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口腔溃疡治疗方式疗效比较
2010-06-11周振邦
周振邦
口腔溃疡,又被称之成“口疮”,是在口腔黏膜上形成一系列的表浅性溃疡,其直径一般从1 mm至10 mm左右、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凹入、周围呈充血状,刺激性食物会引起疼痛,普通患者1~2周内自己痊愈。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时溃疡部位疼痛,往往妨碍患者日常饮食,大部分患者能够自愈,但是病情严重者若持续长时间不治疗,则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诊口腔溃疡患者100例,发现病情48 h之内会诊,溃疡面直径为3~5 mm,发病部位为上下唇内侧黏膜。患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患者中没有重症口腔患者、贫血等特殊疾病,1个月内没有使用过皮质类固醇和任何免疫调节剂,24 h内没有使用过镇痛药物。
1.2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评价试行标准[1]。痊愈:口腔溃疡终止复发达1年以上;显效:一般在用药后3 d内溃疡达到愈合,充血、疼痛和水肿的部位消失,其总间隔时间延长,总溃疡个数减少;有效:一般在用药3 d内溃疡缩半或更多,充血、水肿明显减退,疼痛感觉基本消失。6 d内溃疡基本愈合,充血、疼痛和水肿的部位消失,其总间隔时间延长,但总溃疡个数未减少,或总间隔时间未改变,但总溃疡数减少;无效:一般指6 d后溃疡面积、充血、疼痛和水肿的部位无明显改善,其总间隔时间和总溃疡数都无改变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将此口腔溃疡病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成四组,对照组中25例,使用维生素10 mg,每天分3次口服。治疗组分为3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甲:维生素C,采用维生素C药片5片,磨成粉末,均匀涂抹在患处,紧按5 min,6 h/次,3次/d。治疗组乙:甲氰咪胍,将甲氰咪胍1到2片研磨成细粉,用棉签蘸药粉涂于溃疡面上,10 min内不要饮水,2次/d。治疗组丙:云南白药,使用云南白药粉,先用淡盐水将患者口腔清洗干净,然后用棉签蘸药粉涂于溃疡面上,3次/d,临睡前增加1次,并使每次药粉保留在创面上的时间保持在半小时以上。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三组的疗效比较如下(见表1),各组与对照组间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对照组和3组治疗组疗效对比(例,%)
治疗一个疗程后审查疗效,其中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4%。随访3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37.5%;治疗组甲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4%。治疗组乙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12%。治疗组丙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随访3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4%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3组治疗组作用时间对比(±s)
表2 对照组和3组治疗组作用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红肿消失(h)疼痛消失(h)能进食(h)溃疡消失(d)复发人数(例)对照组25 3±0.6 3±0.5 4±0.4 6±0.2 6治疗组甲 25 2±0.2 2±0.5 3±0.2 3±0.1 1治疗组乙 25 2±0.7 2±0.3 3±0.3 3±0.4 3治疗组丙25 2±0.4 2±0.7 3±0.1 3±0.5 1
三种口腔溃疡治疗方式(维生素C、甲氰咪胍、云南白药),在口腔溃疡的治疗中疗效都比较明显,治疗各个组各阶段组内各项数值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经过数日对3种药物的观察,总结如下:维生素C,本身是一种酸性药物,唾液经其局部刺激,由腮腺大量的分泌。溶菌酶是唾液的主要组成元素之一,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同时羟化酶经过维生素C的刺激能促进其活性,从而促进胶原蛋白及细胞间质合成。所以对溃疡有减轻疼痛、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的作用。甲氰咪胍,甲氰咪胍是一种高效的选择性H2受体颉颃剂。H2受体不仅仅局限分布于口腔,也广泛分布于淋巴细胞表面。张碧芳[2]、李秉琦[3]等医生曾对甲氰咪胍调节组织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对免疫应答的其他作用进行了研究,证明甲氰咪胍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广泛作用。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是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滋养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以及抗炎、愈伤等作用。因此,在口腔溃疡部位涂抹云南白药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加速血管的生长及结缔组织增生,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1]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的试行标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3):234.
[2]张碧芳.稀盐酸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观察.中同校医,2003,17(1):61.
[3]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