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第31辑)
2010-03-22
◀总 论▶
AELISC 2096—31—10(8) PIR&CM作为一种公共信息文化共同体/张欣毅(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1-5.
PIR&CM,即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是笔者创构的一个用于表征图书馆事业之社会价值本体论即人文本体论的范畴。PIR&CM的一般结构性要素可抽象为公共及其认知、(狭义)公共信息资源、认知机制。依据社会价值工程理论,“公共及其认知”体现着具有核心价值意义的“主体间关系”定位,“信息、知识、情报/文献、文本”只是资源维的两组前提性概念,社会信息资源与公共信息资源则是两个带有深度关联与转换关系的机制形态,认知机制乃是关于公共信息资源认知维的理论抽象。在综合的意义上,PIR&CM是一种“基于认知世界的社会价值本体论”,也可称为一种公共信息文化共同体。本文详细阐述了PIR&CM的基本定义、核心范畴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张京生)
AELISC 2097—31—10(8) 2008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孙坦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2010(1):23-35.
2008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知识管理、数字学术交流、图书馆出版、科学计量学、信息组织模式与机制、元数据与大众标注、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中的著作权问题等领域。这8个维度的研究发展趋势有利于确保理论研究之树常青,为国内图情界感受国外图情界的最新研究动态打开一扇窗。作者建议,国内学者可以更加关注基于Web2.0的新型学术交流机制研究、跨界融合知识服务环境的构建与实现研究、交互式智能化知识组织检索与发现技术的研究等领域。(王 岗)
AELISC 2098—31—10(8) 从文献传递到知识传递:面向未来的模式转变——参加ILDS2009会议有感/张晓林(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10(2):2-5,26.
由德国国家科技图书馆、德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德国国家经济图书馆和国际图联文献传递与资源共享专业组联合举办的11th Interlending and Document Supply Conference于2009年10月20—22日在德国汉诺威举行,34个国家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笔者受德国3个国家图书馆特邀参会,在大会作开幕式主旨报告,结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设全面支持科技创新的数字知识资源体系的战略,提出面向未来研发环境重新思考和组织信息提供服务。会议期间16个国家的近30名代表就资源共享、合作传递、非文献资源共享、知识产权等发言。相比较,我国文献传递服务在服务速度、服务质量、无缝链接能力等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有些方面居世界一流水平。(贾晓玲)
AELISC 2099—31—10(8)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框架初探/袁曦临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35-40,55.
文章比较分析了我国五种主要学科分类标准,并比照国外四种权威的学科分类体系,指出这些学科分类标准在界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差别。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其一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混同;其二是将社会科学与相关联的实用学科混同;三是学科分类的标准缺乏统一的准则。因此,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框架,将其明确分为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人文学科:哲学、宗教、历史、语言学/文学、艺术;应用科学:教育学、管理学、体育、服务学。(杨 蕾)
AELISC 2100—31—10(8) 物换星移文章在 流芳百世道德新——毛坤先生小传(1899—1960年)/谭红(四川大学档案馆)//图书情报知识,2010(1):113-123.
毛坤字良坤,号六体,别号“铁炉”,1899年9月22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十八日) 生于四川宜宾,祖籍贵州清水。1922年,毛坤入北京大学学习,1926年考入文华图专,成为文华图书科新制第一班学生,并于1928年毕业留校任教,直到1947年,毛坤先生与文华图专结下了20年的不解之缘,在校期间,毛坤先生不仅教学有方,潜心于学术,而且也热心参与社会活动,学以致用,成为了图书馆专业的专家和领军人物。1947年毛坤离开文华图专,担任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52年,全国开展“三反”运动,毛坤也卷入其中,1960年6月1日病逝于成都,享年61岁。(陈永平)
AELISC 2101—31—10(8) 用发展的视角观察发展中的图书馆学情报学/黄长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情报资料工作,2010(1):5-11.
互联网时代的巨变给图书情报学和情报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信息量的剧增、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也极大的改变了文献服务机构,使其从业人员也面临空前的冲击。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在传统图书馆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促使传统图书馆学逐步向当代情报学靠拢,并在此基础上加速了这两个学科的融合。文章还针对学科名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学科和事业上的“转向”与“跨界”和“过界”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同时提出,知识管理是各类组织和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来源,提倡要大力推进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杨 蕾)
[信息资源管理]
AELISC 2102—31—10(8) 基于语义爬虫的商品信息主题采集研究/黄炜(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张李义(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3-8.
文章结合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成果,构造了一个基于本体的商务信息智能爬虫,采用本体学习的方法使爬虫具有自适应性,动态地根据主题爬行环境进行电子商务主题约束优化。结合主题链接分析的相关度值,将网页主题链接分析和网页主题内容语义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完成了在页面内容和链接两个维度上的主题过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其他传统爬行算法更有效,并能防止主题漂移的发生,带来较高的主题收获率,完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务信息主题采集的工作,为商务信息检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王 岗)
AELISC 2103—31—10(8) 结构与主体能动性:信息不平等研究的理论分野及整体性研究的必要/于良芝,刘亚(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4-19.
截至目前,有关信息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已经表现出一些比较显著的研究社区差异和若干理论分野。这些类别之分基本上继承了社会科学的传统分歧,特别是结构与能动性、宏观与微观之争。本文以英文相关文献为依据,剖析了信息不平等理论的主要分歧及局限,呼吁相关研究更多地采用整体性思路;通过引述当代最有影响的整体性社会理论(如布迪厄、吉登斯),表明整体性研究思路不仅符合信息不平等问题的复杂性和其作为重大社会问题的地位,而且符合当代最有影响的理论创新趋向。(肖 群)
AELISC 2104—31—10(8) 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知识产权政策问题/陈传夫,盛钊(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情报科学,2010(1):1-6.
我国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知识产权政策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主体的界定的法律不确定性,可利用的资源性质不确定,政策性豁免标准不确定,技术保护措施的免责限制不明确,市场推动政策不确定。因此,作者认为: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是公益性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条件,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边界应清晰;公益性信息服务应当获得知识产权豁免权;健全公益性信息服务成本分摊机制;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市场政策。(邵晋蓉)
AELISC 2105—31—10(8) 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信息立法价值导向探讨——对信息立法若干文本的初步解读/周毅(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93-99.
