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女人叫“母亲”
2010-07-05阿甘春梅
阿 甘 春 梅
她是个不幸的女人,在汶川大地震中痛失了丈夫和儿子;再婚后,她刚刚发现自己怀孕,丈夫又因车祸意外身亡;而她自己在地震中也受过重伤,体内嵌入的钢板常折磨得她痛不欲生,随着腹中小生命的生长,这种剧痛也与日俱增,而且可能导致她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可是,为了给已在天国的丈夫留下血脉,为了给生活增添希望和寄托,这个在厄运面前不肯低头的女人决意挑战生命禁区,把腹中的孩子生下来……
为咱们“生”出一个亲人来
今年36岁的周小红,家住四川省北川县曲山镇。两年前,她与丈夫宋银海经营着一个食杂店。在2008年那场震惊世人的汶川大地震中,她的丈夫和儿子都不幸遇难,她也被埋在了废墟下。3个小时后她被救出,但全身已无法动弹,被送往重庆三峡医院进行检查后得知,她的5根肋骨骨折,腰二椎椎体粉碎性骨折。
由于周小红的骨折处无法愈合,医生只能用3块钢板代替并连接她身上相应的组织。经过60多天的治疗,她终于可以下地行走,但只能慢慢移动,否则,钢板与骨头连接处就会产生摩擦,带来剧烈的疼痛。
周小红出院后,回到位于綿阳郊区的临时板房小区住下来。
2009年正月初五,周小红在表姐家吃饭,认识了北川开平乡人杨昌斌。杨昌斌的父亲在几年前病故,这次地震中,杨昌斌又失去了两个孩子、妻子和母亲。相同的遭遇使两个人的心渐渐靠近。4月26日,北川震后第一个集体婚礼在吉娜羌寨举行,杨昌斌和周小红成为20多对灾后重组夫妻中的一对。
5月中旬,周小红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然而这个好消息却并未给她带来应有的欣喜。原来,早在重庆三峡医院进行治疗时,医生就告诉她,因为她体内的钢板全部拼装在大腿以上、胸部以下,所以她不能再怀孕。否则,随着胎儿的长大,由钢板拼装的这些部位会受到挤压,造成每分每秒的疼痛,甚至可能因钢板和骨头连接处的摩擦增多而导致发炎,并可能造成她下身瘫痪甚至丧命。
了解这些情况的杨昌斌,对于妻子的意外怀孕也十分担心,尽管难舍自己的骨肉,但他仍边流泪边劝妻子去医院做人流。周小红心中却波涛翻涌——地震几乎夺走了她和杨昌斌身边的所有亲人,一个鲜活的新生命正好可以修补这残缺的生活,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天赐的礼物!所以,她说什么也不愿意打掉孩子。
经不住周小红的反复劝说,杨昌斌也下决心留下这个孩子。可当他们来到绵阳市人民医院检查后,专家的结论不亚于晴天霹雳——如果执意要生孩子,孩子和大人都有极大的生命危险,成功率几乎为零。
周小红万念俱灰,加上身体的疼痛,当场昏厥过去。被抢救过来后,医生建议她做人流手术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怀孕两个月时,那样会做得很彻底。
然而,周小红一回到板房小区就又不肯放弃了。对于她来说,把腹中的孩子生下来,只是出于女人的本能和天性,并不需要做出多么艰难的抉择。有了主心骨的周小红继续利用各种机会说服丈夫,试图征得他的同意。周小红的父亲也老泪纵横地对杨昌斌说:“孩子,我家小红多亏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你。她既然有这个愿望,你就和她共同努力去实现吧!况且,医生说的是她怀孕可能有生命危险,但并不是说就一定会要命啊……”
老人的话点醒了杨昌斌。他知道,如果此时对妻子强加阻止,剥夺她做母亲的权利,只会给她带来痛苦。于是,他又带着周小红赶到重庆三峡医院求助。
医生得知两人的来意后,立即组织妇科、产科、骨科、神经科的专家进行联合会诊。专家们讨论的结果依然不容乐观:周小红生子虽然不是绝对没有可能,但怀孕成功的概率极小——由于她腰部嵌有钢板,能坚持6个月的妊娠过程便已是奇迹;而6个月后,胎儿已经成形,在母体内活动更加频繁,会导致她身体抽搐或者发炎,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她承受不住,服用大量药物镇痛,胎儿就会在药物的侵害中更快地夭折。
这个结果让杨昌斌不寒而栗,周小红却斩钉截铁地说:“既然有一线希望,我拼命也要试一试。”
