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未来世界强国的互联网如何发出影响世界的强音

2010-06-13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伍 刚

中国广播网,北京 100866

互联网是人类在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经走过40年历史的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人类不断创造丰富互联网的应用,同时,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命运。

目前全球有10亿人拥有计算机,全球共有10亿芯片、246HB存储空间,每秒产生7TB流量,耗费全球电能5%。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的扩张,使世界信息量爆炸式增长。

2006年全世界产生了161乘10的2 118次方的信息,可填满1 610亿个iPod音乐播放器。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大约3/4的数字化信息来自普通消费者。

2009年全球网民突破15亿、逼近16亿。网民每天点击互联网1 000亿次,链接到55万亿个网页,每秒发送2百万封邮件、31 000条短信。

预计2009年底全球46亿人拥有手机,全球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2个手机用户,而在发达国家,许多人拥有多部手机。预计2009年年底全球移动宽带数量将达到6亿,而固定宽带用户将达到5亿。全球手机增长375倍,移动手机与互联网融合加速,形成固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一体化,整个人类被互联网网于一个整体。

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3.38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中国网站总数已经达到了306万,中文网页已经达到了84.4亿页,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了42.3%。与此同时,我国7亿手机用户有1.17亿移动网民,随着3G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成为网络用户。而10年前,中国网民只有300万。

根据预测,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2.5亿人,达到2.62亿人,届时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将占世界的25%。全球网民将超过20亿。而WSIS(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所预期的目标是,到2015年,人类一半都是网民。

在中国,几乎每一秒增加三个网民,平均每分钟新增100个网民。中国网民数量从12年前的62万发展到2009年7月的3.38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25%,中国网民平均在线时间是美国人的两倍。从2000年~2009年,中文互联网用户大概增长了38倍,网站数量增长了20倍,中文网页搜索请求的次数增长了20倍,是过去5年增长的20倍。

1 全球网络舆论语境中呈现西强我弱局面

1.1 西方媒体垄断互联网语境话语权

据统计,全球讲英语的人口达17亿,说英语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40%,全世界多半以上的科技书刊和译著都用英语,全球开设国际广播电台的8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没有英语广播,开设中文广播的只有20个国家,互联网上80%以上的网页是英文的,中文网页只占12%。

2004年6月9日,人民网在主页头条位置推出《人民时评:中国媒体是谁的喉舌?》,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国际部的一位资深记者丁刚指出,目前我国媒体中某些网站和报刊不负责任的报道在起着“美国媒体传声筒”的作用,成为西方“垃圾新闻”的传播者。

丁刚以《人民日报》为例在去年某月作过一次统计。在国内一家著名网站上,这30天内有103条消息都是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101篇引用了《华盛顿邮报》,引用经常散布反华言论的小报《华盛顿时报》的也高达31篇,另外还有不少直接编译美联社和其他一些美国报纸的消息,已无法统计。

丁刚还到某门户网站的新闻主页发现国际新闻栏目下的10条新闻中,来自美联社的占3条,美国有线新闻网1条,《纽约时报》1条,纽约《每日新闻报》1条,根据美国媒体“综合报道”的1条,新华社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的消息各1条,另外还有一条是根据韩国媒体报道的。列入这家网站新闻主页最前面要闻的4条国际新闻无一是中国媒体报道的。丁刚此文引起网友热评,截至9日16时,跟贴已达374条。网友发表评论称赞此文写得好,指出:“文章所论非常重要,决不能让人民的喉舌成为美国之音。”

以政府禁令为由切断其他国家的即时通讯服务的微软“MSN切断门”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5月30日,微软官方网站宣布将不能为古巴、朝鲜、叙利亚、苏丹和伊朗等5国用户提供MSN接入服务,原因是这些国家被美国政府列入了禁止提供授权软件服务的被制裁国家。目前,古巴政府已第一时间就对微软公司切断古巴的MSN网络服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针对微软的这一举措,除古巴外,叙利亚、伊朗等国家都纷纷抗议,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在互联网“舆论阵地”上掀起了全国网民热议的浪潮。