通过对现有信息法律文本解读,发现目前我国信息立法实践和具体成果中存在着以信息权利和以信息义务为中心的两种不同价值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等法律条文体现了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导向,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则体现了以信息义务规定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导向。笔者认为,通过系统总结和反思我国信息立法的基本价值导向对明确今后信息法治建设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确立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价值导向的信息立法体系。(肖 群)
AELISC 2106—31—10(8) 信息存在方式的嬗变与理论研究路径/刘珙(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24-29.
划时代生产工具的革命是信息理论产生的科学和社会基础,创新和发明的速度在驱动时代前进,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必然引发理论和知识的创新。“信息社会”、“信息经济”、“数字经济”概念的提出形成新的社会形态的理论。信息的生物学“时空观”、信息运动的“突变性”、“消长性”特征等构成信息的特殊运动规律。“非线型”理论、协同效应及子系统的合作理论、系统方法论的应用产生科学认知方式的创新,确立了信息理论研究的路径与平台。总结归纳了信息理论研究的3个发展阶段、3个理论领域及3个理论研究平台。(邵晋蓉)
AELISC 2107—31—10(8) 信息导航驱动因素分析/王知津,徐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图书馆学研究,2010(1):2-8.
信息导航既是一种信息服务的理念,又是一种信息服务的技术与方法。它采用等级式目录、搜索引擎、站点地图等方法帮助用户了解自己“当前的位置”、“去过的地方”以及“怎样到达将要去的地方”等。因此信息机构应该关注信息导航理念与技术并提供信息导航服务。国内外关于信息导航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导航系统的建立、信息导航技术、网络信息导航、信息导航与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信息导航服务等。本文主要从海量信息持续增长、信息过剩难以改观、信息鸿沟不易填平、信息不对称尚待消解、信息迷航屡见不鲜、信息源多元化、信息存储分散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传输易失真、信息技术提供可能十个方面分析和探讨推动信息导航服务发展的驱动因素。(贾晓玲)
AELISC 2108—31—10(8)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方法研究/金胜勇(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王丽英(聊城大学图书馆)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72-76.
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益评估方法选择的一般规则与特殊规则为基础,对平衡记分卡、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与动态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分析对比,选定动态模糊综合评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作为主评估方法。在评估实施过程中,应该按以下步骤:确定评价因素论域、确定评语等级论域、确定各层指标因素权重,建立权重集、构造评判矩阵、数据合成运算,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为验证投资对效益的影响情况,引入格兰杰因果模型。(邵晋蓉)
AELISC 2109—31—10(8) 用户信息环境、信息行为及信息需求发展趋势/肖仙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王丹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40-43.
越来越多的人利用非正式学术交流方式进行学术交流,传统的正式学术交流模式受到网络环境下新型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极大挑战。WEB2.0使得学术信息生产、出版、传播、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学术信息的生产将变得更加容易,科研人员既是学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学术信息的搜集者、利用者、传播者、评价者;学术信息出版形式更加多种多样,信息的可获得性大大提高;多种社交网络软件为开放的学术评价提供了平台,拓展了非正式学术交流评价的方式,扩大了评价范围,使得学术交流更加互动沟通、透明。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部分国外重要机构就未来信息环境、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所开展的最新调查及其研究结果,在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信息环境、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张京生)
AELISC 2110—31—10(8) 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的现状与未来/梁惠玮,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图书馆建设,2010(1):4-8.
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其基本建设情况、功能实现及服务状况等都有较好、较快的发展,但在机制、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对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开展联盟化发展,即由国家图书馆牵头,联合国内各省、市公共图书馆及部分重点区县图书馆成立政府信息整合服务联盟,共同打造一个可以让各个图书馆共同参与建设的大规模集中式的政府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实现分层建设、共建共享;需要和政界、学界、法律界及各类从事信息检索的单位的多方位合作;对政府信息规范性文件以及大量的“泛”政府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全方位整合;提供网络、触摸屏、手机、电视以及数字电视等多方式服务,以促进平台的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加完善的政府信息服务。(王 岗)
AELISC 2111—31—10(8) 组织内部信息服务工作的“共X效应”/孙碧娇(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生部)//情报杂志,2010(2):168-171,179.
引入“共振效应”、“共生效应”和“共轭效应”概念,重新分析、诠释信息服务过程中机构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信息服务工作对组织发展的效用、价值与意义。“共振效应”表现为信息服务机构主动调整“频率”,使之尽可能接近用户“频率”。“共生效应”表现为能够提供高质量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机构与用户存在“互惠共生”的关系。“共轭效应”表现为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产品加工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其它业务部门则在特定领域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核心优势与核心能力互补,恰好满足“共轭”的要求。(邵晋蓉)
[知识与知识管理]
AELISC 2112—31—10(8) 按流失度对组织知识分类的超网络模型/于洋,党延忠(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情报学报,2010,29(1):72-77.
按知识流失度可将知识分类成易流失知识和常识性知识。文章从定量的角度出发,提出用超网络模型计算知识流失度,再根据这个客观指标对组织知识进行分类。先按照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别建立人员网络、物质载体网络和知识网络,再根据各个网络间的关系构建超网络模型。在超网络中,首先依据知识网络与人员网络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知识流失度,然后依据知识流失度对组织知识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又将组织知识的领域划分成易流失领域和常识性领域。最后给出一个实例对构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王 岗)
AELISC 2113—31—10(8) 基于全球知识大会内容分析的知识学研究趋势研究/陈昊琳等(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情报杂志,2010(1):6-10.
