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06-13刘利群
张 辉,耿 煜,刘利群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明显增高,其直接危害是脑灌注压减低,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水肿是引起颅内高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脑损伤后脑内氧自由基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引起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和血脑屏障破坏,是导致创伤性脑水肿的重要因素。依达拉奉的化学名称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rrgl-2-pyrazolin-5-one),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辽河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于2007年1月—2009年6月加用依达拉奉治疗颅脑损伤患者40例,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伤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选条件:急性颅脑损伤;年龄20岁~70岁;无全身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年龄≤20岁或≥77岁;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肝病,谷丙转氨酶和肌酐大于正常值2倍;严重精神疾患、痴呆者;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有过敏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7岁~64岁,平均35.8岁;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6.4分±0.7分;闭合性颅脑损伤3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车祸伤29例,坠落伤 8例,其他损伤3例;经CT证实各类颅内血肿18例,广泛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1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弥散性轴突损伤 4例,开颅手术11例。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6岁~65岁,平均36.3岁;GCS评分6.6分±0.8分;闭合性颅脑损伤29例,开放性颅脑损伤 11例,车祸伤 31例,坠落伤5例,其他损伤 4例;经CT证实各类颅内血肿20例,广泛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 1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弥散性轴突损伤5例,开颅手术14例。两组资料在GCS评分、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损伤常规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抗生素防治感染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南京先声制药有限公司)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14 d。
1.3 预后评估 全部患者于伤后3个月采用GC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于治疗14 d后脑水肿根据颅脑CT扫描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脑水肿范围较用药前减少75%以上;有效:脑水肿范围较用药前减少25%~75%;无效:脑水肿范围减少25%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脑水肿改善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脑水肿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预后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两组病例全部完成观察,其中治疗组1例皮疹,1例肢体酸痛,1例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程度较轻,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创伤性脑水肿一般分为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两大类,但在创伤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往往是两类水肿并存。有关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目前公认有以下观点[1]:血脑屏障破坏、钙超载、氧自由基产生增加、脑微循环功能障碍等。自由基在颅脑外伤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Marklund等[2]已证实,脑损伤后有大量自由基产生,自由基可通过脂质过氧化、蛋白氧化水解、ATP耗竭和DNA破坏等作用损伤细胞,损伤的范围可以从细胞膜改变到细胞解体,并且直接的脂质过氧化破坏作用可改变血管的收缩能力,降低局部血流,加重组织损伤。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严重脑损伤后数小时内脑血流量下降,伤后24 h达高峰,引起广泛性脑血管扩张,脑血流过度灌注,脑微血管自动调节机制丧失,加重脑组织的缺血和水肿,脑水肿和脑缺血呈相关性[3]。依达拉奉的脂溶性高,易到达脑组织,对脑缺血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剂[4]。其机制主要是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和组织损伤。本研究在常规使用药物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后14 d后脑水肿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有治疗作用,并能改善预后,对颅脑损伤患者在改善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疗效。在依达拉奉治疗期间仅有轻度转氨酶升高、皮疹、肢体酸痛,临床应用安全。
从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中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减低植物生存及病死率,说明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在改善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一种选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良反应有皮疹、肢体疼痛、转氨酶轻度升高,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但在临床应用应引起注意。
[1]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89-95.
[2]Ikeda Y,Mochizuki Y,Nakamura Y,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a novel vitamin E derivative on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edema in rats-preliminary study[J].Acta Neurochir,2000,76:343-345.
[3]缪国专,张远征,卢英杰,等.兔脑外伤后脑灌注压高低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2):116-118.
[4]刘秀坤,董志.治疗急性脑梗死药物依达拉奉应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杂志,2005,32(5):3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