今天的国际舆论和国际传播被美国主导,只要谁不服从美国的领导,谁就会被认为是美国的敌人,谁就会遭到美国控制的全球新闻传播系统和媒介平台的群起而攻之。或者是呼吁实施经济制裁,或者煽动民族/宗教事件,或者是以人权为借口在国际上孤立你。

现在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全球具有较大影响的媒体,如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许多新闻网站,不论从访问量到访问人群方面均可称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西方大国利用其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中的支配地位对别国进行文化渗透,甚至可以称其为“文化侵略”。

在信息社会,国际政治和社会政治生活事件被嵌入计算机信息网络之中,信息强国控制信息,左右国际舆论一边倒,易使正义蒙冤受屈。

1.2 境外资本纷纷入主中国互联网门户企业,给网络监管提出严峻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天新增网站近3 000家,其中大部分是体制外的商业网站,再加之外资大量进入我国互联网企业,都增加了网络监管的难度。

中国B2B研究中心2009年对外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外资控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外资过去十年在促进中国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也逐步从资本层面控制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各个领域。该报告提醒说,如果互联网产业的主流由外资控制,其影响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军队由外国势力操纵,引发的种种潜在后果将十分严重。

《中国外资背景互联网企业榜单》

VANCL 启明创投、IDG、软银赛富等 手机之家 PacificNet北斗手机网 IDG、高原资本等 京东商城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亚洲著名投资银行家梁伯韬私人公司莎啦啦 IDT 饭统网 日本亚洲投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CA-JAIC基金时尚资讯服务领域(3家)55bbs CNET Onlady CNET YOKA时尚网 IDG博客服务领域(2家)博客网 软银赛富、GGV 女性博客社区通用电气旗下投资机构Venrock and Peacock Equity、Azure Capital在线视频服务领域(5家)土豆网 IDG、General Catalyst、GGV、美国洛克菲勒家族 酷讯网 联创策源、SIG影风影音 经纬创投、IDG 我乐网 HPE、SIG、ASI、CID集 团、红杉资本、Steamboat Venture酷6网 德丰杰、德同、百度、软银投资、UMC Capital、和通投资、伊藤忠商社等SNS社交服务领域(4家)校内网 日本软银 51.com 巨人(美国上市公司)开心网 北极光 占座网 红杉中国IT传媒服务领域(4家)分众传媒 软银、鼎辉投资基金、美国高盛和欧洲3i等 计算机世界 IDG投资世通华纳国泰财富基金、鼎晖创投、华登国际、成为基金、霸菱投资触动传媒CDIB、TLC、Mustang金融证券服务领域(2家)金融界 IDG 中国投资网 美国律商联讯集团全资收购无线互联网与增值服务领域(2家)至德讯通 戈壁创投 58同城网 软银赛富网络安全服务领域(2家)金山英特尔、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英特尔投资基金等安全卫士360 红杉资本、高原资本、红点投资、Matrix Partners、IDG网络游戏服务领域(4家)完美时空 软银赛福 汉森信息 松禾资本盛大 软银亚洲SAIF 久游网Dragon Groove Inc、美国凯雷集团亚洲风险投资基金、中韩移动投资基金等婚恋交友服务领域(2家)世纪佳缘 启明创投 珍爱网 美国对冲基金BridgerCapital在线教育服务领域(2家)东方剑桥 启明创投、美国Ignition Parters 天才宝贝 智基创投、德同资本、CID

(参见:北京守望者博客 http∶//blog.cnr.cn/79438/viewspace-14155.html)

此前,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这其中也包括新兴的互联网产业。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具代表性的16家上市互联网企业有14家在美国上市,仅有2家在香港上市,外资在国内互联网“上下通吃”,以试图控制整个产业链。以电子商务来讲,无论是B2B、B2C、C2C等领域,还是各个分支应用领域,均有外资高强度参与,也形成了实际的全程控制。