总结了三届全球知识大会的基本情况和研究主题,对三届会议的宣读论文主题进行了重点分析:第一,知识及其相关概念是知识学大会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信息与知识密不可分;第三,科学系统和技术创新是三届大会共同的主题;第四,知识学大会主题侧重知识社会学研究。通过对三届知识大会论文与报告的分析梳理,可以看出知识学研究趋势为:多样性——知识研究主题继续分散;交融性-信息仍是知识研究的重要主题;技术性——信息技术和知识技术是未来知识学发展的支撑;社会性——知识社会学研究备受重视;影响性——知识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邵晋蓉)
AELISC 2114—31—10(8) 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三维构架的探索性研究/王曰芬等(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工作,2010(4):17-20,85.
社会经济的演变推动着知识服务的兴起与发展,使得知识服务逐渐成为图书情报机构迎接未来的必然选择,而目前学术界对知识服务的研究还颇为有限,对知识服务的涵义的界定也往往零散而缺乏系统性。文章从用户需求出发,借助于知识价值链思路,提出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的资源维、层次维、生命周期维的三维构架(TdFKS),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调查问卷指标的信度与均值分析,完善各维度的构成并验证三维构架,解释知识服务涵义的合理性。(陈永平)
AELISC 2115—31—10(8) 信息共享空间中的知识流与知识转移机制/盛小平(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工作,2010(2):16-20.
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对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图书馆与相关机构之间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认为利用知识转移层次、知识类型、知识生命周期、知识转移时间作为四维坐标可以描述IC的知识流及其知识转移机制。这种知识转移机制包括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4个部分。其中,社会化可通过交流、观察、模仿、探究性学习来实现知识转移;外部化可通过记录和整理、溯因推理、对话、合作学习来实现知识转移;组合化可通过通讯媒介、知识组织、综合学习来实现知识转移;内部化可通过培训、同化、行动、交互学习来实现知识转移。(陈永平)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AELISC 2116—31—10(8) 本体论视域下的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兼与工具论比较/傅荣贤(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图书馆,2010(1):1-5.
馆员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的“人为性”以及提供读者使用文献的“为人性”决定了图书馆学兼有思想本体性和工具手段性。在图书馆的本体性日益为工具性所遮蔽的今天,强调和重视图书馆的本体性特征,能够为图书馆学研究敞开一个基于现实图书馆存在的全新领域,针对“图书馆是如何必然地反作用它所依归的文献和文化”、“图书馆反作用于文献和文化的可能路径”等问题的进一步考察,从而能拓展图书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地位及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着眼于本体性,必将导致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在理论场域和形态聚焦上的相应性转型。在理论场域上,从“为人性”研究走向“人为性”研究,在形态聚焦上,从揭示共时规律走向揭示历时特征。(杨 蕾)
AELISC 2117—31—10(8) 不再追问本质:图书馆学理论的后现代走向/蒋永福(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图书情报工作,2010(1):5-7,90.
当前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等学说,是基于对现代性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思想方法的盲目崇信,是人们主观建构的产物,并非它本身固有的东西,不具有客观性。而追问图书馆本质的努力,其实是制造图书馆学的“元叙事”。所以放弃“元叙事”的制造,不再追问虚幻的图书馆的本质,摆脱对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盲信,摈弃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束缚,尊重价值观之间的客观差异性,从而走向多元价值观之间的民主对话和博弈选择,这是图书馆学理论应然的后现代走向。(陈永平)
AELISC 2118—31—10(8) 当代中国图书馆的国际交流(1949—2009)/刘兹恒,朱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馆杂志,2010(1):2-7.
1949年以来,中国图书馆国际交流经历了从单向引进到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没有能力与国外图书馆界平等对话的情况下,单向引进国外图书馆学成果是一种必然。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研究走向国际化,众多中国图书馆学者、专家应邀出访讲学、合作研究,图书馆学论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越来越多地承办图书馆国际会议,等等,表明图书馆国际交流已经达到双向交流、良性互动的层面。但从整体的学术水平、专业工作而言,我国图书馆活动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着相当的差距,尤其是在专业活动的内涵领域,更需要通过深入的国际交流活动,逐步体会、领悟,转而成为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助力。(贾晓玲)
AELISC 2119—31—10(8)公共关系及其价值彰显——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图书馆与肯塔基州沃伦县公共图书馆、保龄格林市巴诺书店伙伴的社会服务初探/袁海旺(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图书馆) //图书与情报,2010(1):16-23.
尽管图书馆数字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但在可见的未来,印刷的和网络的资源将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一个图书馆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技术的含量,而是看它是否能够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持续地满足其用户多变的需要,看它是否能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持续地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并同时让社会不断了解和认知自己存在的价值。本文着重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讨论图书馆的公关问题。使用的例子是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图书馆及其伙伴单位肯塔基州沃伦县公共图书馆和保龄格林市巴诺连锁店。在案例分析的同时,也为国内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和攻关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贾晓玲)
AELISC 2120—31—10(8) 公共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策略研究/代杰(昆山市图书馆) //竞争情报,2010(春季刊):12-18.
公共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工作能够改善公共图书馆生存环境、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信息服务水平、是公共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的必然趋势。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政府竞争情报工作的途径主要有:提高为政府提供信息情报的能力,积极推进地方建设政府竞争情报系统,积极参与政府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积极配合政府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行。昆山图书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通过编发《信息前沿》,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大量的持续不断的信息,依托国内图情机构建设信息情报平台,以城市和产业情报作为政府竞争情报的突破口。(邵晋蓉)
AELISC 2121—31—10(8)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范并思,周吉(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70-74.
新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2002年以来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启蒙,以及2007年以来公共图书馆全面走向普遍开放、免费服务的浪潮,至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发布,“对全社会普遍开放、公平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成为了保障社会信息公平的机构/制度。但是,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初步确立并不意味着理念进步终结,现有图书馆学理论在处理图书馆服务实践时仍有许多空白。社会包容是现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尚没有受到重视的实际问题。对这一问题的集中研究始于英国,美国图书馆界则一直关注图书馆与社会包容。本文介绍了图书馆界对社会包容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图书馆管理中处理不受欢迎的“少数人”问题进行了分析。(张京生)
AELISC 2122—31—10(8) 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发展研究(一)/王素芳(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图书馆,2010(1):6-10.
