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下 我心翱翔——记华中科技大学蓝天话剧社
2010-07-11金璐
蓝天剧社创始记
1999年,华中科技大学城建学院一群热爱表演的大学生排练了一出名为《蓝天与哨鸽》的话剧。该剧一经演出就好评如潮,并被推荐到湖北电视台,参与了湖北卫视的节目录制,得到了电视台领导的高度评价。该剧导演吴立群因此成为蓝天剧社的创始人并担任第一届社长。
蓝天剧社宗旨
蓝天剧社取《蓝天与哨鸽》中“蓝天”两字,意为提供给有心飞翔的表演爱好者一片广阔的天空。作为第七艺术,话剧具有艺术的严肃性。它需要参与者投入极大的热情与精力来诠释其所要表达的内涵。自创社以来,蓝天人不断尝试把话剧这一语言的艺术特性表现得更加贴近校园。希望通过努力,为美丽的校园添加一份欢乐的气氛。现有成员76人,新成员60多人,老成员10人左右。
社团大事记
1999年12月,在澳门回归文艺汇演中,曾演出话剧《九九归一》,荣获二等奖。
2001年4月,武汉首届话剧大赛,《蓝天与哨鸽》众望所归,将最佳导演、音乐等奖项收入囊中,并获得大赛一等奖。
2003年,剧社排演的话剧《背惊》在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上获得金奖。
2004年,参加第四届大学生戏剧展演,参赛作品《眩晕》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
2007年12月,参加首届“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话剧艺术节”,《那些日子我们一起走过》荣获金奖。
2007年下半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那些日子我们一起走过》再次在该戏剧节上夺魁。
2009年5月,在团省委、省学联联合主办的湖北省高校社团擂台中,蓝天剧社荣获了“湖北省优秀社团”称号。
2009年,蓝天剧社迎来“十周年”庆典,剧社策划了“纪念祖国六十周年暨蓝天剧社成立十周年‘大型话剧月’系列活动”。
2009年11月18日,参加“第二届武汉高校大学生戏剧节”,上交的参赛作品《游园惊梦》进入决赛。最终获得银奖、最佳组织奖以及4个单人奖项。
2009年12月28日,剧社组织并举办了“武汉戏剧艺术座谈会”,武汉话剧界各方人士、话剧爱好者,以及兄弟社团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第十届社长杜量感言:
2009年,蓝天剧社迎来了她第十个生日。十年来,蓝天剧社风雨兼程,历尽艰辛,在校园艺术道路上不断摸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年来,蓝天剧社为一批批戏剧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飞翔空间,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艺术的舞台,一批批蓝天人从此才飞得更高更远。
放眼回望过去的十年,蓝天从一个不足20人的小小剧组发展壮大成了一个将近百人的校级顶级文艺社团,这离不开勤劳智慧的蓝天人的辛勤耕耘及努力开拓。
十年后的今天,看到经过一代代蓝天人不懈努力而成长起来的剧社在不断发展壮大,我由衷感到欣慰与自豪。蓝天剧社不断地在注入新的血液,不断地在接受新的思想,也不断地在迎接新的挑战,我相信,后来的蓝天人必将接过前人发展创新的大旗,秉承校训中“求是创新”的传统,进一步推进学校文艺阵地的建设。我坚信,蓝天剧社——明天会更好。
编者按:
十年磨一剑。蓝天走过的十年,不仅是磨砺的十年,更是辉煌的十年。从1999年创社到如今,蓝天剧社早已满载荣誉。难得的是,剧社的孩子们从来不骄傲自满,他们深知,剧社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灿烂的过往让他们的翅膀逐渐丰盈和强大,前方未知的美好是他们永不停息的追逐,他们意气风发地在蓝天下飞过。
