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戏曲人物形象之我见——从我扮演苗老伯说开去

2010-07-11连君斐

戏剧之家 2010年1期
关键词:苗寨老伯舞台

□连君斐

从事戏剧表演事业已有三十余年,屈指算来,扮演各种不同的老生形象也有数十个。这次我们宁波市鄞州越剧团排演谢柏梁老师创作的极具现实主义题材的新编现代戏《孔雀西南飞》,团领导决定让我扮演苗老伯,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该剧讲述80后的宁波姑娘兰芳赴贵州支教的故事。通过讲述浙黔两地互助互爱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宁波新一代青年敢于挑战自我、乐于助人的风采。歌颂了苗老汉一家的热情纯朴、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描述了主人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和人格魅力。

全剧通过描述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行为的碰撞,折射出宁波人“敢为、求实、争先”的精神面貌,赞美了新一代宁波人尤其是80后与时俱进和敢闯敢试的创业理念。同时,鼓励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到基层一线,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磨炼自己,通过自身奋斗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演好戏中的角色,让观众在欣赏真善美的同时,获得人生的启迪,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愉快地接受了出演苗老伯的任务,决心竭尽全力塑造一个生动的形象。

作为一个女演员,扮演古装戏的男性形象,有不少传统的技巧可以借鉴,即使对角色理解不深,也可以借助丰富的水袖、胡须、台步等技巧手段来弥补外形与内在的不足。可是现代戏,没了程式化的技巧,怎么办呢?再加上我退居管理岗位,近年未经常性参与演出,这次重回舞台底气不足。接受这个任务后,感到角色演技难度大、心里压力重、有畏难情绪。但想到剧中主人翁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教书育人,我没有理由退缩。于是,我积极行动起来,一步一步地开始了这次艰辛的角色创作之旅。

一、角色分析是塑造人物的基础

我拿到剧本反复阅读,揣摩故事情节。从作者提供的文字中认识剧中的“我”——苗老伯。从“暴雨倾风怒啸、东边日出西边雨”等词分析苗寨时而大雨滂沱,时而晴空万里的无常气候。从幺妹省下吃饭钱攒学费、反对说洋话、巫医治病、不会开易拉罐等情节中,了解苗寨人贫困、守旧、落后的现状。从“寨子里是有规矩的”、“他们都是善良质朴的山里人”、“这办法可是老祖宗传下的”、“米酒香喷喷,我来敬一杯”等台词中体会苗老伯这个山寨里的长辈形象。作为苗寨里的长者,剧中的“我”应该具有因循守旧、爱憎分明、勤劳纯朴、心地善良、热情豪放的性格。他是历经了人生风霜雪雨,在漫长的岁月蹉跎中,培养出了自信和强悍的性格。我深知,只有在对人物内心拿捏准确后,我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才能更加准确生动。

二、角色形象构思是塑造人物的依据

通过对苗老伯上述文学形象的分析,我对苗老伯有了基本的认识,从而激起我对生活中类似“我”的联想,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观察老人的形态。比如:路上看到有的老年人双手背后,步子迈得较慢,目光局限在眼前等等。我把这些生活素材作为创作原料,开展创作想象,进行“我”的形象构思,使我通过脑子里的表象活动“看到”未来舞台演出时“我”的形象。

“我”的外部形象设想:七十左右,古铜色的肌肤,脸上较多皱纹,胡子苍白,弯着脊梁,习惯性拿着烟筒,迈着八字步,说话语调缓慢,目光看不远。生气时神情严肃,高兴时眉开眼笑。

心理行动线设想:因为生活在贫困的山寨,思想观念落后,所以迫切希望能学到解决温饱、增加收入的实用知识。“我”对兰老师教听不懂又没用的洋话持反感的态度。因为山寨气候变幻莫测,出行非常不便,所以有病一般用土办法医治。“我”支持巫医为幺妹治病,阻止兰老师把幺妹送到医院治疗,也担心山高路险会出人命。兰老师在苗寨吃苦受累受委屈,为苗寨拉赞助、建学校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使“我”感到以前对她误解很惭愧。在她支教期满时,苗寨举行最隆重的仪式欢送她,表达对她的歉意和敬重之情。

三、角色形象体现是塑造人物的主要环节

我和苗老伯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等等。我必须克服这些困难,像他一样地去思考、去生活、去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我”的了解,接近我和“我”的感觉。我上网查阅苗族习俗、苗寨图片,观看苗族风情碟片,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使“我”眼前有物、心中有底。尽可能准确地将苗老伯形象表现在舞台上。