本文以弱势群体服务为线索梳理了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并依据社会政治议程、政策、经济背景的转变、图书馆职业使命和职能定位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服务模式、服务人群的变化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1) 19世纪末到1940年代,公共图书馆面向工人阶级及其它特殊人群延伸服务时期;(2)1940-1960年代早期,战后福利国家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扩张与普遍服务时期;(3) 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社区图书馆运动下弱势群体服务高潮时期;(4) 1980—19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私有化背景下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衰落;(5) 1997年至今,反社会排斥,促进社会包容和谐政策背景下,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的复兴和持续期。(杨 蕾)
AELISC 2123—31—10(8)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共图书馆经济价值研究/刘璇(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 //图书馆杂志,2010(2):10-1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公共图书馆当做一种文化设施,常常强调其保存文化遗产的作用和智能,大多看到其在教育、科研中的直接社会效果,而未能更深一步地探究这些社会效果的经济价值,因而往往低估了图书馆的地位和贡献。图书馆经济价值评价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新研究领域,各国的学者都在不断摸索和研究,期待我国的学者也能够不断地引入、完善这种新的评价方法和体系,通过对图书馆社会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正确认识图书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以保证对图书馆的合理投资,使图书馆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贾晓玲)
AELISC 2124—31—10(8) 基于信息用户认知的图书馆“信息唤醒”/陆浩东(贺州学院图书馆) //图书情报工作,2010(1):46-49,116.
由于搜索资源问题和信息内容问题,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沉睡”现象非常普遍,资源浪费也相当惊人。文章透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用户认知现状,分析了用户信息认知的动态性、多维性、整体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并阐述了用户认知信息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制约用户认知信息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信息组织类目过于繁琐、用户的信息素养问题和用户对信息的关注程度等,提出基于用户认知的信息检索、基于Ontology的信息跨库整合和面向用户的智能信息推送服务是提高用户信息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陈永平)
AELISC 2125—31—10(8) 论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建构/傅荣贤,马海群(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情报资料工作,2010(1):11-15.
现有图书馆学研究范式主要包括本体论、实在论和价值论三大类型,分别具有经验描述、科学分析和价值关怀的不同特征。作为一种古典知识,本体论已经基本上没有话语权了,而实在论和价值论都停留在理性思辨的层面,不能真正回应现实图书馆的实践问题。因而,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图书馆学实践论范式是对实在论和价值论范式的颠覆,它将图书馆学研究从观念文本导向现实实践,它是把现实文化交往世界视为知识组织的庞大背景,从文化实践的角度审视知识组织活动。由此,知识真理成为依附于特定实践对象和社会关系的现实存在。(杨 蕾)
AELISC 2126—31—10(8) 论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中的专门研究方法/徐跃权(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杨玉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20-26.
专门研究方法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然而,业界对于图书馆学是否存在专门研究方法始终是见仁见智。为了理清它的发展脉络,找出分歧的根源,首先使用历史方法还原出专门研究方法在科学方法论和图书馆学两个层次领域中存在的两种不同涵义。在科学方法论层面,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专门研究方法。进而通过逻辑方法推导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空间、理论主体、理论架构,刻画出它的具体理论形态和总体理论图景,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文章具体分析了移植带来的逻辑问题,并指出因此而产生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概念内涵不清、外延狭窄,不能构成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主体。图书馆学一般研究方法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肖 群)
AELISC 2127—31—10(8)美国的州立图书馆及其作用——美国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概述之一/蒋树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图书馆) //图书与情报,2010(1):8-15,73.
美国州立图书馆跟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样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面向全州的公共图书馆,负有向本州居民提供服务的义务,又具有作为政府机构的职责,并根据州法和联邦法所规定的图书馆服务的条例促进全州图书馆的发展。美国州立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在立法机构的代言人,作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图书馆立法的执行者和基金监管机构,在其职能上和作用上对美国图书馆的发展,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成了美国图书馆非自上而下的多层次的交叉管理系统。本文按照美国特色和商业图书馆服务协会的原则,从向一般公民提供的服务、为州政府机构的服务、为州内各类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三个方面来讨论州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贾晓玲)
AELISC 2128—31—10(8) 面向用户评估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金胜勇,周文超(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11-16.
在现行的所有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是适合于用户使用的。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尚没有得到相关专家、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以往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仅仅是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在实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忽略了“谁才是真正评估工作的参与者”这一重要主体,也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构建面向用户评估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时,按照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涵义,首先必须明确评估主体,由谁评估,为谁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其次要改善公共图书馆对待评估的认识和观念,转变对聘雇根深蒂固的错误理解,最终做到以评估为契机,准确把握用户在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的主题地位和价值。本文通过对用户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构建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途径。(张京生)
AELISC 2129—31—10(8) 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刘颖(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图书馆);黄传惠(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图书情报知识,2010(1):52-59.
嵌入式学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有机融入用户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为目标,主要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入信息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机构重组、资源组织、服务设计、系统构架等全新运行机制。文章认为嵌入用户环境是学科服务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嵌入用户环境的学科服务的背景和特点,并就嵌入教学与学习、嵌入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嵌入临床工作的学科服务的服务内容,以及嵌入用户物理空间和嵌入用户虚拟空间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进行了论述。(陈永平)
AELISC 2130—31—10(8) 全球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周欣平(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图书馆、东亚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18-27.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规模化、集成化的趋势日益突显,因此,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自已的角色和发展战略。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有3种可能的新型模式:商业图书馆、非商业联盟图书馆、政府和学界主导的数位科学研究平台和数位科学典藏。与此同时,未来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还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肖 群)
AELISC 2131—31—10(8) 深圳图书馆之城:五年进展报告/冉文革(深圳图书馆) //图书馆,2010(1):11-15,18.
