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立城渝中建2公里“抗战文化长廊”
2010-07-02
今年,渝中区旧城改造和城市升级,在寸土寸金之地投入巨资,抢救和复建一大批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中山四路历史街区、1938抗战遗址公园……
目前,曾家岩——红岩村,2公里长的“抗战文化长廊”已成形,即将成为重庆叫响全国的——道都市红色旅游风景线。渝中对历史文化载体挖掘和推进力度,超越往年。近日,市级媒体采访团来到渝中,该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军说,两江新区成立后,渝中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于文化。未来渝中,要错位发展,靠的是独具人文底蕴的宜居环境,聚集高端产业、品牌和人才。
计划投数十亿打文化牌
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100年解放碑,重庆的历史在渝中。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聚集在渝中18.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这坛好酒,在工业经济唱主角的大格局下,一直是酒香人未识。转折点始于2005年。在工业经济逐渐退出渝中半岛后,靠什么来聚集现代高端产业?渝中开始盯住文化这张牌。去年,金融、现代商贸和服务业,成为渝中经济的三大支撑。能长期集聚高端产业和人才的重要一环,就是人文环境。对“母城”渝中来说,是最有条件成为体现重庆人文历史文化风貌的宜居之城。
当前,第三产业主导的渝中,打文化牌,既是政府承担传承历史责任,也是自身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渝中在经济产业与历史文化高度契合背景下,该区计划投入数十亿资金,将一批历史文化载体,“挖掘”或复建出来。
一线三点打造文化长廊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这段闻名于世的历史,给渝中留存了100多处抗战遗址。主要集中在曾家岩到红岩村一带。
早在两年前,渝中就规划在这两公里长的区域带上,通过曾家岩、化龙桥、红岩村三个片区打造,形成一线三点的抗战遗址文化长廊。
今年6月,化龙桥片区一期,投资4.6亿元的1938抗战遗址公园建成开园。公园内复建了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军事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等七栋历史建筑。与之同步的,是中山四路历史风貌街区的打造。朱军介绍,这一带有周公馆、戴笠公馆、潘文华旧居、特园、怡园等一批重要历史文物。今年底,特园内的民主党派博物馆建成。怡园的维修也将在年内实施。
目前,中山四路外立面改造也在全面铺开。这条街面的建筑,全部改为灰砖外墙,年底完成。“一条特色街上,散落如此众多的抗战文化遗址,全国少有。”朱军说,目前,一线三点的抗战遗址文化长廊,已基本成形。下一步,在丰富内容后,将面向全国做策划宣传,打造都市红色旅游新线,成为重庆叫响全国的城市文化名片。
曾家岩50号
曾家岩50号周公馆,座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城区的办公地点,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
1939年初,南方局考虑到办事处住房紧张,而曾家岩地处市区,靠近国民政府,会客访友和与各界人士接触都很方便,十分有利于开展工作,邓颖超遂以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租用了曾家岩50号主楼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对外称作“周公馆”,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林彪、王若飞等人在渝期间也常住于此。
全国解放后,周公馆回到人民手中。195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在这里筹建纪念馆。1958年5月1日,与红岩村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共同建成红岩革命纪念馆,对中外广大观众和游客开放。1959年,董必武为这里题写馆名: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家岩分馆。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这里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岩村
红岩村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在此居住,更使它闻名天下。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这里的地质结构地形酷似伸向嘉陵江边的山嘴,因此又叫红岩嘴。这里原是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经营的一片花果农场。
1939年5月初,日机大轰炸,机房街70号被炸毁,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嘴,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峻工,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从此,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就成为革命的象征。
特园
特园位于重庆上清寺西南角的嘉陵江畔,始建于1931年,由两栋相连的三层小楼建筑组成,布局典雅,错落有致。园主名鲜英,字特生,故名其宅为特园。抗战时期,特园有“民主之家”的美誉,在抗战胜利前后,特园曾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是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民盟和民革前身的一部分——三民主义同志会的诞生地。(编辑:见习记者 谭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