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运用法律传播道德

2010-06-29田学仁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6期
关键词:意志道德法律

田学仁

法对于任何社会,或者对于我们每一个公民来说,法律和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分割的,更是不能互相对立的。法律只能或者主要是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而行为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正如我国社会学家所告诫的,在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上,道德比法律更有内在的约束。法律与道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但他们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科技的进步,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越来越多的相重合。我们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只有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合理合情又合法地担负起来,才是一个社会人。

一、道德的含义、特征及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道德一方面通过舆论和教育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另一方面又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规章制度的形式,成为约束人们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的原则和规范。

(二)道德的特征

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发展过程中有历史继承性,它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

1.道德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式,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去指导、规范人们以什么行为标准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2.道德的渗透性。人类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都需要道德来调节。

3.道德的稳定性。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道德比其他意识形态变化速度更慢,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由于旧道德已在温长的岁月里,变成了人们的传统习惯和风尚,而且这种传统习惯和风尚,往往与人们的信念、情感、民族的社会心理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4.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而不是强行规定“必须怎样”、“不准怎样”,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通过劝诫、说服示范方式起作用,不是靠国家强制力量在维持,个人能否按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个人信念,它对人们的行为起支配作用,构成道德的自律性。

(三)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道德具有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之一。剥削阶级的道德向来是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被统治阶级的道德也是用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的精神武器。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调整作用,最后归结为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作用。道德作用的基本方式在于评价道德行为的价值,它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以行为的动机和效果为依据,以善恶概念表述行为的价值。

二、法律的本质及作用

(一)法律的本质

首先,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而国家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所以法律必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是法律的一个根本属性。所谓法律的阶级性是指法律产生于一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属于特定社会上层建筑之一,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属性。

其次,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法律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形式,社会经济关系就是法律的内容。

(二)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发生的影响。国家制定法律就是为了利用法律对社会发生影响。法律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或角度进行分析,即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从法律规范调整人们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律所起的作用,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角度分析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规范作用。一是指引作用,指法律规定对于人们的行为的一种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二是教育作用,指法律对于人们今后行为起积极影响的一种作用。三是评价作用,指法律作为一种对于人们行为的评价标准或者尺度的作用。四是预测作用,指法律具有对于人们之间将要如何行为能够预料和估计。五是强制作用,指法律具有制裁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

2.法律的社会作用。一是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的作用,这是法律社会作用的核心。二是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律对于关系整个社会,不分阶级、阶层。

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运用法律传播道德

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道德观。

(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与道德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法律与道德同时作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历史性,它们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精神文明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途径,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也不相同。同时,法律对道德的实施也起到辅助作用,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保证法律的遵守,同时也可促进司法和执法的公正。道德是预防犯罪的手段,刑罚则是事后的惩罚,道德教育的宣传也可减少犯罪率。

法律与道德内容上趋同。前面,由于法律是由道德演化而来,现在,法律与道德相互独立,但法律仍然以道德为基础,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把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因此,一般人仅凭道德常识就可以知道哪些是犯罪行为,哪些不是犯罪行为,不能总是以法盲来解释犯罪的原因,大多数犯罪更是道德沦丧。另一方面,某些法律规范反过来也是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如“不许闯红灯,禁止违章建筑等也是一种社会公德。法律禁止不正当竞争,禁止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遵守这些规定也是一种商业道德。

法律与道德虽然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某些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二者毕竟属于不同的上层建筑,不能将法律完全等同于道德,当然道德也不能取代法律,因此法律与道德有着本质的区别。

法律与道德产生的历史与方式不同。从产生的历史过程看,法律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道德风俗则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任何社会都有的行为准则。另外,道德随民族,种族,宗教,习俗的不同而不同,而法律在一国或一定区域内,则是统一的,从他们产生的方式看,法律是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的,只有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才能将本阶级的意志转化为具有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而道德则是由人民长期的生活习惯转化而来,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更多的依靠社会舆论和人民内心的信念良知来遵守。

法律与道德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是划分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道德则主要是划分善与恶的界限,这两种界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互相重叠,也可以互相独立,有多种情况:道德所否定的法律也是禁止的。某些道德规范不否定,而法律则是禁止的。道德规范所肯定,而法律则是禁止的。道德上不提倡,法律却许可。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说明,法律不是万能的,保障法律实施的强制手段也不是万能的。法律其固有的局限和短处,需要由道德辅助和补充,我们要充分利用法律与道德两种机制加以调整,以形成和维护有序高效公正自由博爱的社会生活方式。

(二)运用法律传播道德

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我们应深刻领会法与道德的矛盾关系,采取“自相矛盾”的方法,用一方制约另一方,以达到双方平衡发展的最终目的。

1.法的肯定。在尊老爱幼、恋爱关系、诚实信用、见义勇为等不适宜运用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我们可以为它们规定具体的行为后果,如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应当给予适当奖励,以鼓励这种行为。

2.法的否定。运用法来规定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予以制裁,避免规定行为规范的复杂性。对一个事物反面的否定,就是对其正面的肯定,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3.依法治国避免对社会道德的侵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制国家”有处于维护社会主义道德权威性,也有利于法律的顺利实施,一切依法行事。

4.适当的法律宣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与道德在我国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和历史使命,但它们也有严格的区别,即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不能指导违反法律的行为当作一般的违反道德的行为而不予法律制裁,反之也不能把违反道德的行为当作违反法律的行为而予以制裁。

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认真区分并深刻领会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利益和社会事业服务。

猜你喜欢

意志道德法律
动物的“自由意志”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