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师范专科新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
2010-06-27陈虹岩
■陈虹岩
引言
大学初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刚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很多新生表现出一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专科的新生(以下简称幼专新生),是当代大学生中特色鲜明的群体,正确分析幼专新生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疏导与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人生以及从事幼儿教师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幼专新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在身心发展上,生理接近成熟,心理尚未成熟
幼专新生是经过高考升入高校的,他们的年龄大都十八九岁,处于青春初期。这一时期的青年,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具备了成年人的身体及生理功能,但心理开始成熟而尚未成熟,心理正在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个性,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心理尚未成熟的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基础,心理成熟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成为幼儿的良师,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在职业定位上,热爱教师岗位者情绪高涨,盲目者学习彷徨
距笔者调查,幼专新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有父母为自己确定了专业、受同学或亲友的影响、盲目的选择、自己有兴趣、看到了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大好形势等。虽然他们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今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目的大体一致。所以,从内心里热爱幼儿教师工作的幼专新生,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比较喜欢,专业思想比较坚定,他们知道教师要教书育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而被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幼专新生,他们因并非自己的理想目标而感到失落,缺乏认真的思考,还处于盲目状态,入学后松了口气,学习不刻苦,工作不紧张,学习成绩下降。
在生源构成上,农村与城镇新生的心理问题差异较大
幼专新生的家庭大都来自农村,其经济条件普遍较差,高中的教学环境也不好。导致他们的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薄弱,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先天不足,这些问题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但他们比较能吃苦,战胜困难的信心比较足;而城里新生的家庭相对富裕,艺术教育的基本功相对扎实,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受过艰苦环境的锻炼,比较娇气,不能吃苦,对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对学校多方面的关心不容易得到满足,部分学生贪吃零食,花钱大手大脚,他们无法理解农村学生的简朴和踏实,认为那是俗气。
在性别比例上,由于女生偏多而容易产生相互之间的性格冲突
从性别构成上看,幼专新生大都是女生。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然而,这种心理特质往往也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问题:一是同性之间的性格上冲突。在女孩子集中的地方,气质类型相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冲突,她们之间易产生心理矛盾,如个性较强、遇事爱计较等。二是挫折心理。据统计,女大学生中身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在82.95%,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比较挫折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三是高焦虑倾向。女幼专新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可能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紧张和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四是虚荣心理。女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得到成就和荣誉,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的美貌,长相漂亮的女生往往高傲,而相貌欠佳的女生很少与人交往,甚至由于常常回避而产生限制自己的心理问题。五是自责心理。部分女幼专新生每当从家中拿走高额的学费,看到疲惫的父母便会自责,有的看到有其他同学在能自食其力,而自己却还伸手向父母要钱而自责等。
在学习状态上,入学基础较差和环境等变化可能导致部分新生厌学
幼专新生的学习环境与高中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学习目标和压力的变化。高中阶段的学习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高中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把大学描绘成 “人间天堂”,而当幼专新生跨入大学校园后,有些学生便产生了失望的心理。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高中阶段的学习多是教师牵着自己走,而师范生主要靠自己独立学习。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安排学习,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安排学习时间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而产生心中忧郁、焦虑。三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过去班级上课人数较少,教师提问较多,而大学合班上课,教师组织教学的环节弱化了,学生很难适应。四是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及其环境的不适应,由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五是文化基础差,产生厌学心理。幼专新生入学分数普遍较低,文化基础较差,这是由于高校不断扩招,高考入学分数逐年降低,公办幼儿园不断萎缩,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等原因导致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由此造成了幼专新生学习能力和毅力较差、行为习惯也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由散漫等问题比较常见,部分新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在校园生活上,可能产生多种心理挫折
幼专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一是人际交往的心理困惑。由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刚刚汇集成一个群体,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各不相同,同学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摩擦或冲突。本来他们远离父母就有一种孤独感,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其他冲突,这种孤独感就会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新生因为性格不合群,他们在学生中不被理解而被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还有些新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害怕与别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封闭起来。这些新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二是改正自己不足的困惑。一部分学生看到很多新同学多才多艺,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理,有些新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三是参加活动的困惑。高校有许多社团活动,班上也有很多活动,新生对这些既新奇又困惑,满怀信心想去参加社团,由于缺乏经验而遭受挫折,陷入痛苦的自我否定之中。四是自我意识不稳定的困惑。有些新生看问题片面和主观,加上心理的不稳定,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并对周围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加强幼专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尽快适应高校的教育规律
