进行总结,概括出“通用公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记忆、灵活应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消除其对该门课程的畏难心理。例如,成本会计各种费用的分配,一般都是先计算分配率,再根据分配率计算出各分配对象所应承担的份额。对于成本会计课程所涉及的所有费用分配问题,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通用公式:①分配率=要分配的费用÷各分配对象分配标准之和;②某分配对象应承担的费用=分配率×该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这个公式在整个成本会计课程所涉及到的各种费用的分配过程中都适用,无论哪种费用的分配,都可以先运用通用公式①计算出分配率,然后根据计算出来的分配率再运用通用公式②计算出各分配对象应承担的费用份额。例如,原材料费用分配中所采取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是将各产品所耗用的材料费用的总额,以各产品的材料定额成本为分配标准,在各个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把以上内容套入上述通用公式,即可得:①分配率=材料费用总额÷各产品材料定额费用之和;②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分配率×该产品的材料定额费用。学生在理清上述关系后,把公式中所涉及的各个数据代入,就可以迅速地得出分配的结果。其他费用的分配也类似地可以套用以上公式进行。学生们只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道通用公式,然后在每次进行费用分配时,把要分配的是什么、在哪几个对象之间进行分配以及以什么标准进行分配这三个问题理清,再把相关的数据代入公式,则所有的费用分配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第二,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成本会计课程由于计算过程复杂繁琐,数据资料较多,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讲授,则许多内容由于黑板的空间有限,无法全部展示,只能通过教材来传授。而如前所述,成本会计教材由于篇幅有限,一般难以将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全过程呈现给学生,通常是一次性给出最终结果而没有过程演示,导致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无法理解课本上各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表格中各数据的来源,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困难。除此以外,由于板书占用的时间较多,教师往往不得不加快讲授的速度,有些问题无法详尽、细致的进行解析,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之余往往失去学习该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为了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集文字、声音、表格和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针对学生实践经验不丰富、不熟悉企业生产流程的特点,教师可以制作合企业生产流程图、企业生产车间实体图片、企业生产流水线图片等资料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地描述企业生产的实际流程,便于学生理解。针对之前所述教材缺乏成本计算过程演示的特点,教师可以把大量会计数据、会计表格、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放进教学课件中,通过鼠标的逐步点击,一一将整个成本会计的核算过程演示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深化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用于观察、分析、思考的时间更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三,增加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增设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联系生产型企业,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是其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最优途径。但由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较多,而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紧张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较少接受在校实习生,只有极少数学生能通过实习来获得实践经验。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开设成本会计实训课程来解决这一矛盾。借助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环境和教师所设计的仿真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训练自己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基本技能,更清晰地理解成本核算的框架和程序,从而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和积极性。

会计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传授与本科教学相比,更应重视其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问题,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而高职院校学生缺乏时间经验且逻辑思维较弱,要解决这一矛盾,把繁杂的成本会计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把握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还应结合公式概括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适当增加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分配率成本计算成本会计
牛粪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铅的形态变化
基于能耗分析的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碳排放及成本计算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秋季播种深度对麻风树周年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企业管理过程中成本会计应用与发展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单个工业用电户可中断负荷成本计算及效益分析
“电压分配率”在初中物理串联电路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论企业成本内控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