医生被周小红强烈的母爱所震撼,于是建议她在医院的全天候监护下继续怀孕,这样一旦有意外发生,可立即实施手术终止妊娠,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她的生命安全。然而,这种“VIP”式的怀孕方式费用也高得惊人。而地震已把周小红和杨昌斌毕生的财富都埋在了废墟下,他们在老家重建房屋又欠下了债务,平日全靠政府的震后补助金过日子,所以根本拿不出这样一笔钱来。他们只好又回到了绵阳。
“看见孩子就看见了你”
考虑到孩子出生前后都需要花不少钱,杨昌斌决定到老家一个电站的工地去开货车,然而又放心不下怀孕的妻子。这时,周小红的前婆婆得知这些情况后,便从三台县老家赶来照顾她。
2009年7月1日,杨昌斌回到老家。7月17日晚,当地电闪雷鸣,暴雨倾盆。18日凌晨,大雨刚刚停止,电站引水渠隧道工地就开工了。杨昌斌负责驾车运送工地残渣,行驶途中,经雨水冲刷变得松软的路基突然垮塌,杨昌斌连人带车被泥石流卷走……
当天,周小红得知了这一消息,悲痛欲绝的她强打起精神赶往长途汽车站,经过12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杨昌斌的老家。
3天后,大家终于在下游5公里处找到了杨昌斌的遗体,周小红心中那微弱的希望也破灭了,她哭得死去活来,边整理丈夫的衣服,边悲痛地说:“昌斌,你就放心地去吧!我一定要将咱们的孩子生下来,到时候,我看见孩子就看见了你,看见孩子就看见了生活的阳光……”
回到板房小区,为避免思念丈夫的悲痛影响胎儿的发育,从来不玩麻将的周小红买回麻将牌,每天招呼小区的姐妹们一起玩。到了晚上,她独自一人一个接一个地看电视节目,直到疲倦得在不知不觉中入睡。
随着胎儿在腹中成长,周小红的行动更不方便了。特别是睡觉或平躺时,嵌钢板的地方疼痛难忍,趴着的话,她又担心腹中的胎儿受到挤压。经过反复琢磨,周小红想出了一个办法——每晚睡觉前用几个枕头在床上“修筑”一条略窄于身体的“沟”,然后她就睡在这条“沟”上。
一天晚上,一阵剧痛让周小红醒了过来。原来,她精心布置的“沟”塌了。她便将枕头垫在后背下,一点儿一点儿地翻身,普通人最多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的动作,她却花了20分钟,翻完身,汗水已经浸透了衣服。过了一阵儿,她发现了一件事——在那波强烈的疼痛过后,她许久都没感觉到钢板处的疼痛。这个发现让她兴奋不已:自己怀孕生子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忍受疼痛,要是疼得麻木了,不就很容易挺过去了吗?
天一亮,周小红就给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打了电话,咨询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电话那一端,医院的专家哽咽了:“这种办法理论上可以行得通,而且避免了服药对孩子的伤害,但剧烈疼痛也会使你的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导致痉挛,进而威胁生命,你要三思啊!”
周小红只把专家的前半截儿话听进了心里,放下电话,她就迫不及待地让前婆婆陪着她往永兴场镇走。杨昌斌在遇难前,也经常陪她走这段路,但那时走不到200米,她就要在丈夫的提议下休息一会儿。而这次,她决定要一口气走完。
走了大约150米,周小红就疼得汗如雨下,可她一点儿也不想停下来。老人在一旁急得不知所措,见劝阻不了她,只好返回小区,找周小红平时最要好的两个姐妹来劝她。等姐妹们赶到时,只见周小红脸色苍白,两条腿已经在发抖。怕出意外,大家强制她坐下,给她做了按摩,然后又用三轮车将她拉回住处。
这一次,周小红行走的路程大约有250米,是手术后连续行走的最长一段路,走完后,她体内的疼痛感也缓解了一个多小时,这让她坚定了“以痛止痛”的想法。就这样,周小红每天都用行走的方式对自己进行“疼痛治疗”,并制订了计划,逐步实施——每天单次行走的距离为500米,每隔5天增加20米。
“愿为你承受世间罕见的剧痛”
转眼进入11月,怀孕6个多月的周小红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得知胎儿发育正常。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惊叹:你已经创造了奇迹!
