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模式及管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2010-07-12严敏斐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
●严敏斐 (上海大学 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 200444)
随着印刷型文献迅速增长,储存空间匮乏,再加上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信息共享空间的需求,图书馆拓展空间已经成为各图书馆发展和改进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合作储存图书馆,可以促进馆际文献的协调,避免在文献收集保存上的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馆藏的零增长,改善日益紧张的图书馆文献储存空间问题。
合作储存模式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类:地区合作储存模式和国家集中储存模式,地区合作储存模式又可以按管理机制进一步划分。笔者将对现行各类合作储存模式逐个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第三种合作储存模式设想。
1 地区合作储存模式
地区合作储存库接收来自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图书馆的低利用率文献。如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是由华盛顿地区8所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而组成。北美联盟储存模式中除了少数几个以系统为范围建立储存库以外,绝大多数既有高校图书馆和研究图书馆,又有公共图书馆。地区合作储存通常是采用密集式排架,主要为各成员馆提供文献永久性储藏和服务。在地区合作储存模式下,存在4种不同的管理机制。
1.1 分藏分管独用模式
参与联盟的各成员馆租用、购买或合建一个储存库,但是各馆单独储藏管理自己的文献,并根据教学和科研需要随时调剂存取,开放对象仅局限于本校师生,成员馆之间不实行文献资源共享。这种储存库相当于各成员馆书刊资料的密集型仓库,仅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合作。
这种模式暂时缓解了各馆自身空间紧张的问题,共同承担了物理空间的费用,成员馆之间不存在文献权属转移和利益上的竞争。但是由于该种模式没有剔除重复文献,没有能够真正解决文献存储空间和成本问题,因此这种独用模式“只适宜于成员馆所在学校专业设置文献种类差异大,读者对文献需求共性小的情况”,[1]即无重复文献的剔除环节。因此,这种模式对缓解空间紧张的问题并无实质性的意义,如今已不多见。
1.2 分藏分管共享模式
共建储藏馆的各方分别管理本馆的文献,保留文献的所有权,但所有入藏的书刊资源,各方师生均可共享利用。如“北美的研究馆藏和保存联盟储藏库(Research Collections and Preservation Consortium facility,ReCAP),由纽约公共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联合拥有,但是各家图书馆的文献都是各自独立存放的,就像3个图书馆共享一个公寓建筑一样。”[2]在经费承担上,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各自支付43%,普林斯顿支付剩余的14%;活动费按比例摊派支付,成员馆的用户可以共享资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1)文献权属不变,不存在权属争议。(2)文献资源共享,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增加文献利用率,提高文献聚合效应,发挥资源优势。(3)共同承担馆舍费用,节省成本。而其不足在于:(1)管理环节各自为政,缺少沟通,不利于存取环节的畅通。(2)需要协商制定较复杂的政策,才能对经费分摊、空间安排、共享范围等利益问题进行支持和协调。(3)缺乏处置冗余复本的协调政策,从长远看,仍无法显著地节省成本,以致不能提高利用储存库空间的目的。
1.3 合藏共管共享模式
这是一种较常用的管理模式,合作方通常拥有共享式的图书储藏库,作为现用馆藏的附加部分。在存储前剔除复本,并放弃文献资料的所有权。对所有各方入藏的书刊资源,由各馆派人组成共管机构进行统一编排、统一管理,如“华盛顿研究图书馆储藏库在共享目录中以一个图书馆分馆的形式出现,文献卷册不考虑所有权,一起归并到储藏库书架上”;[2]“科罗拉多学术图书馆存取中心(PASCAL) 成员馆联合运行的共享式的密集存储仓库,这个密集书库不仅合作管理馆藏,而且采取保存自留本方针,共享馆藏;北美联盟储存库在管理模式上采用由成员馆推选的理事和常务理事进行决策和管理”。[2]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1) 组成共同管理的机构,便于文献资源的统筹规划,管理政策容易制定,文献资源较易存取,而且节省了各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 剔除重复文献,真正节省了空间。(3) 文献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成员馆不能随意处理文献,有利于文献保存的稳定性。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所有权发生转移,各馆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降低参与合作储存的积极性。(2) 对于涉及本馆重复文献的剔除和保留问题上产生争议。
