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010-06-08温晓凤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语文

温晓凤

【摘要】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地与学生沟通情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的调动学生的的情感,使之稳定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上。

【关键词】语文;教材情感;学生情感

我们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传递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是老师。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能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善于借助脸部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感染学生,运用语调节奏等以情传情。语文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的情感随着教材的感情起伏、推进、延续的过程。情感像一条彩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情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教材、老师和学生。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语文学习特别重要。

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感情。他们的心理特点是: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正是因为初中生的情感丰富且容易外露,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的调动学生的的情感,使之稳定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上。这样,就能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乐学”的情境。正是在这种情景中,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这种情景的长期感化和熏陶,逐渐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学生这种情感的形成需要探求、再现、转移、重建四个阶段。

首先,吸引学生注意,主动探求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自选教材内容,采用“茶馆”“书场”等教学形式,讲故事,谈轶事,论古今,纵横几万里,上下五千年,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多领导学生举办一些比赛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学生的兴趣一旦产生,他们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初中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只要老师正面多鼓励,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点拨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们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们就采用了分角色对白的形式,抓住里面的菲利普夫妇于勒的语言描写,由此他们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也由学生尽情发挥,尽情演绎,从而把握住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唯利是图的关系便迎刃而解了。

其次,培养学生能力,积极在现情感。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通过学生的耳、眼、鼻、手、脑等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课下让学生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在班上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创造性得到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

然后,鼓励学生求异,尽量转移感情。材料中的情感再现,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但是能否“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让学生的学习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能发展上去。既要理解掌握,又要活学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教育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稳定的心境去面对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感的引导不是老师解说的,而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感悟的。

在教学《变色龙》时,大家都对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投去了嘲讽的一笑,可笑过之后,我们逐步分析“变”的社会背景,内涵,从而到现在社会上的变的作风,涉及了腐败,弄虚作假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样,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联系实际,分清黑白,辨别善恶。

最后,激发学生创新,重新创建情感。学生是学生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应该从欣赏中实现的。欣赏课文是方法,品味生活是目的。不错的,“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为了进行情感补偿我们应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在社会中去体会百味人生,去发现身边的真情故事,运用课本中的描述方法,运用学习的生动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不仅成了欣赏的主体,也成了一个创作的主体了。如在教《死海不死》一文时,先准备一只烧杯,一根玻璃棒,一柄汤匙,一碟食盐,一只鸡蛋,让学生想办法使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然后带着疑问自己去读文章获取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热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把课上“活”。如教《天上的街市》,引发学生想象:天上的街市到底怎样“美丽”?街市上的物品“珍奇”到什么程度?在作文课上,让学生做畅想作文,学生思维活跃。如环境污染得到根治,海水变蓝,地球变绿,空气更加清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始终带着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趣从事学习与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感到骄傲。”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情感的陪养,不但使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而且还提高了思辨能力,感受事物的能力逐渐提高,触及事物能从多角度去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尝试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最重要的是在情感教学中陶冶了情操,学会如何做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猜你喜欢

语文
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