从“微软关闭5国MSN事件”可以看出外资控制中国互联网的潜在危害,并批判了此前“互联网是没有国界” 的认识误区。

1.3 美国等组建网络战司令部引发全球网络霸权争夺战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域名与地址的监管便由美国掌控,美国掌握着互联网的主动脉。

不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支干线都要经过美国主干线,美国还掌握着全球互联网13台域名根服务器中的10台,只要在根服务器上屏蔽国家域名,就可以让一个国家在网络上瞬间“消失”。

早在2005年,美国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太空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领域,是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英国首相布朗说:“正如19世纪必须保卫海洋,20世纪必须保卫天空那样,21世纪我们必须要保卫网络空间。”

网络领域的军备竞赛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各大国纷纷加大对网络战争的研究,制定网络安全战略,组建网络作战部队,甚至成立网络战司令部,争夺网络空间的霸权。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009年6月23日正式下令组建网络司令部,网络战司令部成为与空军作战司令部、太空司令部平级的单位,由一名四星上将领导。美国在网络战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英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印度、朝鲜等国家闻风而动,都已建立成编制的网络战部队,韩国也准备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2009年10月5日,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哈马德·图雷(Hamadoun Touré)说:“下一次世界大战可能爆发于互联网上,而这种非传统战争也很难通过传统的外交途径解决,因为在网络上没有所谓的超级大国,任何一位公民都相当于超级大国。”在这场虚拟战争中,通过“僵尸网络”大军,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超级力量,这点从近期发生的大量拒绝服务攻击中即可略窥一斑。

图雷称:“到今年年底,我们将与全世界每个国家达成全球性协议,保护网民利益,不要成为网络上的恐怖分子,不要发动网络战争。”

2 营造与中国崛起相称的国际一流网络媒体舆论迫在眉睫

2.1 中国互联网兴起的国情背景:伴随中国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世界传媒大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建国之初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跃进为生机盎然、实现小康、走向富强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被世人公认是“中国的奇迹”。

到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日本,到2020年可能超过美国。

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近14,000倍,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目前已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从1993年起已连续16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

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

1952~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

中国已经是一个媒体大国,在媒体消费者的数量上,在全球遥遥领先。据专家统计,中国传媒产业2004年的规模为2 100多亿元,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4,200多亿元,5年增长一倍。据预测,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达4,752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将达5,314亿元人民币。

根据实力传播的预测,到2009年,互联网将跃居成为中国第三大媒体,其广告收入的数额将大于杂志、户外和广播广告收入的总和。

2.2 中国网络媒体已具备面向全球传播的影响力

10年前,网络上中国主流媒体的声音显得那样微乎其微,往往淹没在网络浩翰的海量信息中。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世界、关注时政的重要窗口,网络使每一个受众都成了影响舆论走向的重要支点。

自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一些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如千龙网、东方网、南方网、红网等访问量平均增长了9倍。截止到2009年9月,中国百度名列全球网站十强行列,腾讯、新浪进入全球网站二十强行列,超过CNN、BBC等西方传媒巨头网上排名。搜狐、网易、淘宝、优酷、开心网等进入全球网站百强。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多家重点新闻网站进入了全球新闻网站的百强行列(见表1)。

目前,全国具有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资质的网站达到196家,中央新闻网站影响力日益扩大,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积极做大做强,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力量。2008年,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在引领网上舆论中发挥了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提供了85%以上的网上时政类新闻信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日均页面访问量达到3.8亿,比2007年增长63%。在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等重大主题宣传中,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吸引了85%以上的网民。

中国位居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网站分布一览表

表1 (2009年10月5日据ALEXA网站统计)

到2007年底,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市值先后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企业跻身全球最大互联网企业之列。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超过30%访问量来自海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络媒体已成为对外说明中国,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

2.3 中国和平崛起迫切需要良好国际网络舆论环境

中国倍受全球瞩目,建设与中国综合国力相称、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国际媒体迫在眉睫。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发表声明所言,“近30年来,中国经历了非凡的经济转型,千百万人民因此摆脱了贫困。这的确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强调说,中国和印度两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8.5%,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有效应对了这场危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支稳定力量。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刊登文章说,中国近30年来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主导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革命。