1.4 协藏协管共享模式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分藏分管共享模式和合藏共管共享模式的综合,各馆将入藏合作储存库的文献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本馆贮存不下、相比其他文献利用较少的一部分基本书刊资源,则放入合作储存库,采用分藏分管共享模式;第二类是指本馆很少利用或几乎无利用率的书刊资料,这些文献偶然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各馆的数量都很少,分散管理会造成用户需求的分散,[1]因而采用合藏共管模式,由各方商定派专人负责。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1)将有利用价值但数量较少的文献集中在一起管理,能降低管理成本。(2)将低利用率文献聚集,可以增加文献利用率,形成文献资源优势。(3)对于实现分藏分管共享的文献,不必担心文献权属转移问题。总之该模式将分藏分管与合藏共管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了各自的一些不足。但是亦有其局限性:即管理过程比较复杂,不是一般的小规模合作储存库可以承担的。
2 国家集中储存模式
国家存储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接收、存储全国图书馆的文献,采用高度密集的存储方式保存去掉了重复的文献,通过建立书目数据库,编制联合目录为全国用户提供合作图书馆的所有文献。
芬兰储存图书馆保证芬兰境内的出版物至少保存一本,其被储存的文献来自研究图书馆,也来自大学图书馆。1993年投入使用的芬兰国内第一个联合数据库——LINDA数据库,包括芬兰学术图书馆和储存图书馆的期刊、手稿数据,这其中约15%的联合书目记录由储存图书馆提供。储存图书馆还进行回溯编目。该数据库检索简单便利,存取所有资料都非常容易。馆藏文献大部分可通过芬兰大学图书馆联合目录和储存图书馆目录检索,读者可以通过联机、电话、电子邮件、电传等得到预定服务。在国家存储图书馆的总体费用中芬兰大学图书馆占1.6%,而每年大学图书馆可节省91.8万到149万美元。[3]
3 地区合作储存模式和国家集中储存模式的比较
特点 地区合作储存模式 国家集中储存模式优 点1.地缘上相近,容易在文献资源建设、协调、共享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2.同一类型图书馆的合作,资金来源、政策较接近,容易获得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便于管理。3.管理方式灵活多样。4.有的成员馆之间本身存在联盟关系,成员馆对合作储存高度信任。1.费用直接来自政府,无需与其他成员馆展开经费竞争。2.服务成本低,满足率高。3.集中管理,便于指导文献馆藏发展的整体利益和战略,能使重复文献降到最少。4.有利于保存国家文化遗产。局 限1.缺乏统一的馆藏发展规划和处置重复文献的政策,区域联盟间各自为政,未必能实现预设的目标和效果。2.分藏分管的各成员馆有权自主处置文献,造成文献储存的不稳定性。3.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盟缺乏地区间信息共享和协调的纽带。4.不同系统的图书馆联盟由于隶属关系,政策制定较复杂,且筹资方式难统一。1.更适用于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否则存在文献传递代价高、周期长等问题。2.文献所有权发生转移,基层图书馆无自主权,服务能力减弱。3.对文献的控制力越强服务越少,低利用率文献集中储存之后产生的聚合效应,将会提高储存馆的文献服务量,尤其当免费服务与服务数量之间产生矛盾时会导致读者满意度的下降。
4 第三种合作储存模式构想
“随着国外储存库思想的影响和我国‘CALIS’‘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些全国性文献共享服务体系的建立,我国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模式的构建已具备了思想、组织、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保障”。[4]而如何从方便和促进用户利用文献的角度出发,选择和组织适合自身的合作储存模式和管理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各馆馆藏的新陈代谢,发挥低利用率文献的集聚效应,推动图书馆馆藏发展实现整体化和体系化,便成为了合作储存模式构建中的关键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分块多,而且各地域的文献资源具有非常深厚的地域生态特点,小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比较容易实现。即使如今计算机网络十分普及,文献传递服务非常便捷,但是相关数据表明在求近心理的驱使下,读者的大多数文献需求仍然会在本地区解决。另外,文献资源共享的边际成本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递增,所以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文献共享的平均成本会超过一定值,使文献资源的共享无效;且用户数量达到或接近这一值时,会造成信道拥塞,进而增加用户利用文献的时间成本。所以,无论从节省用户存取文献的时间成本的角度,还是从储存库及时提供用户文献服务的角度,以区域或者系统联盟建立储存库是解决藏书危机的最佳选择之一。
