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例高血压患者的口服药物治疗分析①
2010-06-20沈红
沈红
(江苏省东海县桃林中心卫生院药剂科 江苏东海 222334)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而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目标是将患者的血压恢复至正常或较理想的水平,减少脑和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生命威胁。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治高血压病,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对有效控制高血压病进程,避免并发症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用药种类繁多,患者用药频率偏高,如何合理用药也日趋复杂。本文对我院2009年8至2010年1月168例高血压患者的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估,为临床使用提供用药参考。
表1 用药方案统计
表2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8例高血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均已确诊为血压病,并正在服降压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为72例,平均年龄为58岁。
1.2 用药资料
数据均来源于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药房计算机管理系中所有抗高血压药品的消耗情况。
1.3 用药频度
以WTO药物利用研究小组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标准,并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临床常用剂量、临床用药习惯和药品说明书。用药频度(DDDs)表示的是某药的年消耗量,同一药物不同剂型会因DDD值不同,需分别计算DDDs后,所得DDDs相加,即为该药的总DDDs,DDDs越大,说明该药应用频率越大[1]。
2 结果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用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168份降血压口服药处方中单独用药82例,占48.81%;二联用药51例,占30.36%;三联用药28例,占16.67%;四联用药7例,占4.17%。钙通道阻滞剂和受体阻滞剂为临床一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次之。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销售量及销售种类和用药频率等分别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研究发现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侧支循环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完善、抗动脉硬化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2]。而受体阻滞剂具有抗氧化和抗细胞增殖的作用,它不但能够抑制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损伤,还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此外还能使血管扩张,因此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和脂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具有降低心脏排血量,减少心肌耗氧的功能[3]。
本研究显示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用药例次居前3位的分别是硝苯地平控释片,咪达普利和非洛地平,而这三者中有两者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结果表明,来我院救治的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中以钙通道阻滞剂为主,而该类药特别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有调查显示该类长效制剂使用率占82%,短效制剂占18%[4]。短效制剂半衰期短,血药浓度波动大,容易激活病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心脏和血管重构,同时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可致心律增快,常用于心动过缓的高血压患者,美国FDA标准[5]建议选用每日给药1次的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范围,而且每天仅服1次药还可增加病人的依从性,故长效制剂使用量大。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为使血压达标,2级以上高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一般情况下单药只能够使40%左右的患者收缩压达标。选择2种以上低剂量的降压药联用有协同作用。因为联合用药可及早控制血压,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单药抗高血压占抗高血压处方的48.81%,使用率太高。我院二联用药比率为30%多,使用率不及单联用药,从以往相关的研究报道来看,两联用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更为理想,应该加大两联用药的比例。我院在使用2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时,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方案。在2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中有2张处方为卡托普利+螺内酯使用不合理,因为卡托普利与保钾利尿药同用可能引起血钾过高。
[1]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即利用[J].中国药用,1996,7(5):215.
[2]张瑞霞,李俊兰.降压药的联合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33.
[3]杨宝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5.
[4]郭爱华.老年高血压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2,9(10):780.
[5]谢惠民.合理用药[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9.
[6]叶任高,陆冉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