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乡故里新添两项殊荣——余姚举行“中国茶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暨“瀑布仙茗•河姆渡论坛”

2010-06-20

茶博览 2010年1期
关键词:河姆渡余姚市名茶

■ 本刊记者

■ 本刊记者

1月8日上午,“中国茶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暨瀑布仙茗•河姆渡论坛”在余姚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授予余姚市“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余姚瀑布仙茗“中华文化名茶”称号。继“中国原始茶源头”、“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中国名茶故里”之后,余姚又新添了两项荣誉。本次活动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宁波市茶文化促进会、余姚市政府主办,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承办。1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鸿道,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才土,浙江省政协提案委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詹泰安,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浙江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黄书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程启坤,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徐杏先以及余姚市代市长毛溪浩、副市长郑桂春、宁波市林业局局长胡剑辉、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殷志浩、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叶沛芳、余姚市政协副主席叶文龙等出席授牌仪式和相关活动。

浙江省政协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致信表示祝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鸿道在致辞中说:余姚被誉为“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从距今六千年的田螺山遗址人工栽培山茶科植物的发现,到汉晋时期瀑布仙茗的诞生,再到今天超亿元主导产业的形成,余姚茶叶演绎的文化历史,正是中国茶叶发展史的浓缩。余姚茶史遗存丰富,演变传承有序,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近年来,余姚茶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余姚成功举办了中国绿茶探源暨余姚瀑布仙茗研讨会,达成了中国绿茶探源——余姚共识,为茶文化的建设树立了一个丰碑,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对茶文化的挖掘与探索,余姚茶文化再放异彩。尤其是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名茶“瀑布仙茗”,自1979年恢复创制以来,发展迅速,品牌效应日益凸现,先后获中国鼎尖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优质名茶,并连续多次获中绿杯、浙江绿茶博览会、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获宁波市唯一的“十大地理区域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历史悠久的余姚产茶史和活跃的茶文化,促进了余姚茶经济发展。

据悉,余姚目前有茶园面积6.1万亩,全市21个乡镇街道中有19个出产茶叶。其中四明山腹地、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大岚镇拥有茶园2.5万亩,为浙江省茶园面积最多的乡镇。茶叶产销已经成为余姚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2009年预计全市茶产值1.57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亿元。余姚市制定3内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发展壮大“余姚瀑布仙茗茶产业”的计划。

在当日举行的“中国茶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暨“瀑布仙茗 河姆渡论坛”会上,国内外多位茶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余姚“瀑布仙茗”的文化内涵及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专家介绍,余姚是中国名茶故里,中国原始茶源头地之一。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原始茶的痕迹,在6000年前的余姚田螺山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有人工栽培的茶树根,引起了茶学界和史学界的关注。有学者认为,6000年前的田螺山人可能已经开始种茶,这一发现或将改写中国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

猜你喜欢

河姆渡余姚市名茶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宁波风物志
穿越之旅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北京春茶节安徽名茶推介会暨中信太平观止杯斗茶大赛评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