但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单一的地区合作储存模式仍会造成各自为政的孤立局面,无法平衡和协调各地区的文献资源,而有些地区的低利用率文献可能对其他地区而言十分重要,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组织加以宏观协调。区域联盟建的越多,文献重复储存的现象也越多,而且合作储存库既有同类型图书馆的合作,也有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这就需要地区性的文献储存中心来协调各合作储存库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文献资源优势。因此,我国需要考虑在统一的储存制度下,发展地区管理和国家调控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组建我国的储存图书馆系统,使我国的图书馆成为一个既各自独立又互相配合的整体。Schottlaender于2003年提出的分散式收藏模式(distributed collection model),即初级——地方图书馆、次级——区域储藏库、三级——档案储藏库,[5]从初级到三级,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可获取性越来越低,图书馆的自主权也越来越低,同时,共享管理的程度越来越高,文献的永久性保存的保证也越来越高,[6]这对我国图书馆储存模式的构建有一定的启发,但又不尽相同。我国储存模式可以由国家文献储存中心、地区文献储存中心、同系统合作储存库和成员馆组成,并由中心负责协调工作,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由四种要素构成,即国家储存中心、地区储存中心、同系统合作储存库和成员馆。国家储存中心负责接收、管理地区送交的低利用率文献以及地区间文献的调度,地区储存中心负责接收、管理各系统合作储存库低利用率文献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文献的调度,而合作储存库负责同一系统内成员馆之间的文献收集、管理和利用。在我国,同一类型的图书馆隶属于同一个系统,较易获得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而且地缘、体制上相近,容易在文献资源建设、协调、共享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而不同系统组成的合作储存库之间难免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给信息交流和文献共享带来不便,这就需要地区储存中心负责协调。
在管理机制上,同系统合作储存库和地区储存中心之间、地区储存中心和国家储存中心之间宜采用协藏协管共享方式,即一部分对各地区或各成员馆而言利用率较高的文献自行保存,服务对象以本地区本系统成员馆为主;另一部分利用较少的文献直接交给中心负责保管,一则用于协调地区间资源的不平衡,二则对于需要跨系统或跨地区利用文献的特殊用户,中心起到统一的协调作用。由同类型图书馆组成的合作储存库则采用合藏共管共享的管理模式比较理想,成员馆既派专员参与到合作储存文献的审计、编排和管理等工作中,同时又直接参与到文献资源的共享服务中来。
如图所示,低利用率文献集中储存之后产生的聚合效应,将会增加储存库的文献服务数量,从成员馆到国家文献储存中心,文献的控制和协调能力逐渐增强,这虽然有利于文献的永久性保存,扩大了服务的覆盖面,但服务力度却随之削弱,此时地区储存中心便可以分担国家文献资源的储存和服务压力,在平衡文献资源的分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由成员馆组成的合作储存库拥有一部分相对利用率较高的文献资源的所有权,能自主地对文献进行管理和使用,能有效地服务于本地区成员馆的用户,因而又能分担地区储存中心文献服务的压力,加快文献流通。
图 我国储存模式示意图
由此可见,这种由国家储存中心、地区储存中心、同系统合作储存库及成员馆组成的模式,既能实现空间利用的最优化,达到合作储存预定的目标,又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弥补了地区储存模式和集中储存模式各自的缺限。
5 结语
采用何种合作储存低利用率文献的模式和管理机制,是实现资源合作共享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只有采用符合本国国情、制度、历史等具体情况的模式,才能保证合作行为的长效性和实现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1]查旭东.改善高校图书馆储藏空间措施的第三种选择 [J].图书馆建设,2001(3):14-16.
[2]Payne,Lizanne.Depositories and repositories:changing models of library storage in the USA [J].Library Management,2005,26 (1-2):10-17.
[3]于文莲.芬兰国家储存图书馆[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57-58.
[4]赵伯兴,郑春汛.我国低利用率文献的合作储存模型研究 [J].图书馆,2009(2):40-43.
[5]Schottlaender C.You sayyou want an evolution?the emerging UC Libraries shared collection,Symposium on PreservingAmerican Print Resources[EB/OL].[2005-11-30].http://www.crl.edu/PAPR/Schottlaender%20_unedited.pdf.
[6]宋力生.网络环境下图书储藏模式的转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