通过对2003-2007年开始实施的“深圳图书馆之城”五年规划建设情况的详细调研,总结了近年来的成绩。在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方面,实施了一体化管理体系,完善了技术体系建设,实现了通借通还以及粤港澳联合目录查询;在服务理念的确立与示范作用方面,实现免证进馆及全开架阅览,彰显了图书馆的公益特质;在改革与实践等方面,开创了服务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从而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层面。同时,对于“图书馆之城”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其一是要以项目建设促进全市“图书馆之城”的整体发展;二要调整策略,推动以区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建设;三要改变观念,实施人才战略;四要建立图书馆协会,规范图书馆项目,建立公共图书馆退出机制。(杨 蕾)
AELISC 2132—31—10(8)时困犹存劫后书——抗战时期岭南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活动/周旖(中山大学历史系) //图书情报知识,2010(1):60-69.
文章综合利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制作的岭南大学档案缩微胶片,以及广东省档案馆收藏的岭南大学档案,研究岭南大学图书馆在抗日战争各个阶段内的藏书建设活动,分析比较战争前后藏书数量的变化,再现了藏书从散佚到清点、召回的历史。透过岭南大学图书馆在抗战期间的藏书建设活动,可知在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国内各图书馆的藏书工作并非只是消极地转移文献,寻找安全的保存地点,同时也积极地开展文献购求、筹募和接管工作,注重收藏抗战文献、国学文献以及西文中国学研究文献、共建共享文献资源,并通过与外国学术机构的合作获得了大批重要的外文书籍。(陈永平)
AELISC 2133—31—10(8)是拥抱,不是颠覆——80/20法则与长尾理论在图书馆的共生应用/吴晓骏(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陈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 //情报资料工作,2010(1):71-73.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成功应用,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已经可以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实践证明,80/20法则与长尾理论是可以共存的,它们的共生应用,对重构图书馆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首先,80/20法则和长尾理论都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80/20法则代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品质和信息组织能力,而“长尾”则提供了用户无限选择的空间,丰富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模式,增强了用户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可以说“长尾”模式充实和完善了80/20法则下的馆藏服务体系,它们的结合与共存将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杨 蕾)
AELISC 2134—31—10(8) 图书馆的“馆员沉默”现象及其破解对策/陈厚莹(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19-23.
馆员沉默是指馆员对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沉默并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的一种行为方式。通过分析,指出造成馆员沉默的原因有社会文化因素、图书馆的组织因素、馆长部主任等领导因素、同事因素、馆员的个性因素。同时指出,馆员沉默对图书馆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对馆员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采取以下几种干预措施:一是要发挥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导向功能;二是要建设学习型图书馆以逐步改变馆员沉默的现状;三是革新图书馆管理模式,树立宽松和谐的团队氛围;四是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五是创建馆员激励机制。(杨 蕾)
AELISC 2135—31—10(8) 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环境分析与主要战略/初景利(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吴冬曼(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3-11.
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而言是一种挑战,给图书馆带来不断变革与创新的压力,但更是一种机遇,将图书馆从传统的范式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广阔、更有活力的发展空间。从社会背景、主要影响因素、用户需求特点、图书馆的作用等方面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国内外图书馆的主要战略。在综合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发展的总体趋势、资源建设趋势、用户服务趋势、图书馆管理与人员发展趋势。(肖 群)
AELISC 2136—31—10(8) 图书馆平衡著作权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职能审视/吉宇宽(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 //图书馆学研究,2010(2):79-82.
权衡公益与私权的关系是著作权立法的基本考量。图书馆的公益性以其无偿服务读者(社会公众),保障新作品产生;以其支付著作权人的对价,维护著作权人个人的利益;在作品的传播和使用领域,图书馆为发展教育事业、推广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以及为公众获取和接受这些科学文化知识,进而产生公共利益提供了基本保证。因此,图书馆的公益性功能在维系著作权私权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和谐均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肖 群)
AELISC 2137—31—10(8) 图书馆应关注新善本的保护 /董绍杰(黑龙江省图书馆) //图书馆杂志,2010(1):63-68.
新善本是相对古籍善本而言的,是清朝以后近现代文献中珍贵稀有文献的统称。国内少数图书馆已经开始了新善本的保护工作,但绝大多数图书馆并未引起重视,新善本保护刻不容缓。笔者简单介绍了新善本的概念,论述了社会各界对新善本的关注及保护,分析了图书馆开展新善本保护的意义,阐述了国内图书馆界开展新善本保护工作的实践。认为百年无废纸,故纸有余香。新善本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大有可为。希望图书馆界的广大同仁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开辟图书馆工作和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贾晓玲)
AELISC 2138—31—10(8) 图书馆在法之中,法在图书馆之中——美国图书馆在法律程序中的实践/赵力沙(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校区戴利图书馆)//图书与情报,2010(1):1-7,19.
在当今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建立和健全相应的保护、改善社会和人类生活/生存的法律和法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法律不仅是法律工作者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人人都应该知法,每一个个人和社会机构应该了解关注法律的建设,尤其是那些与我们工作领域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否则无从谈起尊重和遵循法律、参与法律建设和执法。在知法、执法和修改、建立法律的过程中,图书馆是这样一个社会公益服务机构,不仅本身要遵守法律,而且收集/收藏法律,向全体公民宣传/传播法律,并为保护图书馆自身利益和读者利益而参与有关法律的建设。图书馆在知法、执法、宣传和普及法律的全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将以美国的联邦法律和三个州的法律的抽样条款为例,说明在各级法律中图书馆是如何被定义和规范的。(贾晓玲)
AELISC 2139—31—10(8) 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视角/柯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4-10.
随着21世纪全球化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和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战略管理特别是战略规划成为组织把握未来、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尤其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信背景下,图书馆事业如何贯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等重大指导性文件精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获得战略地位和新的作用,成为理论与实践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现状述评、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时代背景、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理论视角、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张京生)
AELISC 2140—31—10(8) 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吴新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1-3.
知识服务是深入揭示和推荐知识及知识关联关系的服务,是面向用户问题,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它以用户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贯穿于用户的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的全过程,并根据用户问题的解决进展及其需求的变化动态地、持续地进行资源、服务与策略的调整。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过程的重要环节。在知识经济时代,直接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过程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基于这种核心能力的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实现其服务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需求,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逻辑架构以及各子模块的功能设计。(张京生)
AELISC 2141—31—10(8)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著作权保护限制缘由透析/吉宇宽(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 //图书馆论坛,2010(2):12-14.