曲妍冰
剧社舞美、副社长
社长印象:在进入剧社之前就认识了曲妍冰,她总是穿着高跟鞋、短裙,一头飘逸的长发,外表看似柔弱、女人味十足,不过当你走近她就会发现自己错了。她的性格大大咧咧,行为举止还颇有些男孩子的味道。这位新社员们口中的“社花”常常是嘻嘻哈哈地和任何人都可以打闹成一片,不过开朗的外表背后往往都藏着一丝不为人知的忧伤,从她的博客中偶露出的只言片语,其实能看出她也是一个心思细腻、内心柔弱的小女生。
蓝天·话剧·我
刚入大学的第一次社团招新我就加入了蓝天话剧社。剧社成员分工都很明确,导演、编剧、演员、剧务,乍一看还是觉得演员这个位置最适合我,事实证明确实没错,在剧社待了一年多,让我看到自己骨子里还有这么一股强烈的表现欲,从此我便和话剧拧在了一起。
刚进剧社没多久,就加入了《518》剧组。这部剧讲的是因作者毫不负责地随意掌控剧中人物的生死、性格和命运,引起了作者笔下人物的奋起反抗,最终作者妥协,剧中人物获得自由后却去不知去向的故事。我在其中饰演了一个人物但却表演了五个角色——新生儿、舞女、乞丐、抢劫犯和一个不知自己到底是谁的疯女人。这对于初登话剧舞台的我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要表演出新生儿涉世未深的懵懂与无知,舞女的搔首弄姿风情万种,乞丐的狼狈落魄凄惨可怜,抢劫犯的彪悍凶猛,更要命的是我还要嘶声力竭地扮演一个神经紊乱看不清自己的疯女人,在迷茫混乱的一阵疯吼之后猝死……这些角色要求我放得开,还得张弛有度。演新生儿就绝不能透出半点风尘味,演抢劫犯和疯女人就绝不能扭扭捏捏。还好我性格属于开朗豪放的类型,在寝室里也常常“鬼哭狼嚎”地开玩笑,只是要面对那么多观众演出还稍需要些勇气。那段时间为了能更好地拿捏每个角色的语气和神态,我在寝室里反复练习,时而清纯地跳雨中曲(新生儿剧中的舞蹈),时而握着个水杯模仿凶器恶狠狠地演抢劫犯,那段时间寝室的走廊里还常常回荡着凄惨而绝望的呐喊:“我是谁?你们谁能告诉我我是谁?我到底是谁?”室友们对我格外无奈,说我演话剧演傻了。
剧社的同志们好像都觉得我比较适合演反面人物,尤其是那种苛刻、讽刺、妩媚的角色。之后我参演了《切·格瓦拉》。这幕革命剧就正义多了,可我饰演的是反面的带头人物,镇压革命反对切格瓦拉的头头。对于这幕剧,演员们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下了很大的工夫,中午排完晚上接着排,而且我发现话剧这个东西就是要反复揣摩,每演一遍就有一点新的体会,对自己的角色和整个话剧的感觉就会有更到位的理解。比如有很多台词一开始我都体会错了,但过了一段时间自己就能及时地改正。尽管相比刚进剧社时的那个小姑娘来讲,进步是很大,但随着饰演角色的
增多,不足也会暴露得更多。比如,我一演反面人物语速就会很快,语调也很高,会给人很激动但却很累的感觉,这点我很佩服剧社的王卓男,他的表演自然流畅,我一度想向他学习,最后发现这是他独有的自然天成的特色。所以我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出一个让人感觉舒服的特色。
《切·格瓦拉》后不久我又加入了一个新的剧组《游园惊梦》,这将会作为我们学校09届的毕业大戏登台亮相。我在其中饰演天辣椒蒋碧月——一个聪慧泼辣却很有心计的戏子。这个人物的性格可能我把握起来正好,大家都说我是本色出演。最难表演的就是她是一个唱做俱佳的戏子,尽管我稍有一些舞蹈基础,但那也是民族舞,和中国的戏曲身段是有很多区别和差距的。为此导演还带着我们去找专业的老师学身段,我还跟着王光亚学唱《贵妃醉酒》,时间有限,唱的是荒腔走板,身段更是不足一提。但我们都勇于去尝试、去努力,那段时间走在路上我都会拿着嗓子练“海岛冰轮初转腾”那段,真的是很上心,只不过能力有限又时间仓促,不能够学好戏曲这门国粹啊!
