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问题初探
2010-06-29张瑞敏张鹏飞刘玉杰
张瑞敏 张鹏飞 刘玉杰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犯罪形势十分严重,形成大案要案突出、犯罪类型多样化、作案手段隐蔽化、组织化程度高且与腐败相联等特点,呈现出国际化、作案手段高科技化、黑社会形式的经济犯罪加剧等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开始研究经济类犯罪,起步较晚,有关经济类犯罪的惩处规定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对我们研究经济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刑事犯罪的现状及原因
(一)经济犯罪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犯罪现象日渐突出。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大肆进行贪污受贿、偷税抗税、走私贩私、假冒商标专利等犯罪活动。新增加了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案件、侵犯商业密秘案件,损害商品信誉案件等新的罪种。侵犯的领域逐步由金融税收和商贸等经济领域向就业等领域渗透和扩大。
(二)经济犯罪的原因
经济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以下二个方面:
1.国内原因。新旧经济管理体制磨合交替过程中产生的真空和漏洞将进一步扩大,为经济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社会的巨变。各方面的改革还有待于深化,市场体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存在不少漏洞,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经济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许多经济犯罪主体钻法律的空子,大肆进行犯罪活动。
2.国际原因。经济全球化,使跨国经济犯罪活动有机可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而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经济领域越来越呈现出高智能化和跨国化;而且竞争的残酷性使生存的危机时刻威胁着人类,使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引发各种国际性的不正当竞争犯罪和跨国经济犯罪。
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经济犯罪的相互关系
(一)市场经济对经济犯罪现象的催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犯罪现象日渐突出。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大肆进行贪污受贿、投机诈骗、偷税抗税、走私犯私、假冒商标专利等犯罪活动。我国经济类犯罪案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毒瘤”。
(二)经济犯罪问题对市场经济的破坏
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的破坏无疑是强大的,这种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经济犯罪破坏市场经济运行。市场经济中不仅存在静态的财产所有关系,而且存在动态的经济运行关系,而且后者更为重要。经济犯罪破坏表现为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四个阶段,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破坏。以上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任何一个运行环节的破坏都最终导致了影响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2.经济犯罪破坏市场经济风气。经济犯罪对于市场经济的破坏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而且是精神层面的。经济犯罪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这首先表现为它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蚀。其次,经济犯罪也腐蚀了传统的商业道德。侵犯商业道德。侵犯商业秘密,毁损他人商业信誉,伪造注册商标,假冒专利,经济犯罪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强烈的损害了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最后,经济犯罪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破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市场经济环境。
三、经济犯罪问题的趋势与对策
(一)就经济犯罪的总体来说
笔者认为,其大体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同诈骗、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物的职务犯罪案件将继续处于持续多发态势。第二,涉税类犯罪将呈上升趋势。随着辖区经济的发展,骗取出口退税、利用关联交易和“四小票”的犯罪案件不断增加。第三,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频发。假冒、盗版的商品,涉及从食品、农药、烟酒,到建筑材料、电子元件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案件总量会持续上升,涉案金额不断增大。
(二)就经济犯罪的具体情况而言
金融犯罪滋生和蔓延仅靠事后的刑事打击是无法得到有效遏制的,因而我们必须积极寻求事前的防范措施,建立事前的防范对策体系。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内部和金融机构外部两方面进行防治:
1.内部防治对策:(1)从思想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2)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内控是免遭犯罪侵害的根本途径,有效地内控防范机制可以从管理层次上围绕经营目标努力降低经营风险,从业务操作环节上查错纠错,堵塞漏洞,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2.外部防范对策:(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我国的现实情况使得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堵塞这种由于体制原因而产生的漏洞,就必须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的金融体制。(2)加快金融法制建设。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实践超前与法制相对滞后是衍生金融犯罪的重要因素。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很短但发展非常迅捷,而相关配套的金融法制却明显滞后,因此加快制定与我国现在金融活动相配套的金融法规就成为了刻不容缓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