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2010-06-15邢佑美
邢佑美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枣庄277100)
我们近年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2月-2009年11月我院肝病专科住院患者128例,按照2000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均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按文献[2]标准辨证为湿热毒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男性52例,女性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8.80岁。对照组64例,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19~59岁,平均40.00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支持、保肝等治疗,予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能量合剂、清开灵、维生素K、利尿剂、血制品,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茵陈蒿 30g,茯苓 12g,田基黄 12g,丹参 20g,虎杖 15g,大黄 10g(后下),栀子 12g,紫草 10g,金钱草 20g,木瓜12g,水红花子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共取汁600mL,分3次温服。3周1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调畅情志,进食易消化半流质和富含维生素饮食,禁食辛辣刺激及高脂高蛋白食品,严格卧床休息。
1.3 观察方法治疗前后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内皮素(ET)水平,并记录症状、体征。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疗效。TNF-α采取ELISA法,ET采用鲎试剂检测盒,ALT、TBI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4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2]制定。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各项检查指标下降或基本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未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和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LT、TBIL、TNF-α及ET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结果示两组指标均有改善 (P<0.01),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LT、TBIL、TNF-α及ET检测结果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LT、TBIL、TNF-α及ET检测结果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
组别治疗组(n=64)对照组(n=64)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U/L)632.06±204.04 66.36±67.80*△△695.94±279.96 460.65±235.61*TBIL(μmol/L)365.55±191.86 68.09±46.66*△△345.60±185.38 226.52±131.09*TNF-α(pg/mL)489.67±198.70 94.54±52.49*△△469.16±213.23 346.10±165.81*ET(EU/mL)1.16±0.50 0.27±0.17*△△1.39±0.51 0.92±0.39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为“急黄”、“瘟黄”等范畴,因感受疫毒,毒邪蕴结肝胆脾胃,加之饮食、过劳、情志不畅等诱因致湿热毒盛,弥漫三焦,肝胆脾胃受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关幼波教授明确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和“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的重要法则[3]。因此治当解毒退黄,化瘀凉血,理气建脾。本中药组方重用茵陈蒿为君,合虎杖、田基黄、金钱草以达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效;丹参为臣,合大黄、栀子、紫草、水红花子化瘀凉血,解毒退黄;茯苓理气健脾;木瓜温经活血,缓解药性过凉;甘草调和诸药。药理研究证实,虎杖与茵陈蒿、田基黄、金钱草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及保肝利胆作用;丹参、水红花子改善微循环,增强肝血流量,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大黄刺激肠道蠕动,排泄体内有毒物质,减轻内毒素血症,同时能疏通肝内毛细血管,增加胆汁排泄;木瓜能增强肝细胞周围酸性环境,抑制ALT释放,从而改善ALT指标。本观察显示,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具有保肝降酶、退黄的功效,疗效确切,应用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J]. 中医杂志,1992,33(5):39-40.
[3]关幼波.治疗黄疸的几点体会[J].中华内科杂志,1976,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