四、“心到”才能眼明,眼明才能“传神”

在第二幕,“我”听说侯懒龙半夜去到宁波姑娘窗前把情歌唱,此时作者没给台词,我用藐视的眼神盯着侯懒龙,以此来表现“我”心里讨厌侯懒龙痞性的情绪。侯懒龙说宁波来的老师教洋话,学校称作“屎库儿”(school)、兄弟称作“不辣子”(brother)、老婆称“外敷”(wife)等听不懂的词,使“我”茫然,从心里反对学洋话。接着传来画外音:“How do you do”,我在表演时注意念白节奏的把握,放大音量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力求让同台和观众听清楚,说:“什么,豪赌、好赌还要赌?……”这时观众会心地发出笑声,心里领会了作者没有明说的意思,戏剧效果也出现了。兰老师说:“学会英语,就等于开启了世界的一扇窗户。”学生们七嘴八舌附和着,“我”边走边严肃认真地说:“要那么多窗户做什么?”再瞪了娃儿们一眼,用眼睛在说:“别多嘴!”然后回头,目光柔和、慈祥地看着兰老师,表现对远方客人的尊重。接着用关心的语气,婉转地说:“兰老师,山里冷窗户要少开点。”我分析他潜在几层意思:一是想反对、阻止教洋话,一时找不到理由;二是诚恳地提醒她少开门窗防寒气、防流氓、防野兽。有一娃说:“这是知识的窗户,不是我们家的窗户。”这时“我”神色略显尴尬紧接着说:“不管什么窗都要少开,就是当年的义和团,也不许念洋经。”于是和苗老太、侯懒龙等明确地反对教洋话,要求教点种地、养猪、算算写写的实用知识。通过这些行动,为兰老师支教路上设置障碍,让观众看到、听到、感受到“我”和苗寨人保守的思想观念。

五、塑造人物最好体验人物一样的生活

这点很难做到,但遇到相类似的情绪和感觉可以“借”。苗寨人喜欢抽烟,“我”习惯性常带着烟筒。初排时我很别扭,看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后,“借”了纪晓岚的一些动作,比如:用双手把烟筒放在腋下,还可以用它指指点点等等。解决了拿着烟筒不自如的问题。

第四幕“幺妹生病”初排时,“我”蹲在舞台一角吸烟,觉得不合情理,也找不到感觉。连排的一段日子里,我把得知自己的亲人查出甲状腺结节需手术的切身体验“借”到“幺妹生病”的情景中。最后几次排练,我把幺妹看似自己的亲人,“我”蹲到她身边,运用生活化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这一段情绪。我为人物设计了一系列的小动作,比如:为她捶捶背、摸摸额头。在巫医对她作法痛打时,我用不忍的、哀伤的眼神,虔诚祈祷的表情来体现担忧之情,这是情动于衷而形于外的表现手法,舞台感觉也很自然,凭着本色,表达了我和“我”真实的内心感受。

六、演员在舞台上要把自己让位给角色,说他要说的话,做他能做的事。

表演时必须忘掉与角色无关的情绪,把所学的技巧运用于剧情中,为塑造人物服务。根据苗寨的民族风情和“我”的性格特点,最后一幕欢送仪式,男女老少都应该载歌载舞。这舞蹈对我来说难度更大,一是我从没跳过舞蹈;二是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加高血压,使我学习舞蹈越发艰辛。最初排练时,“我”坐在上场门的石头上观看,但这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规定情境。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克服病痛的折磨,苦练了几个舞蹈动作。到合成彩排时,“我”情不自禁地进入兴奋状态,同大家一起跳舞、歌唱、敬献醇香的美酒,演绎着苗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展现了苗族同胞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情。

创作过程是艰辛的。人物的塑造,没有完美,只有更美。舞台形象的最后完成是由观众的想象、观众的感受形成的。《孔》剧公演后,听到一些评论:有的观众说这老头演得真像;有的朋友说演得真实可信。该剧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并荣获“向祖国汇报—宁波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

我将在今后的创作旅程中,不断精益求精,以戏出情、以情动人、以人见善,把苗老伯——这个新时代的老生形象塑造得更美。

猜你喜欢

苗寨老伯舞台
老伯和桃园
苗寨晨曲 袁峰 中国画 178cm×145cm 2020年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千户苗寨的早市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