大二了,在剧社待了一年后,很开心成为了蓝天剧社的舞美部部长,负责培养演员的形体并给剧组的演员们化妆。这也是门大学问,我也闹过笑话:把大学生的眼睛化成了向上提的丹凤眼,妖里妖气的大家都以为她是要去演蓝色妖姬。
我总是给人一种忙东忙西、见不着人的印象,剧社对我也不太放心。其实凡是落实到身上的事情我都会毫不疏忽认真去做,因为我重视这个集体,重视这门艺术,对话剧充满热情!
吴航
剧社编剧组负责人
社长印象:吴航是半路出家进入剧社的,但是这却丝毫没有减少他对剧社的热情。同样是编剧组的成员,和王光亚不一样的是,吴航更偏爱西方文学作品,构思剧本也常常是从国外的小说中获取灵感。作为剧社有名的大活宝,有他在的场合,就绝对少不了嬉笑打闹,他笑起来有些“无知”和“放肆”,不过一旦当他干起事来,就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多少有种双重性格的味道。一半有些天真,一半却又带着几分成熟;一半有些闲散,一半却又执着,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吴航。
蓝天之下 总有亲人
在2009年年终大戏完美落下帷幕之后,我终于可以轻松下来一段时间了。许久没有尝试过的清闲感觉瞬间就充满了我的身心,回头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刚进剧社的自己还是个新来的菜鸟,今年已经能站在最大的舞台上代表剧社向观众表演了,这一年,我在剧社学到的实在太多太多。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倒是属于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07级入学的我却是08年才进剧社。因为大一时候在班上担任班长和团支书,由于学院规定不能加入学生社团,因此我和剧社失之交臂,到大二的时候辞去了班上的工作,才如愿进入了心仪已久的蓝天剧社。
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很紧张,感觉当时的老社员都是各种强人,总是喜欢叫别人学长学姐。后来才知道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和我一届的。随着相处机会的增多,我也慢慢地熟悉了剧社这个大家庭,到现在,剧社已经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在剧社,我已经度过了一年半,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时完全不懂话剧,到现在做过编剧、做过剧务、做过演员,懂得了一场戏从台前到幕后的所有运作过程。
其实,对蓝天的感情才是我最为看重的。2009年国庆,剧社做十周年聚会。从创社时的第一任社长直到我们这届的社员全部聚在了一起,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在剧社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融洽得如同一家人。我们这些还是学生的新社员和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的老社员们可以在一起畅所欲言地谈戏剧、谈人生、谈理想。在那一刻,我真的感觉我们如同相识多年的老友,而实际上,我们只不过才见面几个小时。但是我们同聚在了蓝天剧社,在这片蓝天之下,我们都是亲人。
最近自己因为学业繁重,已有许久没有去剧社了,但是不管走到哪里,我总会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是蓝天人,我们同聚蓝天下。
王光亚
剧社编剧组成员
社长印象:王光亚巧妙地将文人的优雅大方和重庆人的火爆直爽这两种气质融合在一起,他在中国古典戏曲这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所以在他导演的每一部戏中都能嗅到他那种独特的味道。他平时闲着就喜欢随便哼哼小曲,特别喜欢飙高音,有一次在公演谢幕的舞台上就现场表演了Vitas经典的《Opera2》,瞬间就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他排戏总是力求更好,在他眼中永远没有完美,永远都还存在问题,身边的朋友觉得他太累了,可那又怎样,他依然是习惯坚持,依然是习惯追求。
人生如戏
人,在这世界上总是在扮演着这样那样的角色。有时候这种扮演只是来自内心一份情愫的表达。然而,千万个人的千万种情愫在千变万化的纷繁世事中交织,演化出的故事或是感人肺腑,或是令人发指;或是流传在市井小巷,随茶余饭后的闲谈消散在门墙扃牖间;或是被如椽大笔刻入青史,在风云变幻后的海晏河清中闪耀光辉。于是,我们说人生如戏。