美国投资专家罗杰斯预言,中国有可能在2025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奥尼尔则称,中国有可能在2027年前挑战美国的老大地位。

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了7%,未来3年的时候很有可能变成15%。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信息产业已经从新兴工业变成了第一支柱产业,我们正走在从互联网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道路上。

2009年5月14日,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天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四届联盟峰会上表示,互联网将成为全球经济下一个驱动力,而中国由于其庞大的网民数量和上网需求,有望成为全球互联网的中心。

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被世界关注,全世界都渴望听到中国的故事。

中国来到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社会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最终迎来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时代,中国文化角色倍受全球关注,建设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一流传播能力的国际传媒,提升国家软实力成为当务之急!

3 一个未来世界强国的互联网如何发出影响世界的强音?

面向未来,中国互联网传播体系如何为一个未来经济总量第一的大国和平崛起作好准备?

中国崛起需要一种健康的民族心态作奠基,在全球网络舆论传播体系中,中国互联网要发出与中国和平崛起相一致的和谐强音。

3.1 用全球化视角建树全球公认的标准语话体系

在融入现代国际社会过程中,公众对于透明的理解已经上升到基本权利的高度。在全球通和全球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网络地球村,需要我们用全球化视角建树全球公认的标准话语体系。中国的互联网新闻传播必须与国际接轨,同时又要成为一个思想创造者,用西方听得懂的语言去阐释自己的东西,以此与西方交流对话,打造自己的软实力。

3.2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创新中国特色的中国互联网传播体系

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平台的新媒体将传播视野带入全球,参与新媒体传播就必须有全球视野、参与全球对话、进入全球信息互动反馈体系。

网上最常用的10种语言分别为英文(29.4%),中文(18.9%),西文(8.5%),日文(6.4%),法文(4.7%),德文(4.2%),阿文(4.1%),葡文(4.0%),朝文(2.4%),意大利文(2.4%)。其中使用英文的网民占使用全世界使用英文人口的21.1%,这一比例自2000年底至今增加203.5%。使用中文的网民这一比例为20.2%,比2000年底增长了755.1%,是网上最流行10大语言中增长第二最快的,低于阿文2063.7%,但高于位于第3的葡文的668%。不过,使用阿文的网民占全世界使用阿文人口的16.8%。

现代中国需要一种能容纳全球化,容纳和谐世界价值观的民族主义,这是一个大国软力量的文化基础。

英国《卫报》这样评价,中国的互联网在真实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动员方面,起到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世界上的所有国家。

3.3 未雨绸缪,抢占下一代网络舆论制高点

未来下一代网络将对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乃至国防政治都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1)传感网掀起第三次信息浪潮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国家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由于其连接的是虚拟信息空间,因此只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联。

手机网连接人际世界,互联网连接虚拟世界,传感网连接物理世界——一张靠无数微小的传感器节点协同感知、自治组网的大网正在全球范围悄然铺开,人类有了遥感万物的IT手段。传感网因其更大的产业空间将会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由于其连接的是现实物理世界,其规模将会比互联网更大。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后,指示“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比1,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将是物物互联。

专家预测10年内传感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让感知信息在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各个地方,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及时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真正达到了人与人的沟通和物与物的沟通。

2)未雨绸缪应对下一代IPV6网络新趋势

2009年7月,互联网调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公布报告称,2013年全球网民数量将达到22亿,其中17%来自中国。报告数据显示,到2013年,全球网民数量将达到22亿,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巴西网民数将位于全球前五位。其中亚洲网民数量将占到43%,而中国网民将占到全球的17%,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

下一代互联网正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目前全球新一代互联网IPv6的流量带宽只有10Gbps,中国已拥有全球约50%的IPv6流量,第二位的是日本。中国和日本加起来大约有90%的全球IPv6流量。所以韩国2~3%,欧洲2~3%,美国2%。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们上网速度会更快,会有更多装置具有上网功能,上网界面也会多样化。

