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初探
2010-06-29张辉
张 辉
学生干部是由班级成员或学生社团民主选举出的,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着表率和先进模范作用,同时也是教师班级管理中的得力助手,在班级管理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但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制度缺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学生干部中也出现了官僚化倾向。学生干部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出现官僚主义倾向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一、学生干部官僚化概念分析
官僚,辞海中解释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官僚表面是制度与权力,本质是一个社会的利益管理阶层。要想做实事就不得不懂得利用官僚。学生干部肩负服务同学、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官僚化是指学生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违背了学生干部的本质和宗旨。
二、学生干部官僚化现状分析
(一)等级制度分明,机构庞大臃肿
高校学生干部主要有两类群体。一类是学生会干部。一个学生会,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从最顶层的主席、副主席、常委、主席助理、秘书长、部长、团长、副秘书长、副部长到普通干事,还有什么半官方的协会,理事会,还要注明(副主席单位)。各种场合等级分明,按照不同等级职位,开大小会议时都要讲究排座的。笔者所在院系学生会有200多人,干部多,干事少,干部不干事,干事不管事。另一类是班级学生干部。一个班级有班长、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艺文员,有的学校还有信息委员。大学一个班级一般30人左右,干部就占了三分之一,除了班长和团支书外,绝大部分都是闲职。
(二)脱离群众,只对上不对下
学生干部虽然是民主选举,但是其实际任免权掌握在辅导员、班主任和分团委书记手中,因此,部分学生干部,只唯上,不为下,每日围绕在会场、辅导员、分团委书周围,很少和同学沟通和交流。他们是辅导员具体事物的执行者和信息的传达着,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却总是在少数几个干部圈里,特别是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总是有少数人敲定。他们很少向上级反映同学们的呼声,甚至刻意隐瞒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三)迷恋权力,玩弄权术
学生干部的宗旨主要是为了既锻炼自己,又学生服务,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同时,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被赋予了各种权力,具有某种权力属性。而这种权力又能给学生干部带来某种物质和非物质利益,同时,还有利用手中权力打击报复异己,侵害同学的利益的情况。
三、学生干部官僚化原因分析
(一)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
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当代大学生普遍自觉的继承了官僚本位思想,从当下的公务员热就略窥一斑。不少大学生,把高校学生干部作为自己今后从官的试验平台,从根子里认为自己做了学生干部,就比别人胜出一筹;为了做学生干部而做学生干部,把手段当成目标,失去了锻炼能力,服务同学这一正确目的。
(二)高校管理体制的官僚化影响
长期以来,大学不是被视为学术机构,而仅被视为一个阵地在实际管理中,成为行政机关的下属。这直接导致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不到位、边缘化以及党政、后勤人员过多;同时出现官本位价值对学术领域的污染,各种非学术力量对学术性活动的干预。这无形中让高校学生以追求官位为人生最大价值的错误导向,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三)监督机制的缺乏,考核制度的缺失
高校日常工作主要由分团委书记和辅导员传达给学生干部执行,但是许多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缺乏监督,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监督、普通同学监督、自我监督、干部间互相监督的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督网络,监督不力又影响到学生干部的权力制约。学生干部的权力往往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权力过分集中是滋生官僚化的土壤。学生干部监督主要是依靠辅导员与同学,但许多辅导员往往是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缺乏细致与深入的了解,重使用,轻培养,对于班干部的工作过于的信任和依赖。而大多数同学在权力上相对于少数班干部是处于弱势的,他们一方面不善于与教师沟通,另一方面自身又缺乏独立性,害怕打击报复,所以根本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部分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工作缺乏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许多辅导员评价学生干部的工作往往是根据其与自己的亲疏远近,工作是否听话和少数学生的评价,这样的(下转第310页)(上接第271页)工作考核往往是不清晰、不透明、不公开、不完善的。当发现有个别班干部不称职时,为了顾全大局,保证班级工作的有序,许多辅导员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未能及时处理出现或存在问题的学生干部,实现“优者上、劣者下”的动态管理目标。
四、学生干部官僚化对策分析
遏制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消除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把始终做到培育“四有新人”作为衡量高校教育工作的标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狠抓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教育学生干部确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肃清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使学生干部充分认识反对官僚化和官僚主义的重要性、紧迫性。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反对官僚化和官僚主义斗争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定期召开学生干部民主生活会,进行党内教育,重点解决“官老爷思想、拉帮结派、打击报复同学,以权谋私”等问题。
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二)精简学生干部,调整管理体制
要改革学生会和班级干部管理体制,减员增效。努力构建结构合理,权责分明,层级清晰的管理体制。尽量精简层级,减少副职,实行扁平化管理体制;
(三)整章建制,立健全监督机制
整章建制是反对官僚化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遏制官僚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真正从制度上克服官僚主义、规范学生干部干部的言行。比如:学生干部干部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学生干部制度、学生干部述职制制度、受理同学异议制度、学生干部责任追究等制度。
辅导员在管理中不能无限制地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干部,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的监督与考核。辅导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班规、使普通同学参与监督、学生干部间相互监督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同时也要定期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原则,使用学生干部自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采取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的模式,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活动参与、任务落实、其他干部间的协调合作等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尽量使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实际,从而约束学生干部的官僚主义倾向。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精英群体,高校学生干部的官僚化和官僚主义,既扰乱校风学风、污染校园环境,又弱化学校学生工作效果,还有损学生干部这一群体形象,因此,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治教育,加强“官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现代化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作风,对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进程无疑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