穿过一年半的时光之帘,回望大一进入剧社的情景,莫不如戏。人的聚散离合如白云苍狗,有时怀疑这也不过是上帝笔下的故事。但是,每一次际遇都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每一次邂逅都是一段缘分的发轫。加入剧社,正给我的大学生活带来了许多的生动与活力。从新生公演开始,我的新的生活拉开了序幕。我很留恋当时新生公演剧组带给我的温馨和团结。如今当时的剧组人散殆尽,但又有新的朋友将你包围。我只能说人生如戏。
还记得《暗恋桃花源》引起的轰动。笑也泪也,观众也许忘了,我们却是忘不了。当剧社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当所有的辛苦化为鲜花与掌声,我们也在记忆中烙下甜蜜的印迹。虽然当时只是在舞台后做幕后工作,忘不了的却是在台上观看的那份紧张与欣喜。
《518》的寓庄于谐,《武林外传》的嬉笑怒骂,《夏殇》的青涩情意,《切格瓦拉》的恢弘壮丽……一次次演出是一次次灵魂的触摸,一次次心灵的拓展,一次次时空的穿梭。我们每个人也在大幕升起落下间成长。
我最珍爱的剧社记忆,定格在《游园惊梦》。在那裙袖舒展、笙箫齐鸣、移宫易羽间,圆了我的古典梦。每一次演出,恍惚间仿佛看到汤老案上的管锥,书页间有杜丽娘窗前镜中的倩影;又或是钱夫人翡翠绿的旗袍晃过牡丹屏风,旖旎动人,还是剧社学姐的身姿在聚光灯下如此动人。一颦一笑亦幻亦真,梦耶?真耶?想不清楚,只能叹一句:“戏如人生!”
《军歌凋零》的上演超乎我的意料。我的演员们是如此的出色。当《军歌》真的慢慢远去了,我想最重要的,是我自己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一次演出都是在灵魂之间穿梭。当我们模仿扮演了那么多的别人,慢慢地找到自己的表演,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这不正是现实生活?只不过我们管这个过程叫做“成长”。
剧社的故事就是一个个成长的故事。
任芝龙
剧社09级新进社员
社长印象:最开始面试的时候,任芝龙所表现出来的落落大方的气质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着一头酷似假小子的短发,她习惯低着头时不时地推推挂在鼻梁上的眼镜,乍看之下有些深沉的味道。她很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喜欢到其他地方观看话剧演出,这个平时看似有些羞涩的女孩子,常常会提出许多很独特的观点叫人刮目相看。艺术是需要积累和创造的,希望任芝龙能更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理解戏剧本身,我相信她一定会变得更加出色。
蓝天——放飞梦想的舞台
在蓝天,我是个彻彻底底的新人——大一新生、入社不足半年。然而,蓝天带给我的感动,却不一定比带给“老人”们的少。
我还清楚地记得入社的每一个环节。那时我们军训未完,学校的各个社团却已大张旗鼓地开始招新,宣传摊在宿舍楼下的那条100米的小道上摆了一路。新生们都觉得新鲜,兴奋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一身绿的装扮从路口延伸到了路尾。我在他们之中细细瞧着,自得其乐:笛箫协会的成员穿了长衫,一只箫吹得出神入化;国防协会摆出许多模型,甚抢人眼;咖啡协会的浓香让人欲罢不能……然而我看到蓝天剧社的时候,才有了加入的想法,蓝天的名字早在我们刚进校园那会儿就传播甚广了,于是,半是慕着名气半是怀着对演绎的热爱,我挤进去拿了报名单。
报名单上有两个问题,二选一。我忘了自己怎么回答的,但记得写了很多,却正因为这,让社长记住了我。
还记得自己是最后一个赶去面试的人;还记得得知第二轮面试居然是和不认识的人一起演话剧的惊讶;还记得入社后的第一次例会,因为社长正确地叫出自己的名字而小小地雀跃;还记得入社时的小剧组成了我重要的交友圈,我为他们在新生公演中的精彩表演兴奋不已,他们也为我表演的小品加油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于我而言,这是难得的友谊。
在蓝天,工作上没有严格的分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演员,而任何演员,也绝不仅限于表演。在年终大戏《军歌凋零》中,我第一次体验了打灯光的感觉。演出时我非常紧张,不过好在错误不太多。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剧务工作,并从另外一个角度学习表演。说实话,看着学长学姐们高超的演技,才发现自己真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真正让我体会到蓝天实力的,是在观看完《游园惊梦》之后,这部剧目参加了2009年武汉高校话剧节,剧团的前辈们为了这出剧目排练了半年之久。演出那天很冷,穿旗袍的学姐们都冷得发抖,却还是能够将角色完美地演绎,我心里满是佩服。
