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V、ABI、IM T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0-06-29韩清华
齐 杰,韩清华,马 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冠状动脉造影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有创、价格昂贵所以在临床上有必要找到一些无创的、经济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本研究观察血管结构功能指标[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提供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9月—2009年7月入住山西博爱医院心血管内科怀疑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血管结构功能指标(PWV、ABI、IM 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2 方法
1.2.1 冠状动脉造影 对疑似冠心病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多体位投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观察左冠状动脉的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一般认为≥50%的直径狭窄可以引起运动中的血流下降,故将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作为有意义的病变。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将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未见异常;临界病变组:冠状动脉四个主要分支中只有单支冠脉狭窄且狭窄直径<50%;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四个主要分支中只有单支病变,狭窄直径≥50%或闭塞;多支病变组:冠状动脉四个主要分支中两支或两支以上管腔狭窄,狭窄直径≥50%或闭塞。
1.2.2 PW V、ABI的测量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后嘱患者静坐15 m in,采用日本科林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分析仪采集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数值,同时采集踝臂指数。PWV的数值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基准值为1 400 cm/s。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医学/科学报告(1993年)的判断标准,PWV<1 400 cm/s为周围动脉硬度正常;1 400 cm/s≤PWV≤1 800 cm/s为周围动脉轻度硬化;PWV>1 800 cm/s为周围动脉硬化,同时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定义ABI的正常值为≥0.9(国际标准),ABI<0.9表示患者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的可能性。
1.2.3 颈动脉IMT测定 采用日立EUB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分别测量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1 cm、颈内动脉起始端1 cm、颈动脉窦部的IMT值,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时应注意避开粥样斑块。IMT≤0.9mm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IMT>0.9 mm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PWV、ABI、IMT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PWV、ABI、IM T检测结果例
2.2 PWV、ABI、IM T与冠脉病变相关性分析(见表2)PWV、ABI、IMT与冠脉造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功能结构指标和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
表2 PWV、ABI、IM T与冠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我国每年新发冠心病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约130万例次,脑卒中约400万例次。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死因。然而,绝大多数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在“健康”人群,仅大约20%的事件发生在明确诊断为临床疾病的个体。因此,早期在临床前期的人群高效准确地识别出已患亚临床动脉硬化的个体,是预防的重点,也是早期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的依据。
PWV、ABI能准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2]。PWV增快、ABI降低与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尤其如此[3]。近年来,由于PWV与动脉僵硬度(动脉弹性)呈正相关性,再加上它的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而又没有创伤,所以,被广泛应用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标。ABI为踝部动脉收缩压和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ABI<0.9确诊下肢外周动脉病(P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95%,ABI<0.9已被确定为PAD的诊断标准,ABI测量已成为诊断下肢PAD的有效、无创的手段[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全身性病变,颈动脉常被看作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颈动脉IM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病变的范围和程度[5],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早期标志,随着危险因素水平和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绝对风险增加[6,7],因此,近年来颈动脉IMT常作为许多大规模心血管临床试验的一个替代终点[8,9]。Simon等[10]研究认为IMT已成为判断心血管疾病调脂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的因素。
本研究采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对冠心病及正常人的血管功能进行了评价,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研究,结果显示血管结构功能指标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应用综合血管病变检测系统能够较可靠地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临床上筛选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手段,也可以用作冠心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的评价依据。
[1] Suzan D,A le A,Maarten S,et al.Rep roducibility of in viv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measurements[J].Stroke,1997,28:665-671.
[2] Nakamarua JM,N oraha S.Usefu lness of b rachialankle pu lse w ave velocity measu rement,correlation with abdom inal aortic[J].H ypertens Res,2003,26(2):163-167.
[3] Newm an AB,Shemanski L,Manolio TA,eta l.Ankle-arm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mortality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A 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Vascular Biology,1999,19(3):538-545.
[4] Hiatt WR.Medical treatm 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claudication[J].N Engl JMed,2001,344(21):1608-1621.
[5] 翟丽华,王沙燕,梁旭,等.氨氯地平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作用与ACE基因型的相关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510-513.
[6] 刘翠平,黎明等,李彬.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1(27):1210-1212.
[7] 胡大一,马长生.中国人群10年心血管发生危险的评估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5.
[8] Gibb Gensini GG.A m 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 stem for determ 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Cardiol,1983,51:606-608.
[9] Kallikazaros I,Tsioufis C,Sideris S,et al.Carotid artery disease as amaker for the p resence of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 ts evaluate for chest pain[J].Stroke,1999,30:1002-1007.
[10] Sim on A,Gariepy J,Chironi G,et a l.In tima-media thickness:A new too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 ent of cardiovascu lar risk[J].J H ypertens,2002,20(2):15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