图书馆是国家设置的社会公益文化事业,是收藏并保存作品、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处于文化信息服务门户地位,这一地位是其他任何机构无法撼动的。对作者来说,图书馆是作品使用者;对公众(读者)来说,又是作品传播者。因此,图书馆在著作权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是著作权人和公众的桥梁。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为了便于读者利用作品、信息,开始在传统纸质文献基础上开放建设本馆特色数据库。然而,对于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是否给予著作权保护,是给予强保护还是弱保护的问题,在图书馆界、出版界、法学界存在强烈的争论,至今无法统一。本文将从著作权受保护符合的法律条件(即内部限制条件)、受限的外部条件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著作权保护受到限制的缘由,以供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时进行思量。(贾晓玲)
AELISC 2142—31—10(8) 图书馆组织对象及其层次研究/王松林(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40-44.
综观近30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的组织对象,可以发现它们都经历了一个从文献到资源的演化。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文献编目和信息组织等教材专著为对象,采用与国外文献相比较的方法,研究图书馆的组织对象及其层次问题,并试图澄清图书馆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的主要依据问题。研究发现,在图书馆组织对象及其层次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尤其在国内相关教材上还存在名与实的矛盾。文章认为,图书馆的组织对象仍是文献或资源;图书馆的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只是文献或资源在组织层次上的区分;信息组织是主要依据元数据标准对文献或资源所进行的组织,而知识组织是主要依据知识组织系统对其文献或资源所进行的组织。(肖 群)
AELISC 2143—31—10(8) 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版权政策的分析与思考/秦珂(新乡学院图书馆);王凌(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2010(2):9-12,17.
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广泛、深入应用的背景下,开展有效的版权保护已经成为推动图书馆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顺利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方略。制订和公告版权政策是图书馆保护版权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之一,其意义不仅在于表明图书馆对待版权问题的态度,也不只是向用户提供使用电子资源的行为指南及设立对侵权问题的处理原则和程序,更在于通过其规范版权人、图书馆、用户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来维系各方利益关系的相对平衡,促进版权资源在图书馆的科学配置和使用绩效的提高。笔者于2009年4-5月,分别以“版权公告”、“著作权公告”、“版权声明”、“著作权声明”、“图书馆+版权公告”、“图书馆+版权声明”为检索词在“百度”、“google”中搜索,共得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大陆地区高校的图书馆以“版权公告”、“版权声明”、“使用通告”、“使用通知”、“使用规定”、“管理办法”、“相关说明”、“特别说明”等为题的电子资源版权政策86份,然后对其格式、架构、内容及制订和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建议。(贾晓玲)
AELISC 2144—31—10(8) 现代管理理念与图书馆管理 /张怀涛(中原工学院图书馆) //情报科学,2010(1):18-23.
从文化层面、战略层面、运作层面3个角度对36种理念进行了梳理。当前,基于图书馆文化管理层面的新理念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智力资本,团队建设,人本管理,非正式组织,组织形象,公共关系,CIS管理。战略层面的新理念有: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资源配置,扁平化管理,组织诊断,行业结构分析,市场细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竞合策略,营销管理。运作层面的新理念有:再造工程,绩效管理,生命周期,危机管理,局限管理,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业务外包,漫步管理,职业开发,情商管理,冲突理论。(邵晋蓉)
AELISC 2145—31—10(8) 浙江海宁蒋氏家族藏书源流考/陈心蓉(嘉兴学院图书馆);金晓东(复旦大学古籍所) //图书情报工作,2010(3):142-146.
浙江海宁私家藏书活跃,藏书名家、名楼蜚声东南,享誉华夏,其中海宁蒋氏藏书家族甚为典型。浙江海宁蒋氏先世居宜兴,南渡时蒋兴迁临安,康熙年间蒋云凤迁硖石蒋村,为蒋氏硖石始祖。蒋云凤有四子,有据可考的家族藏书始于云凤之子辈。蒋氏家族中藏书家世代相承,著称者颇多,藏书名楼不乏宋椠元刻,收藏甚丰。蒋氏来青阁、别下阁、衍芬草堂及西涧草堂藏书世代相承,衍芬草堂藏书更是历经六世递藏,绵延二百余年,诸多善本精品悉数捐与国家,可谓流传有绪,泽被当今。(陈永平)
AELISC 2146—31—10(8)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从文献学路径获得的认知/李明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27-34.
在合理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学路径出发,论证了文献学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同一性,并运用文献举证与“知识考古”的方法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由此得出结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图书馆学的发生路径是多元的,以西方图书馆学产生之初的特性来评判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错位。中国图书馆学虽未能在文献公共利用方面建立相应的的学说和制度,但以其文献学特质,在阐释文献涵义、文献价值及具体的文献组织与整理活动中呈现出一定的知识论取向,与现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多有契合。这为实现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肖 群)
[自动化、网络化]
AELISC 2147—31—10(8) 图书馆网站用户满意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甘利人等(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情报学报,2010,29(1):159-16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网站的功能将变得愈来愈重要,因此积极开展图书馆网站用户满意度调查,进而分析和研究改进的对策,对于提高现代图书馆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网站的具体特征,识别了图书馆网站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维度并构建了基于图书馆网站的用户满意度模型(ICSI-L),然后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及运用VisualPLS软件对数据的处理,完成了对ICSI-L模型的实证分析,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应用实例及其实施应用模式,为各图书馆网站进行满意度改进提供方法依据。(王 岗)
[数字图书馆]
AELISC 2148—31—10(8) 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建构的发展趋势——从机器可读到机器可理解/毕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12-17.