蓝天有一项特别活动,就是和其他武汉高校剧社的互动。每当兄弟剧社有演出时,社里便组织大家一起,到其他学校去感受话剧的氛围。我印象最深的是勾沉剧社的《0508》,又称《莫灭》。他们的演员、剧务、灯光都十分出色,社长一再跟我们强调这便是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然而,那时的我更多地感慨在其剧本:艺术手法颇多,却不显得晦涩难懂,故事与校园结合,有特色也有普遍性。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剧本竟然是蓝天的前辈所写,这又增添了一分我对蓝天的崇敬之情。
蓝天有一个好社长,他严格却不严厉,为剧社操劳却少有怨言。剧社的井井有条,剧社的丰富活动,剧社的日渐扬名,都离不开他和那些喜欢“拌嘴”的管理人员,他们常常出现在舞台的中心或一隅,他们是剧社工作的中流砥柱,却同样也是亲切的学长学姐。
入社前我根本不知道话剧为何物,加入蓝天完全是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好奇心,我想要以蓝天为舞台,放飞演绎的梦。我相信,所有的蓝天人,都想要演绎传奇。
袁晔
剧社09级新进社员
社长印象:和大多数新生表现出来的稚涩不同,袁晔会给人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他说话语速很快,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在舞台上的表现,他的普通话里带有些北方味儿,却又总能恰如其分地体现角色的性格。他常常说他很忙,却总能出现在剧社需要他的地方,他常说他表演情感还不到位,却又总能赢得台下观众的掌声。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袁晔,我想“全面”这个词是最合适不过了,如果注定明天会留下些什么,或许袁晔将是最大的期待。
或晴或雨 总有蓝天
加入蓝天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参加了两次公演,无奈的是每一次天公都不作美,正好赶上雨雪天气,想来也有趣,在蓝天的两次演出竟然都没有看到蓝天。
《作家之死》是我进入剧社参与的第一个剧目,而且是担纲主角。导演给每个成员发了一份排练计划,有详细的排练要求。这让我有小题大做的感觉,毕竟只是半个小时的短戏。然而就是这半个小时的戏,我们整整排练了一个月,回想起来,正好每天排一分钟的戏。
剧组没一个人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是我们的态度绝不亚于专业演员。广东女孩陈小骞在自己的剧本上标满了导演纠正的发音;导演们常常不吃饭,穿过诺大的校园来指导我们排戏;为了练习一个动作,剧社的同仁一天被打十几次、摔十几次;为了一个走位,两个导演争得面红耳赤;因为排练太投入而忘记时间,结果被集体锁在体育馆里……尽管如此,每次听到观众们的笑声、掌声,甚至跺脚声,我们都觉得所做的这一切是值得的。
说实话,每一次的排练都是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支出,有时候也会想,演的戏再多,它也给不了你学分,给不了你奖学金,更给不了金钱。可是,当我看到有一些成员整天为剧社忙上忙下而自己没有角色时;当我看到我们剧社的美女没有角色却冒雨来给我们化妆时;当我回想我们一起喝酒开怀大笑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些热血激昂年青人追求的是个证明:证明我们有过这样的青春记忆;证明我们有过曾经为自己的戏剧梦想打拼的经历;证明我们高唱过那激荡心弦的旋律;证明我们在这个被功利化的社会里,还可以洒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尽管两次的亮相演出都遭遇了坏天气,来的观众并不多,但是作为演员,有一个信念不会改变——即使只有一个观众,也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即使场外是乌云密布的阴霾,心里也会有一整片蓝天。
杜量
剧社社长
一个人可以很理性,将工作上冗繁的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也可以很感性,行路至仆仆风尘时总不忘回首,与往事对饮宿醉一场。一个人可以很严肃,排戏时一板一眼不苟言笑;也可以很嬉皮,开起玩笑来让人觉得玩世不恭……“戏如人生”——这是蓝天剧社第十届社长杜量常说的一句话。或许正是这种多重性格让他得以在各种角色里游刃有余,也让他,注定了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
——摘自《蓝天之下,演绎自己的传奇——访蓝天剧社第十届社长杜量》
