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动脉硬化痰证与TLR4、ICAM-1相关性探讨1)

2010-06-29匡忠生何玉萍许翌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证组单核细胞白细胞

匡忠生,何玉萍,许翌嘉

脑动脉硬化是各类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在全身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动脉发生弥漫性的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小血管闭塞、脑实质的供血量减少、神经细胞功能障碍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与精神症状,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机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早期诊治存在一定难度。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脑动脉硬化症的相应病名,但根据本病临床症状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多归属于“眩晕”“头痛”“不寐”“健忘”“中风”“痴呆”等范畴。痰证是脑动脉硬化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可谓“无痰不作眩”。本文分析脑动脉硬化患者Toll样受体4(TLR4)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的变化,探讨其与中医痰证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5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男 50例,女 45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65岁。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参照1988年全国第3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确诊病例按本实验中心建立的痰证宏观辨证标准[1]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证组 41例,非痰证组54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早晨空腹采静脉血,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 LR4及白细胞表面ICAM-1表达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见表1) 痰证组 TC、TG、LDL-C与非痰证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1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组别 n TC TG HDL-C LDL-C痰证组 41 4.75±1.20 1.98±0.75 1.16±0.39 2.63±0.95非痰证组 54 4.52±1.01 1.43±0.63 1.24±0.42 2.51±0.72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2.2 两组TRL4、ICAM-1比较 痰证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RL4表达率和白细胞表面ICAM-1均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或 P<0.01)。详见表2。

表2 痰证组与非痰证组T LR4、ICAM-1比较(±s)%

表2 痰证组与非痰证组T LR4、ICAM-1比较(±s)%

组别 n TLR4 ICAM-1痰证组 41 78.87±5.91 70.82±13.57非痰证组 54 68.47±7.69 53.69±11.93 P<0.05 <0.01

3 讨 论

Toll样受体是一类介导天然免疫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家族,在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中起重要作用,是联系天然免疫与获得免疫的桥梁[2]。其家族成员TLR4是介导免疫反应和炎症的受体,在泡沫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LR4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趋化因子,介导单核或T淋巴细胞积聚在动脉血管壁,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3,4],实验证实TLR4主要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表达上调[5]。TRL4与中医痰证关系未见系统报道,本观察结果显示,脑动脉硬化痰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 RL4表达率高于非痰证患者,这可能与T LR4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免疫炎性分子、共同刺激分子、黏附分子等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细胞黏附分子是细胞膜蛋白的组成部分,均属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和细胞间基质,以受体-配体形式发挥作用,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的黏附,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信号转导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伸展移动,在凝血、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免疫应答及肿瘤扩散转移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ICAM-1是与心血管功能关系密切的黏附分子之一,存在于白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表面,可介导循环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6],促进动脉硬化病变部位的白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使血流变缓造成黏滞。这与中医痰性黏滞,易阻碍气机,遍布周身上下的特性有一定相似性[7]。王剑等[18]设想正常水平表达的黏附分子属于中医津液范围,而病理性表达升高的黏附分子则属于痰浊,认为黏附分子代谢失常可较好地解释中医学中的“痰瘀相关”理论。本研究显示,痰证组外周血白细胞ICAM-1表达率高于非痰证组,提示脑动脉硬化痰证与ICAM-1有一定相关性,认为以往报道的痰证是引发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9];痰浊为有形之物窜流经脉,其性黏涩,既可以滞着于动脉血管壁上面形成肿块(相当于粥样硬化斑块),又可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血液凝滞不利[10];痰证患者的脑血流量均低于非痰非瘀证患者[11]。可能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相关。观察TLR4、ICAM-1的变化可作为脑动脉硬化痰证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之一,对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1] 方永奇,魏刚,李小兵.痰证宏观辨证的计量化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490.

[2] Pasterkamp G,Van keulen JK,De Kleijn DP.Role of T oll-like recepoto r 4 in the initiation and prog ression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J].Eur J Clin Invest,2004,31:328-334.

[3] Bulut Y,Faur E,Thomas L,et al.Chlamydial heat shock protein 60 activates macrophag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rough toll-like receptor-4 and M D2 in a MyD88 dependent pathway[J].J Immunol,2002,168:1435-1440.

[4] Akira S,Takeda K,Kaisho T.Toll-like receptors:Critical proteins linking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ty[J].Nat Immunol,2001,2:675-680.

[5] 耿红莲,张玲珍,林志跃,等.Toll样受体4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的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9):894-896.

[6] Ross R.Cellular mechanisms of atherosclerosis[J].A theroscler Res,1993,25(2):195-200.

[7] 张茂华,金国健,樊锦秀,等.老年人痰浊阻遏证组三种血清黏附分子表达的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5):281-283.

[8] 王剑,严灿,邓中炎,等.从黏附分子代谢失常探讨痰证机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296-297.

[9] 金惠铭,卢建,殷莲华.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125.

[10] 沈礼勇.冠心病痰浊型与血清载脂蛋白、脂蛋白组分的关系[J].中国医药学报,1991,6(1):36-38.

[11] 李小兵,方永奇,黄可儿.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2):53-54.

猜你喜欢

证组单核细胞白细胞
基于无线体温监测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穴位温度变化情况及中药治疗效果
白细胞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不寐证不同证型与客观睡眠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