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的结构功能一直决定着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应用广度。从以文献单元、元数据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系统,发展到以语义网为基础的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系统,其研究与实践从文献信息的描述转向知识描述,从静态知识和绝对知识的描述转向动态知识和相对知识的描述。知识描述的本体论抽象反映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由表及里的变化过程,昭示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建构的发展趋势——从机器可读到机器可理解。(肖 群)
◀文献学、目录学▶
AELISC 2149—31—10(8) 清代藏书家及其书目 /李万健(国家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0-14.
中国古代的藏书业可分为官藏、私藏、寺院藏和学校藏四大类。其中以官、私藏为主流,而寺院、学校藏书产生晚些,规模和影响也较前二者为小。中国的藏书业又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夏商周至春秋战国的萌芽时期;两汉至唐的逐渐兴起时期;宋元至明的大发展时期;清代的巅峰时期。清代藏书业发达的原因,一是由于其时,尤其是清中期以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图书生产、流通发达,且社会对图书需求强烈;二是历经两千多年的积淀,至清已积累了浓厚的藏书文化风气和丰富的藏书经验;三是清人继承了明以前流传下来的大量藏书;四是发达的编辑出版业为藏家提供了丰富书源。清代藏书家众多,分布地域很广。清代藏书家中的许多人又都是目录学家。他们不仅在收藏流布图书方面成就辉煌,而且在目录学上的贡献也是空前的。(张京生)
AELISC 2150—31—10(8) 中国古代书目的文献信息观及其现代价值/李满花(黑龙江大学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43-47,58.
中国古代书目是先贤对作为书目工作对象的文献信息的独特理解的产物。文章从本体论、结构论和认识论三个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角度对这种独特性进行了阐释,认为:中国古代书目形成了与西方学理框范下的现代文献组织模式迥然而别的表层结构和深层隐含。古代书目所保持的信息统一观、信息结构化、名实相殊论等洞见,对于补充和纠偏现代图书馆学乃至现代信息科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原则有重要借鉴意义。(肖 群)
AELISC 2151—31—10(8) 中国早期佛教典籍目录考论/罗骧(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87-90.
近年以来,学界对传统目录学的关注度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通过研究传统的目录学,不但能清理出当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对现代目录学的进一步完善,也能有所裨益。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传统目录学的研究中,佛教典籍的目录学却一直是学界所忽视的领域。事实上,因为佛教典籍卷帙浩繁,需要分类编目,更由于涉及到翻译、抄写等问题,失译、异译以及出于各种目的的伪造佛经的事件不绝如缕,这都需要辨别真伪、考镜源流。本文以中国佛典目录的早期状况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分梳佛典目录学产生的原因;(2)通过记载中的早期目录的考证与辩伪,核订中国佛典目录的起源;(3)探讨早期最有影响的经录——《安录》的特点。(张京生)
◀情报学、情报工作▶
AELISC 2152—31—10(8) 国家竞争情报之国家网络靶场的建设/钱旭(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竞争情报,2010(春季刊):8-11.
通过对国家竞争情报的作用、途径和现状的分析,提出搭建“国家网络靶场”的思路。认为建立我国的“国家网络靶场”,主要有以下内容:在网络上模拟竞争对手的网络及防护措施;在网络上模拟我方的网络及防护措施;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无偏差的、定性与定量的信息保障能力与生存工具的评估;将关于新技术、新创新的研究成果在网络靶场平台上进行部署和调试;开发与部署创新型的网络测试能力;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国家竞争情报手段的攻防试验。在建设中,必须认清信息化条件下国家竞争情报的地位与作用;要为国家竞争情报搭建一个安全的环境和渠道。(邵晋蓉)
AELISC 2153—31—10(8) 《汉语主题词表》的回顾与展望/贺德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2):1-4.
《汉语主题词表》(简称《汉表》) 是我国图书情报界与图书馆界集体协作的智慧结晶,它覆盖各个学科专业,收词量大,编制体例规范,主题标引规则通用性强,对推动主题标引工作,对促进计算机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在专业叙词表的编制、发展与完善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汉表》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了限制,而其内在也存在着维护更新的问题。随着网络搜索的时代需求和知识服务对《汉表》的需要,再加上有强大信息技术的支撑,表明了对《汉表》重新修订和编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由此,文章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的《汉表》发展思路。(杨 蕾)
AELISC 2154—31—10(8) 基于集成学习的自动标引方法研究/章成志(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情报学报,2010,29(1):3-8.
目前大多数自动标引方法不能有效利用文本中包含的多个特征。而支持向量机、条件随机场模型等统计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利用文本包含的多种特征进行关键词提取。同时,由于各种自动标引模型性能各异,综合利用各种模型进行集成学习方式的自动标引,能够提高自动标引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标引的质量,文章试图整合统计机器学习模型与集成学习方法的优势,对文档进行基于多分类模型综合投票方式的自动标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集成学习方法的自动标引能提高标引结果的查准率和召回率。另外,集成学习标引模型中,基分类器加权的标引结果,优于基分类器未加权的标引结果。(王 岗)
AELISC 2155—31—10(8) 基于结构方程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俞立平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学报,2010,29(1):136-141.
文章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学术期刊数据,将指标分为影响力、时效性、期刊特征三个一级指标,它们之间存在两两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进行模拟,计算出3个一级指标值并采用主观赋权法进行期刊的综合评价,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构方程通过模拟期刊指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对一些隐含指标进行估计,还可以进行指标的筛选,为科技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要注意的是,基础数据的完备性和模型建立的科学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很大。(王 岗)
AELISC 2156—31—10(8) 基于“小世界”理论的竞争情报解决方案/王知津等(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4-9.
近年来,对“小世界”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进展,它也被应用于经济、社会网络、生物、医学等领域。在情报学领域,学术界对“小世界”理论在优化网络模型、改进信息检索质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以及有效获取竞争情报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是,目前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主要阐述“小世界”理论及其对情报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可以应用于情报学研究的哪些方面,而没能从某一具体对象出发探讨“小世界”理论对解决情报问题有哪些贡献。本文试图从竞争情报的搜集、分析、提供三个方面来具体探究如何运用“小世界”理论解决竞争情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张京生)
AELISC 2157—31—10(8) 竞争情报可以是公共产品吗?/陈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图书情报工作,2010(4):5-8.