明天会更好
加入蓝天剧社其实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天我无意中看到剧社招新的宣传海报,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报了名,听别人说蓝天剧社每年招新刷掉的人都不少,没想到在误打误撞中便通过了两轮面试,成为了蓝天剧社的一员。
当时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参加剧社为新社员安排的新生公演,我却因此被选上参与“08年终大戏”——《暗恋桃花源》的排练。第一次进入剧组心情是很激动的,怀着向学长学姐学习的态度参加每日的排演,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场演出之后,我却一下子“红”了,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
在那之后,我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出演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戏,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演出“纪念五四九十周年大型史诗剧——《切·格瓦拉》”,我第一次担任了男主角。当时剧社遇到了很多困难:资金、宣传、邀请嘉宾等等,剧组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这部不被看好的剧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每天中午和晚上排练,其他时间就都在跑外联、跑宣传等等。演出当天看到韵苑体育馆坐得满满的观众,我当时心中很激动。演出的最后,所有的观众给我们打拍子,我们终于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并更加明白了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后,其实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次成功,更是一种内心的满足。
当每一次站在舞台上向观众谢幕的时候,听到台下响起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的眼泪总忍不住往外冒,这时我才意识到,作为一名蓝天剧社的成员有多骄傲。对于整个剧组来说,几个月的排练,都是值得的,那些一起排戏的日子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美好回忆。
后来剧社换届,我很意外地成为了社长。当时恰逢剧社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刚上大二的我顿时感到身上的压力很大。招新工作、老社员回校聚会、十周年大型话剧月系列活动,一时间事情堆得满满的,每次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身边正在为剧社努力的朋友们,和以前那些为了剧社发展而辛苦奔波的老社员,正是他们这样一种为了梦想而奋斗的精神,使得蓝天剧社从最开始只有几个话剧发烧友的组织发展成了拥有上百个社员的校内顶级社团。
蓝天剧社对我来说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从真正加入这个团体开始,就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当时参加的团体组织不少,但是只有剧社让我在工作的时候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情。
今年的“纪念祖国90周年暨蓝天剧社成立十周年‘大型话剧月’系列活动”是我一手策划的,一共分为“新生公演”、“年终大戏——《军歌凋零》”、“嘉宾剧场——《江河行》”和“经典剧场——《思凡》”4个活动,虽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从整体上讲还是算比较成功的。下学期我一方面会对剧社的一些管理机构进行调整,然后争取做出一部好的作品,参加今年的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另一方面还准备做一部剧社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音乐剧。我希望我能够带动剧社成员们的热情,带领剧社做一些新的尝试。
我坚信,蓝天剧社——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