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试水“网络直播”
2010-06-09学博
文 学博
对于那些已经没有机会看到的经典版本的经典话剧,“网播”版本着实解决了这一困扰,现在我们再想去看人艺老版本的《茶馆》、第一批主创人员上演的《恋爱的犀牛》,恐怕也就只有通过网络这唯一的手段了。
不久之前,话剧圈里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新鲜事——北京人艺首次对实时演出剧目进行网络全程直播。借助门户网站的网络直播,话剧《关系》在人艺实验剧场上演的同时,除了现场的200多名观众之外,还有数万名观众也在同一时间欣赏了这部作品。一时之间,话剧的网络直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叫好又叫座
从首次话剧网络直播的反馈看来,这次网络直播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主创人员及通过互联网观看话剧的网络观众都对网络直播非常满意,另外,其宣传效果也着实可观,据说在直播当时5万观众同时在线观看,这恐怕是任何一部剧场话剧都没有产生过的巨大影响力。
话剧《关系》的导演、演员等多位主创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这次试水“网络直播”确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是作为一种趋势,话剧理应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传统形式。基于这种思路,采用网络传播的方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人艺作为老牌话剧品牌,这次却成了勇于尝试“网络直播”的第一个,更见其果敢和魄力。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关系》的海报。
在选择网络直播的形式之前,曾经有一些质疑的声音:网络直播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观众对现场观看话剧的热情,甚至分流本来就已经不太客观的话剧欣赏群体,影响到话剧演出的销售,对此,网络直播直接而有力地证明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线网络直播同步进行的观众观赏民意调查显示,通过网络直播对话剧产生了浓厚兴趣的观众占绝大多数,很多观众都表示,有了此次网络观赏经验,以后将会考虑到现场去观看话剧。
事实上,这也符合了推动者的初衷。话剧市场最近几年的发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日渐火爆,但是大多数话剧是基于娱乐和时尚元素的内容,而具有长期积淀魅力的经典话剧正在逐步淡出观众的视线。通过网络直播,可以拉近话剧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产生互动效应,让更多观众对其有所了解,从而走进剧场感受话剧的魅力。
虽然互联网视频点播业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网友所支持,但是通过互联网直播观看话剧,恐怕还是少有的尝试。能够在第一次试水中就取得如此的效果的确很成功,试水只是第一步,借助网络,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已经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换瓶装酒啥滋味
严格说来,网络直播的话剧并没有对其艺术形式产生改变,话剧还是话剧,只是观看的方式不同了,就好比酒还是原来的好酒,但是换了瓶子之后,会不会有啥味道上的变化呢。
其实在话剧的网络直播中,所有产生的变化最后都可以总结为一点,那就是观看的人更多了。好在观众们看网络直播的话剧不是围坐喝粥,不用担心分享的人太多会影响到自己那一份的质量。
从网络观众的留言反馈来看,网络直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熟悉话剧演出的观众应该有所了解,话剧最大的魅力,是来自于舞台与观众之间近乎于零距离的交流方式,这使观众可以现场感受到演员在舞台上所散发出的强大张力,使观众可以置身于戏剧当中,这才是其精华所在。基于此,借助互联网的视频直播要逊色不少。对于这一点,网络直播的推动者似乎也有所考虑。
主创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络版的话剧本身就是话剧演出的精简版,是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其内容,而对于希望得到更多现场感受的观众,这种形式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此看来,网络直播是让多数人可以“试用”一下,“尝过”之后再真正“购买”。网络直播其实不能算是话剧传播的一种渠道,而是把话剧产品打成了小包装的“小样”。
放大镜还是过滤器
如果套用物理学的思维方式,话剧作为舞台上的一种艺术形式,经过多个环节的传递之后,到达受众面前时,其内容和艺术含量都会有所损耗,而这样的损耗应该怎样弥补?
从广义上看来,网络视频播放的业务可以承载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而上面所提到的损耗问题,也存在于所有的艺术形式之中。有专家认为,能否解决好网络视频传播中艺术性与网络化兼容的问题,是艺术表现借助网络传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网络直播不一定只会使视频转播内容的艺术性衰减。事实上,正是由于网络转播所产生的距离感,也就更容易使制作者在拍摄技巧和手法上加以运用,从而产生一定的弥补,当然,这也只是弥补而已。与网络传播带来的广泛普及效果相比,网络视频传播给艺术形式造成的损失理应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网络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
举例而言,郭德纲的德云社能够达到今天的火爆程度,网络视频在其中的推动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现如今,没听过德云社相声的人稀有程度已经和没吃过猪肉差不多了。但是,真正又有几位观众是肯掏几百元、上千元去听天价相声的?其实大部分听相声、喜欢相声的观众,最直接的获取渠道就是通过网络。各大视频网站间转载的段子再经朋友之间口耳相传,造就了德云社和传统相声今天的火爆。德云社之后,相声段子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蔓延网络,同样是剧场艺术,同样是传统艺术,相声能借助网络传播获得成功,谁又能说话剧就不能呢?
网络直播话剧的新形式使网友与话剧“亲密接触”。
点燃谁的激情
面对新的形式,网络直播的话剧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围观”,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其中“跟风”的比重颇大,新鲜事物有其天然的生命力,而当事物不再新鲜,其吸引力便有可能大打折扣。话剧市场上的繁荣仍然是要依靠娱乐内容为市场有力的牵引力,“网播”版本在推广中蕴含的含金量一时之间恐怕还难以有效转化成直接效益,但是对于视频点播类服务而言,“网播”话剧却为业务推广开辟了新的蓝海。
从一开始简单的视频转载到拍客横行,再到现在许多准专业人士精心制作的视频短片分享,视频类服务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强大,而对于广大受众需求的不断扩大,话剧这种颇为“有文化”的艺术形式也极有可能成为广大网友新的兴趣诉求点。对此,笔者有切身体验,对于那些已经没有机会看到的经典版本的经典话剧,“网播”版本着实解决了这一困扰,现在我们再想去看老人艺版本的《茶馆》、第一批主创人员上演的《恋爱的犀牛》,恐怕也就只有通过网络这唯一的手段了。另外一方面,更为可观的是,网络中还蕴含着巨大的商业空间,老郭的大型单口相声《济公传》曾被优酷网进行连续8天的网络付费直播,每个IP每场收费10元。由此来看,话剧卖网票也不是不可为之,其效果则可能是一箭多雕,其前景究竟如何,我们共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