3)积极探索高速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2005年有一份报告指出,世界正进入人类历史上第二个“迁徙时代”,全球共有19.1亿移民,表面上的人口迁徙加剧了人类劳务、技术、经济乃至文化、思想的迁徙,与此同时发生的是,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迁徙,全球互联网偕经济全球化将人类带入一个新传播时代。

无线城市、3G技术,带来了人们随时随地随取所需的新的媒体平台的时代。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记者开始成为多媒体、全媒体移动记者,出去采访能摄影、写文章、拍视频,发到网站上,放到电子阅读器上,编发到报纸、手机上。

技术革命带来了传播的时空变化,原来我们是日报,我们现在是秒报、秒台,互动多元传播,对传统传播的时空全面解构。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未雨绸缪,从源头、渠道、终端做好充分准备!

3.4 充分适应网络巨变时代,做好信息海洋的领航者

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说过,只有最充分地适应时代的人,才能勇立潮头、成为时代的领航人,引领时代。面对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工作者,如何适应这个急速变革的时代?必须充分尊重网络媒体诞生发展的规律,认识网络媒体、学习网络媒体、扶持网络媒体、驾驭网络媒体、运用网络媒体、引导网络媒体。

谁掌握了核心技术引擎谁就掌握了敲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用最好的技术来武装的最新媒体联盟会形成全能载体的绝对优势。

要敏锐地把握下一代网络运行规律,要善于担当新一代网络的导航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互联网在未来世界网络舆论体系构建中占据重要一极!

[1] 萧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 许榕生.网络媒体[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1999.

[3] 杜骏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东鸟.网络战争[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9年5.

[6] 仲志远.网络新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 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北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9] 中宣部新闻局.实践与思考:新闻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论文集[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

[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编.互联网新闻宣传业务读本[M].北京:五洲传媒出版社,2003.

[11] 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3] 张咏华.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4] 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5]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重大主题网络新闻宣传研讨会大会发言论文.北京:2008,10.

[16] 朱海松.第五媒体.手机媒体 手机媒介化的商业应用思维与原理.广播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17] 张小罗.论网络媒体之政府管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8] 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 《新技术 新媒体 新格局:大众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2008年11月21-23日

[20] 吴旭.为世界打造“中国梦”——如何扭转中国的软实力逆差[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

[21] 程东升.李彦宏的百度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2] The MacBride Report:Many Voices,One World,Paris :UNESCO,1980.

[23] Joseph Straubhaar & Robert LaRose,Media Now:Communications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Age,2/e, Thomson Learning,2000.

[24] Kikinomics: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by Don Tapscott and Anthony D. Williams,2006,Portfolio.

[25] Alan B.Albarran: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edia,Thomson Learning,2002 Second Edition.

[26] Yahya R. Kamalipour:Global Communication, Wadsworth Group,2002.

[27] Martin Lindstrom,Tim Frank Andersen:Brand Building on the Internet,1999.

[28] Reese Schonfelf:Me and Ted Against the World,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Inc.USA 2004.

[29] Chris Anderson:The Long Tail,2006.

[30] Martin Lindstrom,Tim Frank Andersen,Brand Building on the Internet,published by Hardie Grant Books in Australia in 1999.

[31] Nicholas Baran,Inside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Revolution,by The Coriolis Group,Inc. 1995.

[32] W.Chan Kim ,Renee Mauborgne BLUE OCEAN STRATEGY 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the Competition Irreleva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33] Byron Reeves & Cliffor Nass The Media Equation CSLI Publications,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34] Jacquelyn Cefola,Dale Neef and Tony Siesfeld, The Economic Impact of Knowledge, Butterworth-Heinemann.

[35] David A. Vise The Google Story,Bantam Dell Publishing G ROUP,2005.

[36] Robert S. Fortner,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3

[37] Iain Williamson,Will the Internet be a Panacea or Curse for Business and Society in the Next Ten Years? Productive Publishers ,P.0,1996.

[38] Paul Messaris,Visual Persuasion The Role of Images in Advertising,Sage Publications,Inc.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