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外贸发展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
2010-06-30乔雅君
乔雅君
(河南财经学院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2003~2007年,河南省GDP平均增速为13.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2007年,河南省GDP以15 012.4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五,仅位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之后。然而,作为一个中部省份,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却比较滞后,2007年虽然比上一年增长30.7%,增速上升了3.2个百分点,但2007年河南省全年进出口总额只有127.85亿美元,在全国仅排名第16位,与同年GDP的排名相差甚远。河南外贸发展的相对滞后,区位劣势自然是一方面原因,不过根据2007年的数据,即使是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也是排在安徽和湖北之后,只位列第三。因此,如何开发自身潜力,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加快外贸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对于河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关于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研究,西方经济学家都已有了大量成果。近年来,国内学者利用全国或各省市统计数据借助协整理论对该问题也进行了较多的讨论。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数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期对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建议。刘楠、胡小娟(2007)为了研究西部经济落后省份的对外贸易是否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根据贵州省1978~2005年GDP、进出口的统计数据,运用 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是出口、进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进出口之间则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吴德进(2007)运用1981~2006年福建省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福建省FDI流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福建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出口和进口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从短期看,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产生了偏离,但偏离误差修正的速度较快。吕品、毛其淋(2008)基于浙江省1986~2006年GDP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浙江省外贸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测算外贸依存度、贡献率、拉动度及弹性四个对外贸易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较好的拟合结果,为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假说(ELG)提供了新证据。霍伟东、李宁(2008)根据1978~2007年中国的进口和GDP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十分稳定且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样本取自1978~2007年的年度数据,样本容量为30,数据来源于2008年《河南统计年鉴》,用地区生产总值GDP表示经济增长,EX表示出口,IM表示进口,其中进出口值分别以当年平均汇率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值。为了消除年度统计数据受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采用1978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对三个序列平减后得到其实际数据,以增强数据的可比性,平减后的数据分别记为GDPt、EXt和IMt。然后对三个变量的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以使其趋势线性化,并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变换后的变量分别记作lnGDPt、lnEXt和 lnIMt,其相应的一阶差分序列记为 ΔlnGDPt、ΔlnEXt和 ΔlnIMt。
(二)平稳性检验
由于宏观经济数据经常是非平稳的,而非平稳序列以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时可能会遭遇“伪回归”问题,从而使其参数估计值毫无意义,也将导致模型预测的失灵。因此在对模型进行估计之前,首先要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图 1 lnGDPt、lnEXt和 lnIMt的时序图
图2 ΔlnGDPt、ΔlnEXt和 ΔlnIMt的时序图
图1给出了lnGDPt、lnEXt和lnIMt的时序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lnGDPt、lnEXt和 lnIMt均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变动的方向都较为一致。图2则给出了这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的时序变化。由图2可以看出,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序列 ΔlnGDPt、ΔlnEXt和 ΔlnIMt已经表现得比较平稳,时间趋势基本消除。运用Eviews5.1对以上序列分别进行ADF检验,得到具体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变量lnGDPt、lnEXt和ln-IMt的ADF检验统计量的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大于所对应的临界值,说明未经差分的这三个序列均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而其一阶差分以后的序列 ΔlnGDPt、ΔlnEXt和ΔlnIMt的 ADF检验值都小于所对应的临界值,均达到平稳,说明lnGDPt、lnEXt和 lnIMt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三个序列均为I(1)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表1 变量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是指:两个经济变量尽管存在各自的长期趋势,但是,如果它们具有协整关系,则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由于涉及lnGDPt、lnEXt和 lnIMt三个变量,所以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运用Eviews5.1得到检验结果见表2。由检验结果可知,只有第一个迹统计量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而只有第一个原假设被拒绝,即这三个变量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由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的协整方程如下: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河南省GDP与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要确定这三个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AIC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1,运用Eviews5.1得到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在10%显著性水平下,GDP是出口的格兰杰原因以外,其他变量之间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三、研究结论
(1)由协整方程可知,1978~2007年河南省GDP增长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方程中的两个系数0.2748和0.3002分别表示出口每增长1%,GDP平均增长0.2748%;进口每增长1%,GDP平均增长0.3002%。而且这两个系数均为正,说明出口和进口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GDP的增长。
(2)由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除了在10%显著性水平下,GDP是出口的格兰杰原因以外,其他变量之间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这一结论似乎与我们的常识是相悖的,因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就是出口,所以出口理论上应该成为GDP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且通过一些省份的数据实证也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例如霍伟东、李宁(2008)在利用1978~2007年中国的进口和GDP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时,就得到在1%显著性水平下,滞后期为1时,进口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从而说明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对河南省1978~2007年的数据分析后,却发现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均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经过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河南省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对外贸易发展还相对滞后所造成的。表4是根据2008年《河南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后得到的近30年来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YCD)和外贸贡献率(GXL)的纵向对比数据。表5是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到的2007年全国及中部六省的外贸依存度(YCD)的横向对比数据。
外贸依存度(YCD)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是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外贸贡献率(GXL)是净出口的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表5 2007年全国及中部六省外贸依存度 (%)
通过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纵向来看,近年来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根据外贸依存度和外贸贡献率的数据,外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表现得不够明显。从表5的横向比较中可以看出,2007年河南的外贸依存度为6.48%,尽管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还是远远落后于当年全国的外贸依存度66.24%,而同期江苏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103.23%,即使是在中部六省的对比中,河南也排名靠后。在外贸贡献率的对比中,河南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就更为明显了,2006年河南外贸贡献率仅为4.56%,而同期浙江的数据为52.45%。这些数据均表明,无论是和东部沿海具有区位优势的省份相比,还是和同处中部的其他五省相比,河南的对外贸易发展都显得相对落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不足。
(3)由以上分析可知,到目前为止,对外贸易在河南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河南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转变呢?
在学术界,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合理性问题的讨论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当最近的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到来时,关于我国外贸依存度是否过高的讨论一度非常激烈,进而有人对我国目前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增长模式提出质疑。而在2009年4月,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却明确指出,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2007年达到了66.2%,虽然高于美、日20%左右的水平,但却低于发展中国家82%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并不算过高。另外,外贸依存度高并不单纯说明一国的经济对国外的依赖性过强,而是应该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加强外贸发展是要更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服务。在金融危机期间我们应该“以外促内”,如能及时因势利导,用“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出口,完全可以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近期拉动就业和内需的效果也将十分明显;而当金融危机过去,国外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拥有一个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也势必让我们抢占先机,得到更快的发展。
从以上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探讨可知,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增强外贸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河南省过去的外贸基础比较薄弱,和很多省市相比差距较大,但也应克服困难,吸取经验,在现有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加大进出口所起的推动力量,特别是出口的“引擎”作用,使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的目标是:201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10%以上。河南省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向着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注 释:
①表4和表5中2007年河南省外贸依存度数据不同是因为表4是根据2008年《河南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到,而表5是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得到,而这两个年鉴中记录的2007年河南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 280 493万美元和1 278 513万美元,因而据此计算出的外贸依存度有所差别.
[1]霍伟东,李 宁.发挥进口贸易作用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我国1978-2007年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8 -22.
[2]刘 楠,胡小娟.贵州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61-67.
[3]吕 品,毛其淋.浙江外贸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11):78 -82.
[4]吴德进.福建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71 -78.
[5]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