通过对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香港贸发局商贸资讯中心、加拿大商务专员服务处等国内外机构的业务解析发现,提供竞争情报公共产品已经是客观存在。同时从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和产业竞争情报两个视角对竞争情报可以是否成为公共产品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竞争情报具有明确的公共产品属性,服务于中小企业、服务于产业竞争是竞争情报公共产品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需求最强劲的两个领域,并且认为,面向社会需求提供竞争情报公共产品,是经费充裕时代公益性科技情报机构和公益性图书馆的业务创新方向。(陈永平)
AELISC 2158—31—10(8) 科学计量学的发展与布局:1978—2008/陈云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71-76.
文章采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基于Scientometrics期刊,对其收录的1978—2008年的2461篇论文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世界科学计量学的国家、机构和主题布局。通过时间序列趋势图、列表和矩阵图等手段描述科学计量学的国家布局,分析论文数在20篇以上的机构分布情况,利用关键词分析科学计量学研究的主题分布,主要分析工具包括TDA和Excel。结论认为,从论文数量角度分析,美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英国等10个国家已经在科学计量学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个相对优势群体,来自这些国家的重要研究机构正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评价科学进步、科学家行为、合作网络等;从合作强度角度分析,比利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学计量学合作中心,其次是英国、荷兰和美国;预期中国的论文数量将迅速增加,并很可能快速成为数量上领先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王 岗)
AELISC 2159—31—10(8) 论情报的过程/赵冰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情报杂志,2010(2):6-9.
情报过程是情报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本质是组织在认知领域内的对垒或对抗,可分为简单情报过程和复杂情报过程,不同类型的情报过程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简单的情报过程不必考虑情报活动的更多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关系,可采用情报循环法等较为简单的方法来处理。而对于复杂的情报过程因其情报活动涉及因素众多,相互关联关系十分复杂和庞大,必须采用过程建模的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而且情报的这种过程模型是嵌入到组织的整个决策过程模型之中的。情报过程具有意识形态化趋势,这是情报组织的社会化必然导致的结果。(邵晋蓉)
AELISC 2160—31—10(8) 论社科文献引事分析 /梁春阳(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科研部)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33-36.
所谓“引事分析”,是指应用信息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各类研究性文献中引用事件的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信息分析过程。“引事分析”作为信息计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被“引文分析”越俎代庖,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信息分析、信息服务功能。究其原因,在于图书情报学界长期以来对“引事分析”研究的缺位。“引事分析”与“引文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引事分析”具有以计量、实证的方式分析作者、分析文献、分析社会的科学研究功能。信息开发与服务部门开展引事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探讨了“引事分析”的内涵、特点、功能、学科定位及开展“引事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张京生)
AELISC 2161—31—10(8) 浅析非正式交流的历史变迁 /邹儒楠(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建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2):13-16.
通过对传统的和基于网络的非正式交流及其模式的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文章认为,基于网络的非正式交流更有利于知识的扩散和创新,它克服了传统非正式交流的弊端,改变了传统非正式交流的固有模式,更好的满足了科学发展对科学交流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交流手段。但网络开放平台也存在这一系列无法克服的问题,这也使网络非正式学术交流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非正式交流,二者将长期共存、互相补充,共同为科学发展服务。(杨 蕾)
AELISC 2162—31—10(8) 以运动的哲学观点建立情报学元理论/赵冰峰,钟苇思(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情报杂志,2010(1):17-21.
在运动的哲学观指导下,从《孙子兵法》对“间”的描述中归纳出对垒决策环境认识中认识运动与实践运动的交互特征,建立起新的情报概念。分析了情报的实践性,演绎出新的情报类型及价值含义,探讨了以逻辑推理为核心,以面向决策的过程模型为基础的两个新的情报体系:简单的情报体系,可采用“情报搜集—情报分析—情报应用”的三段论式的情报过程模型以满足由简单因子和简单变量构成的决策问题;复杂的情报体系,应用“情报采集—情报分析—情报评估—情报发布—情报应用—情报反击—情报再采集”的复杂的、系统的和组织化的情报过程模型。(邵晋蓉)
AELISC 2163—31—10(8) 引文分析学形成与发展的可视化分析/梁永霞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 //图书情报工作,2010(2):31-35.
以引文分析领域的1906篇论文、65426条引文为研究对象,借助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及先进的可视化技术CiteSpace等软件工具,绘制引文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知识图谱,揭示引文分析领域的初始形成期、发展繁荣期、深化拓张期三个阶段的演进历程;通过加菲尔德、普赖斯、斯莫尔等主要代表人物文献的可视化图谱、具体呈现出他们各自在不同时期对引文分析领域发展的独特贡献以及他们有关引文分析的经典文献对引文分析领域演化路径的关键作用。(陈永平)
AELISC 2164—31—10(8) 语义 Mashup技术研究 /李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46-50.
文章介绍语义集成融汇概念,语义网技术在集成融汇中的作用;总结语义集成融汇关键技术,包括语义化数据描述技术、基于语义的协议规范、基于本体的融汇推理技术三个方面;分析国外主要研究项目,包括KC3Browser、Bio2RDF、SBWS和Semantic REST等;最后指出如何推动其发展。(王 岗)
AELISC 2165—31—10(8) 自举在词义消歧中的应用及其关键问题/李纲,寇广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情报学报,2010,29(1):93-99.
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有指导学习方法是词义消歧取得性能最好的方法,优于无指导学习方法和基于词典的方法。它的准确率极大地依赖于标注语料库的规模,而目前人工标注语料库数量极少,缺乏标注语料就成为制约词义消歧发展的瓶颈,如何生成大规模标注语料成为词义消歧研究热点。自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以小规模标注语料作为种子,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大规模标注语料。文章对自举在词义消歧中的应用和关键问题进行介绍。首先对自举进行算法描述,然后分别从中英文词义消歧领域介绍自举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自举应用涉及的初始种子、自举参数、未标注语料集的选择和互联网应用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总结。(王 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