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茶界十大事件盘点

2010-06-20

茶博览 2010年1期
关键词:茶业普洱茶红茶

浙江力推“浙江绿茶”品牌在省内引起热议

事件回顾:

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看浙江。浙江作为绿茶大省,绿茶出口总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西湖龙井”几乎是浙江的文化名片。然而,产茶大省一直以来却没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公共品牌。

2009年1月12日,“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龙井茶”只限浙江“十八”地区。

2009年4月16号,浙江省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浙江绿茶”证明商标。28日,证明商标正式启用,“浙江绿茶”将囊括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台州羊岩勾青、余杭径山茶等省内近50种绿茶。

2009年4月22日,诸暨召开中国•浙江绿茶大会。此次绿茶大会和茶文化节以“绿色、健康、创新、富民”为主题。

2009年5月15日,浙江茶企抱团异地营销,在沈阳举办了2009中国(沈阳)首届食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浙江绿茶博览会。

推选理由:

如何打造“浙江绿茶”品牌,使其在国际茶品牌的博弈中有所作为?一要整合品牌,打造浙江绿茶品牌的“金字塔”,二要走市场化之路来做大做强龙井茶品牌,三要注重品牌推广,建设完整的茶产业链。浙江省力推“浙江绿茶”品牌,是绿茶复兴的重要一步。

资本市场介入中国茶业

事件回顾:

一、2009年5月18日,龙润茶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场正式上市,标志着“中国茶叶第一股”诞生,成为中国大陆、香港第一家茶业上市公司。龙润普洱茶集团上市缘于著名的火箭投资公司看好中国茶业市场,向龙发制药注资5300万港元,并以1.6亿港元收购龙润茶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龙润茶集团有限公司,由药业主攻茶业市场。

此后,茶叶上市概念在业内渐成热度,不仅中茶、浙茶、天福等品牌大公司纷传即将上市,不少地方性中小品牌不管是否进入上市培植期也借创业板推出之时纷抛上市概念。

二、2009年1月12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对King Gold股权收购事宜,将成为武夷星的实际控制人。收购完成后,星愿(中国)和星愿(香港)将改组,成为King Gold的全资子公司。星愿(中国)的前身就是知名的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改制而成星愿(中国)。

推选理由:

中国茶界品牌繁杂,却缺失大型航母与规范化,中国茶叶第一股的诞生,不仅是对整个中国茶产业的一次有利冲击和洗牌,同时也是茶企业发展的一个参照。龙润上市和中国矿业收购武夷星表明中国茶业终于踏入资本市场,开启资本经营之路。这对改变中国茶企散而小的现状,突破资金匮乏的瓶颈,进而提升中国茶产业的整体发展力量和优势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茶界积极营销2010年上海世博会

事件回顾:

2009年10月12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代表与上海市茶叶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同意上海市茶叶学会牵头负责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进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进行展示。同时,上海市茶叶学会负责人分别与十种名茶所在地政府或企业代表进行了签约。这十种名茶是:安溪铁观音、都匀毛尖、湖南黑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润思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天目湖白茶、张一元茉莉花茶和太姥银针。它们将作为代表在世博会期间一展中国茶文化的风采。

此外,上海世博局授权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成为世博会特许产品供应商、茶叶类特许产品生产商和零售商。雾里青绿茶和祁眉红茶这两款高级茶产品,首期作为世博会特许产品,设专柜销售。天福入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宋茗牌安吉白茶公司自称获得上海世博会指定礼品生产权,还有不少茶品牌将通过不同的途径进驻上海世博会不同场馆,世博茶概念形成。

推选理由:

中国茶是中国元素的东方文化。若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让世界人民对茶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那么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则提供了让世界人民亲密接触中国茶的机会。此次中国十种名茶进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将以“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的理念进行推广中国茶文化,“喝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喝茶,让人类生活更健康。”此番“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评选以及将由此展开的系列活动,其意义不只限于成功打造了十个茶品牌,而是中国茶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联合国,与茶为媒,与世界共和共生,意义远远超过了宣传中国茶本身。

中国七万家茶企比不上一家“立顿”触痛行业神经,引发中国茶业品牌营销的大讨论。

事件回顾:

2008年底新华社一则《七万茶厂不敌一个“立顿”》的报道给了传统茶产业一记惊雷。中国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虽然产茶面积世界第一,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较弱。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叶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中国七万家中国茶厂的年产值相当于一家英国立顿。

