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吸收和使用 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
2010-07-04郭美荣苏和军
郭美荣 苏和军
(1.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合肥工业大学 人文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一、我国吸收和使用 FDI的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量在整体上呈上涨趋势,同时伴随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和使用FDI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 2008—2009年我国吸收FDI出现了小幅度下滑,2009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3435家,同比下降 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 2.56%。同期,亚洲十国 /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8321家,同比下降 15%,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731.48亿美元,同比增长 1.69%。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 1588家,同比下降 14.6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35.76亿美元,同比下降 21.97%。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578家,同比下降 23.2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59.52亿美元,同比下降 8.76%。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我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吸收 FDI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2010年 1—3月,外商投资企业 5459家,同比增长 19.8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4.43亿美元,同比增长 7.65%。尽管受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从总的趋势来看,我国仍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而且制造业仍然是最主要的投资行业。
二、我国吸收和使用 FDI的特点
我国是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在量和规模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在引进和使用 FDI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吸收 FDI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吸收 FDI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吸收FDI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集中”,具体如下:
(一)我国吸收 FDI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比较集中
表1 2009年我国前十位 FDI流入国和地区
从 2009年的排名来看,香港、台湾地区排在第一、第二位,FDI的流入量分别为 539.93亿美元和 65.63亿美元,而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则排名靠后。我国吸收 FDI的来源地仍然集中在香港、台湾地区和维尔京群岛以及少数西方发达国家。而来自这一地区的资本技术含量普遍比较低,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与此同时,吸收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含量高且技术效应明显的FDI的数量又出现下降趋势,这使得我国吸收的 FDI总体质量不高,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另外,来自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的投资出现大幅上涨,而这一地区的资本中有相当比例资本原是台湾、香港地区甚至大陆的资本,经中转流入我国的。这些地区通常是“热钱”集中的地区,对来自于这一地区的 FDI若不加大审查力度的话,也将会影响我国吸收FDI的质量。因此,我国吸收FDI的国家和地区过分集中这一状况给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我国吸收和使用 FDI的产业结构分布比较集中
表2 2000—2008年我国FDI产业结构分布表
2000—2008年,我国吸收 FDI在第一产业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到 2008年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已经降为3.6%,而第二产业所吸收FDI的比重是先下降后上升,到 2008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为 57.6%,第三产业所吸收FDI呈现出先上升后有小幅度下降的趋势,到 2008年第三产业吸收FDI所占比重为 38.8%,比 2007年降了 1.3个百分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所吸纳的FDI仍然占有很大比重,我国吸收 FDI的产业结构分布比较集中在第二产业这一特点仍然没有改变,这一状况会加大产业结构的偏差,不利于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我国吸收和使用 FDI的行业分布比较集中
根据 2009年我国吸收 FDI的数据显示,制造业依然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占全部合同总数 41.7%,比重较2008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占总合同比重的 21.8%,较 2008年下降 0.5个百分点。从实际使用外资来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很大,分别为 51.9%和 18.7%,分别使用外资达到 467.71亿美元和 167.96亿美元。2010年 1月份,虽然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 11.57%,但是在全国总量中仍然占 48.65%。而我国吸收 FDI的行业分布比较集中这一趋势带来的结果扩大了我国行业间的发展水平的差距,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后果。
(四)我国吸收和使用 FDI的区域分布比较集中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7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12.78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 90%,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 45.65亿美元,约占 6%,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6.82亿美元,约占 4%。从区域的分布来看,FDI明显呈现“东部地区热西部地区冷”的特点,吸引外资最多的省市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上海市、山东省、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这些省市都处于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尽管我国也正在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 FDI流向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仍占据着 90%以上的绝对优势。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 2009年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其中,2009年1— 5月,中部地区下降 35.7%,西部地区下降 30.2%,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并未出现大幅下降。因此,FDI区域分布过度集中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而且这种趋势会拉大我国东西部吸收 FDI的差距,同时这种差距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内市场的分割,加大了区域间贫富差距。
三、使用FDI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对策
在当今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的环境下,全方位把握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优化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已迫在眉睫。
(一)认真贯彻《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提高 FDI质量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中规定: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加大对来源于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的FDI的审查,严厉打击那些虚假投资,缺乏实质性项目开发经营活动的现象。加强对美、日、欧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资力度,提高吸收FDI的科技含量。只有从以上两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外资的质量,才能充分发挥 FDI的溢出效应,减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断增长,表明外商投资依然看好中国市场,而且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但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的背后,也要加强监管,防范热钱冲击,造成大起大落,冲击实体经济。因此,认真贯彻《2007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十分必要。
(二)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现代制造业领域
吸引外商对制造业的投资不是仅仅满足于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要以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为主要目标。我国制造业许多行业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纺织品、钢铁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家电类产品,如彩电、空调、洗衣机、电冰箱也占据世界产量的1/4~1/3。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问题: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工业增长仍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支撑,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不快,重化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落后产能还占相当比重。因此,要加强引导外商向高科技制造业投入,切实做好吸收和消化 FDI所带来的高科技溢出效应的结果,促进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三)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
尽管农业是我国开放较早的产业,但是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FDI在农业投入的比重仍然很低,外商投资农业项目普遍规模较小,主要在 100万—500万之间,投入的主要类型是农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而种植业很少。鉴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加快吸引外资尤其是世界现代化农业国的跨国投资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项目的引进。着重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倾斜。对高科技的农业外资可以实行较长时间的税收减免。第三,要积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组织化的程度。
(四)加速服务业的开放,促进外资向第三产业薄弱行业流动
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开放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因此,我国的服务业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金融、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在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第二产业,FDI投入第三产业的量和规模不是很大,而且投资也主要限于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等少数关联效应不强的部门,比起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日本早在 1997年吸收 FDI中,服务业比重就达 52.1%,比制造业高出 12.7个百分点。因此,加速外资向第三产业流动,特别是一些薄弱行业的流动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加大对文化、教育、影视等服务行业的开放力度。其次,由于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强的行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就业,缓和目前我国就业压力难的困境,同时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所以要加快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全面开放,鼓励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
(五)政府要合理引导 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
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而中西部投资比较少,这样的区域分布格局会加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开展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修订工作,积极为中西部地区直接使用外资和承接东部地区外资企业转移创造条件。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这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国家促进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协调区域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不仅仅是安徽省的机遇更是整个中部地区其他各省的机遇,在这种政策环境下,相信会吸引更多外商到中部地区进行投资。数据显示,尽管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除广东省的一些地区外,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甚至包括福建的厦门、海南的三亚实际使用外资均出现显著增长,中西部地区增长尤为明显。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相信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过大的现象将会有所改善。
[1]刘鹏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6(9).
[2]许琳,毛加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5(11).
[3]郑小梅.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性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11).
[4]陈明森.产业结构升级外向推动与使用外资战略调整[M].科学出版社,2004.
[5]喆儒.产业升级——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6]王晓红.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新跨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M].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