一是营造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在接待新生入学时,学校要营造隆重、热烈的欢迎新生入校的气氛,如在校园内插上彩旗、挂横额、出专题版报,使校园内一片节日气氛,让新生对校园环境产生好感,使他们感受被欢迎的快乐体验。二是通过班会等集体活动增强新生的自信心。幼专生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与高中差异较大,高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参加娱乐活动看做不务正业的活动,而幼专生的艺术能力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能力。所以,第一次班会要让新生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使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也使有特长的新生增强勇气和信心,弥补其文化成绩不高的劣势。如新生演唱歌曲时,同学们的鼓掌和钦佩的目光都能增强新生的信心,别开生面的班会让幼专新生感受到大学未来的生活丰富多彩。三是对新生开展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这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要进行遵守校纪校规教育、热爱集体教育、幼专生守则教育、奖学金条例宣传等有关教育。还要做好新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检查,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新生的行为习惯不断规范,从而适应新环境的学习和生活。四是做好新生心理咨询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和校园广播电台等多种媒体向全体新生进行心理保健的普及教育,对有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焦虑等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或个别心理辅导。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坚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信念
一是加强以热爱幼儿教育工作为主线的职业教育,增强幼专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幼专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学习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知识,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技能,坚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信心。要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园和热爱幼儿教育作为专业思想教育的主线,让新生一进大学校门就置身于强烈的教师职业氛围中,使新生对学校和专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二是进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使幼专生了解未来工作的概况。可以请在幼儿教育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经验,请专家介绍幼儿园教育工作现状和发展远景,请幼儿园长讲述幼儿园教育的工作艺术,如怎样做好幼儿工作,如何才能得到社会尊重等经验,增强新生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要向新生介绍大学的概况,增强新生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如讲解校徽、校歌、校旗和校训等含义,增强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增进对专业的认识。
加强学习方法教育,提高新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
一是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幼专新生高中阶段成绩不理想,绝不标志他们今后不能成才,特别是在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要让他们直面挫折,引导他们从每一次挫折中获得磨炼,不轻易放弃。教师要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从矛盾的困境中走出来,只有乐于并善于学习的学生才能自觉学习,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二是提高矫正挫折心理的能力。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要培养幼专生的耐挫能力,失败的也是一种财富,不要陷入失败的阴影,要树立新的目标。三是教师要以诚相待。要善于发现幼专生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应该及时赞美,让他们树立自豪感。四是营造快乐学习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如组织社团活动、开展艺术和体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新集体中扩大交流范围、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其心身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挫折心理教育,提高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是帮助幼专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提高幼专新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乐观、豁达地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基本礼节礼貌,良好口头表达。要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对同学真诚、宽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还要把握各种机会参与交往,并保持沟通畅通,以免误解或产生不愉快。二是及时释放挫折的情绪。幼专新生要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闷在心里,要主动向朋友或师长倾诉,在不顺心时学会安慰自己。要引导幼专新生自觉进行情绪升华,转移视线,避免刺激,释放挫折情绪。三是普及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要针对幼专新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青春生理卫生常识,及时调整心情,稳定情绪,以积极的心态与同学沟通,取得理解和宽容,形成健康良好的个性。要学会在失意时转移注意力,有意识地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逐渐淡化消极情绪。四是健全心理档案和咨询机构。新生入学后,就应利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况,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还要建立辅导员定期培训与交流制度,增强辅导员鉴别心理问题的能力和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这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和生活动态,摸准她们的心理症结,排除她们的心理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1]克雷奇,等. 心理学纲要[M].周先庚,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94
[2]郑蓉.女大学生月经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920名心理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
[3]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挫折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