在众人热议中国茶品牌散、乱、小的同时,2009年7月15日,安溪铁观音品牌“八马”花500万巨资聘请国内顶级品牌策划大师叶茂中升级打造“八马”品牌,在业内引起轰动。四川竹叶青也有新动作,再度重金聘请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在原先成功打造“问道”奢侈品品牌的基础上整体重新设计“竹叶青”品牌。中茶重拳出击,推出“我的世界茶园”——塑造全产业链品牌形象。七彩云南等品牌在央视或地方电视台露面……2009年也是中国茶的品牌年。

推选理由:

2009年,“七万中国茶企不敌立顿”的新闻继续发酵,引发了中国茶业品牌营销的大讨论。探寻我国茶产业从源头到通路、从营销到创新的全过程,或许可以找到我国茶产品“有名无姓”的根本病因。这一新闻恰似高悬于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警醒业界应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企业群体。所幸国内大型茶企积极地应对挑战,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品牌,在品牌营销策略上也有了 多样的有益尝试。

茶专业会展渐成品牌

事件回顾:

一、由香港贸发局和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香港国际茶展2009年8月13——15日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吸引了包括中国大陆地区、香港、台湾及印度、日本、斯里兰卡、俄罗斯、东欧、中东、东非、东南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企业参展。此次会议与2009香港美食博览会同期举行,参观商也异常火爆。据国内前往的参展企业介绍,香港国际茶展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火爆的展览会,大部分企业将展品销售一空并签定了合作协议。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举办的专业茶展。

二、 南北两大专业茶展——广州茶博会和北京茶博会成为中国茶企业品牌营销的主要窗口和阵地。

2009年11月26日,广州茶博会,由第十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和2009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整合为全球最大的专业的茶展。规模达到36000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1000余个。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自2006年创办以来,每年11月举办,一年一个跨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业界专业化程度最高、较有影响力的茶博会,在“2009中国会展高峰论坛年会暨第七届中国会展业年度颁奖盛典”中获得“2009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鼎奖”、“2009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展览会”。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创办于2000年,已连续举办了九届,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著名茶展品牌。为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打造茶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双方主办单位决定联合。

2009年10月24日-27日的北京茶博会,以“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为品牌已连续举办了6届,一期一会,每年北京的十月,也就成了全国茶人共同期待的节日。

推选理由:

香港是全亚洲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城市,领先日本及中国内地,世界排名第9位,是全球茶叶及茶制品的重要集散地,是内陆茶叶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具有举办茶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健全的金融体系、自由流通的资金及发达的市场资讯,使得本次茶展取得巨大成功。

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茶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有上百个,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展会屈指可数。南北两大专业茶展——广州茶博会和北京茶博会成为中国茶企业品牌营销的主要窗口和阵地。广州两大展会整合减少行业内资源浪费,推动了中国茶业会展专业化、品牌化进程,有利于中国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红茶开始升温热销

事件回顾:

2009年茶界谈论最多的茶类是什么?也许所有行业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回答:红茶。

在吴觉农先生的倡导和推动下,我国曾经推行过“绿改红”,大力推广红茶。上世纪90年代后,红茶产量开始逐年下降,一些地方政府又开始“红改绿”,中国红茶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从2009年开始,中国红茶开始出现了回暖。内销市场上,先是金骏眉、银骏眉价格的一路飑升,而后传统品种的红茶价格顺势上涨,很多茶叶博览会还专门辟出了红茶展区,一些曾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传统红茶又开始大规模地生产,在传统绿茶产区,还出现了“绿改红”的情况。可以说,祁红、滇红、川红、闽红、黔红齐上阵。

而在外销市场,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今年前十个月,我国红茶出口量呈小幅上升趋势。出口数量3.34万吨,金额5296万美元,平均单价1587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5.56%、9.48%和3.72%。

推选理由:

2009年红茶盛典由福建茶商开演,由正山小种热销而起,金骏眉恶意炒制天价销售引起众媒体关注,坦洋工夫品牌的崛起,元泰红茶屋及由元泰主办的元泰杯红茶征文比赛,“红风”劲吹,10月北京茶博会专门搭建“中国红——世界红”红茶展馆,至2009年末,祁门红茶入驻2010年中国世博十大名茶;2009年是中国茶界的红茶年。

云南出台“普洱茶国标”在业内引起争议

事件回顾:

2009年云南出台普洱茶国家标准后,在作为普洱茶生产、消费与出口大省的广东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专家认为,普洱茶的生产,实际上是一种工艺,并不是其他地方就不能生产普洱茶。普洱茶的人工催熟技术是在1957年由广东首创。云南把普洱茶注册成地理标志产品后,对普洱茶这一广东和其他省份也有生产的产品进行垄断生产,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理念。