然而接下来,周小红要经历的无异于生死考验。医生们要提前准备,为周小红制订生产计划,研究之后却左右为难:由于周小红生第一个孩子时是剖宫产,地震治疗后身上又有多处刀口,她的身体条件已不适合再进行剖宫产。而要自然分娩,周小红就必须增加运动量,那样她势必就要忍受更残酷的疼痛和危险……
周小红却并不在意,在她看来,走路既可以止痛,又能有助于生产,反而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她决定把锻炼升级,将每天单次行程的目标再增加一公里,延至位于永兴镇的绵阳水电学校门口。
第一天,周小红刚走了不到1000米,肚子里的小家伙就折腾起来,加上行走的疼痛,她晕了过去。被人送进永兴镇计生站后,计生站又立即报告给四川省人民医院,人民医院的专家赶到绵阳后见情况危急,立即做出了终止妊娠的决定。
见自己已经拼命保护了6个月的胎儿要被扼杀,周小红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见专家们表情严肃,坐在床沿上的她突然使劲向后仰去,躺在床上。尽管疼得直掉眼泪,但她仍假装若无其事地挣扎着重新坐起来——她要证明给医生看,自己体内钢板连接的地方丝毫没有问题。医生们被她这一疯狂的举动惊呆了,现场先是像被定格了一般鸦雀无声,随后,这些本已见惯了生死的医生们也忍不住感叹,纷纷擦着眼泪说:“好,我们再看看……”
就这样,周小红又一次保住了胎儿。
地震后,绵阳水电学校临时校区也设在周小红所住的板房小区,学校的围墙实际上就是些一米多高的栏杆。为了能在紧急情况下不至于摔倒,周小红就沿着校园的栏杆走,每天坚持走3公里。为防止突然而至的痉挛,周小红用绳子穿起算盘珠子绑在腰上,可以边走边按摩,减少一点儿痛苦。
有一天,周小红在学校围栏外走了大约两公里时,肚子里的孩子闹腾得异常厉害,豆大的汗珠不断地从她头上滴落。这一异常情况被学校里正上体育课的同学们看见了,纷纷上前准备扶她。周小红不想停下来休息,便谢绝了。同学们知道她暴走的目的后十分感动,干脆排成一排,为她加油。
从那以后,只要周小紅出现在学校的围栏边,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会一起喊:“周大姐加油!周大姐好样的!”用这种方式来鼓励她。在这样真诚热烈的加油声中,周小红觉得那些难以忍受的痛楚减轻了不少。
在师生们的支持下,周小红又挺过了一个月,并且可以连续走3公里路了。在咨询专家后,她决定增加行走难度——走台阶。
周小红所在的板房小区在九州体育馆附近,她将丈夫的遗照挂在胸前,每天扶着体育馆的栏杆上台阶。体育馆的台阶共有60级,她每次至少坚持上下行走3个来回,并逐渐增加。
每天,周小红看着体育馆广场上的地震救援雕塑,抚摸着日渐隆起的肚子,在心里和丈夫说话,她就有了使不完的力气……
这样的周小红,这一份世人罕有的毅力,让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院长深受感动。2010年1月20日,离周小红的预产期还有20天,院长就安排周小红入院,由多个科室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进行会诊。
当各项检查指标显示周小红腹内的孩子非常健康时,专家们在感叹奇迹的同时也震惊不已——他们发现,经过如此大的运动量,周小红体内的钢板连接处已严重红肿和淤血。若再坚持下去,与钢板连接的骨头就可能出现二次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许是肚子里的孩子也希望减轻妈妈的痛苦,想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上。1月23日,周小红突然出现分娩前兆,被送进了产房。医院立刻组织了最强的专家组,由院长亲自挂帅,并制订了多套应急方案。
就是普通的产妇,在产前的阵痛发作时也会疼得呼天抢地。但接生的医护人员发现:尽管周小红头上有豆大的汗珠不断滴落,她却没有叫喊一声,只是让护士给她一条毛巾,而她紧紧地咬住了毛巾。
一个小时后,随着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一个重3.6公斤的健康女婴经自然分娩出生了!在场的医务人员都激动不已,大家为周小红克服长期剧痛,终于成为母亲而欢呼落泪。
2010年2月23日,周小红带着刚满月的女儿出院,回到了绵阳的板房小区。为了迎接这个宁死不向厄运低头的英雄母亲,乡亲们纷纷穿上美丽的羌服,拿出羊皮鼓,伴着悠悠的羌笛声,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
(灿海摘自《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