推选理由:

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出台,对许多地方的茶产业发展影响深远,在普洱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年来这一关乎许多茶企生存与发展标准一直被受争议与质疑。茶界要不要“省份垄断” ,成为有着千丝万缕利害关系的茶人天问。国标出台对行业规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普洱茶产品质量,但却难免有“地方保护”之嫌。

中国茶业指数诞生

事件回顾:

一、中国茶叶市场指数在京发布。

2009年8月26日,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与浙江子墨农产品服务贸易中心首次发布了中国茶叶市场指数,包括中国茶叶市场价格指数、中国茶叶市场景气指数、中国茶叶市场满意度指数。会上首次发布的2009年8月份的中国茶叶市场价格指数是99.8,下降了0.2,说明中国茶叶的总体价格有所下降;中国茶叶市场景气指数是100.2,上升了0.2,中国茶叶市场满意指数是100.4,上升了0.4,茶叶市场的景气值和顾客的满意度都有所提升,说明我国茶叶市场整体状况处于价格下降、交易活跃的状态。中国茶叶市场指数采取每两个月发布一次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二、我国首支茶叶价格指数——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发布。

2009年9月16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安溪县人民政府共同编制的我国首支茶叶价格指数——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在安溪中国茶都发布,当天发布的2009年8月份的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是110.8,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将每月发布一次。编制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可以更准确的反映铁观音的价格运行状况,有利于茶叶生产者规避风险、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推选理由:

中国茶叶市场指数和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茶业的指数时代到来,对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茶叶市场指数分析与判断茶叶市场走势,将对中国茶叶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编制茶叶价格指数有利于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逐步构建起我国茶叶市场预警体系迈出第一步。

天士力向全球推出速溶普洱茶

事件回顾:

2009年8月13日的香港国际茶展中,中国现代中药的领军企业天士力集团推出的全新茶饮品“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夺人眼球,大有叫板“立顿”之势。天士力此次与“世界茶源 普洱茶都”云南省普洱市联手,研发融生态、科学、健康与便捷为一体的现代新茶,标志着普洱茶由“品”向“饮”转化的“后品饮时代”的到来。

这种速溶普洱茶珍选用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经现代生物发酵及数字化萃取,制成接近纳米级的高倍普洱茶精华——普洱因子,普洱因子由“茶多酚、茶多糖、茶褐素、咖啡碱”四大元素科学配比而成,饮用后能迅速被人体所吸收。经科学验证,在降血糖、降血脂、消食解油腻、调节代谢平衡等多个方面有突出的功效。这种即撕即冲即饮的饮料,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饮用。

推选理由:

产业的科技创新在产量增长远远大于销量增长的中国茶业现状之下,显得犹为迫切。热饮慢啜的传统消费方式、茶叶的健康价值难以体现。帝泊洱速溶普洱茶珍的推出,将带给中国茶产业的四大创新:茶文化理念创新、茶产业技术创新、茶产品标准创新、茶功效科研创新,推动中国传统茶产业的升级与变革。

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呈现福建茶产业强势

事件回顾:

2009年11月1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宁德开幕。本届茶博会围绕两岸、茶事、展览、商贸、文化、旅游等六个板块开展系列活动,多家台商的加入是本届茶博会的一大亮点,共有100多家台湾茶商参加,还有来自欧盟、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地的海内外茶叶企业。

展会呈现了福建茶产业的强势,在原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牌基础上,新兴品牌福鼎白茶和坦洋功夫有望成为茶叶的新强势品牌。新推出的“太姥银针”和“金闽红”受到业内关注。

据福建省农业厅统计,2008年该省茶叶总产量达24.73万吨,占全国的19.2%,居全国第一位;其中乌龙茶产量占全国85.7%;毛茶产值约7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茶园种植面积260万亩,占全国10.5%,居全国第二位;亩产量达99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2%。 2009年福建茶业发展仍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推选理由:

连续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不仅造就了“海峡两岸茶博会”的会展品牌,也提升了福建茶产业的整体形象。国内茶市以普洱茶、乌龙茶、绿茶三分天下。福建乌龙茶连年在国内市场热销,与当地政府支持产业、重视品牌建设和茶文化推广不关系。福建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猜你喜欢

茶业普洱茶红茶
《幸福的红茶时光》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第十四界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开幕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贵州茶业大事记
普洱茶怎么泡
茶业新星——“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