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线造型语言

2010-06-08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线条特征

肖 迪

【摘要】本文从中国古代雕塑中“线”的特征和审美价值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古代雕塑线造型的演变规律做粗略的分析,最后总结得出中国古代雕塑的线造型存在的形式和特征,以及这种特殊性给当下艺术创作思路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雕塑;线条;特征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的造型艺术舞台上,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都展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从早期的青铜器到汉唐佛教雕塑,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独特的线造型特征。

一、线的原始意义和功用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很多条目,其中一条:“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是能与视觉艺术中运用的线相关联的解释。

线,是视觉艺术的初始形式,在抽象艺术里被称为“第二元素”,即点相对的结果,线的张力即是在点的基础上的艺术形式的延续。作为直观意义上的线,它是一种具有一定长度,而可以忽略其宽度与粗细的客观对象。那么,根据线的生成原理,雕塑上的线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雕塑自身实体上的线,包括动态线和结构线以及装饰线等;另一类是雕塑自身实体与外部空间的分界,也就是轮廓线。线的造型意味,形式意味,抽象意味以及由于它的变化所传达的不同的心理感受,赋予了看似简单元素的线条丰富的内涵,显示了线的特殊价值。

在造型艺术发展史中,线有着独特的功用。无论是倾向具象或者抽象的传统雕塑,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以意写形-线的萌芽期

根据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的描述,“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中国雕塑史的开端应早于绘画史。

1.原始模仿

原始艺术中的题材大都是狩猎、祭祀、舞蹈等为主的生活场景,原始艺术中线的运用的最大特征是简洁明了、粗犷奔放。所描绘图形也只表现基本形,甚至抽象化和符号化,运用概括夸张、生动奔放的线条,均衡对称的构图来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原始的感性的美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它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创造美的活动。这种有目的的感性美的形式能引起人们的愉悦或者向往美好的感情。

2.青铜纹饰

远古时期的中国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相对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同样也形成传统并且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透过历史的悠远,青铜艺术的光芒依然不减。宝鼎是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属于民族的图腾才有资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镌刻铸造在宝鼎重器之上。

虽然商代遗物中铜器不是很多,但从仅存的几件遗物中,仍然可以清晰的看到远古时期令人震撼的线条之美。大部分器物都装饰有花纹,以表现技法而言,有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数种,以细线刻最为常见;以构图手法而言,有写实的造型、抽象的图案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写实作品;以纹样内容而言,主要有兽面纹、夔纹、虎纹、鹿纹、鸟纹、龟纹、鱼纹、蝉纹、龙纹、蛇纹、人首纹、目纹、云雷纹、勾连纹、圆涡纹、圆圈纹、蕉叶纹等20多种。奇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不仅反映了中原文化对江南地区的影响,也凝聚了土著居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

周鼎上的纹饰主要由饕餮纹和云纹所组成,以饕餮为中心,云纹环绕其周围。饕餮,古朴奇拙的雷纹等纹饰极大地从具象的模拟中解放出来,展示了净化的线条美、抽象美。商周青铜器浮雕对线的运用,使雕塑结构与平面的线两者结合起来,面中有线,以线概括面,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线面结合的启蒙。

三、得意忘形-线的审美观的初步形成

老庄哲学讲“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这其中最关键的字是“忘”,只有忘“形”,才能得“神”。后来王弼将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发展成“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这种重神轻形、重意轻象的美学理论深刻影响了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

1.秦俑汉雕

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意象性。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它是工艺美术品的装饰手段,这是塑绘不分的主要原因,也是线刻和平面性浮雕——画刻高度结合的中国式造型方法特别发达与持久的主要原因。中国的意象雕塑在秦汉的陵墓雕塑上有鲜明的体现。许多巨大的石块上面只刻了一些简单的线条,但就是这些简单的线条就把栩栩如生的鱼、牛、羊生动刻画了出来。

画像砖中最常用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是“平面浅雕塑”,其一般做法是在印模压印出的凸起却细腻平整的画面上再加刻阴线,勾勒出画像的细部,穿插其中的面和线使造型形象丰富而生动。对中国雕塑艺术而言,作为造型语言的“线”的大量运用,是富有审美表现力和民族气质的特点。东汉的墓室石刻艺术,突出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浮雕艺术的基本面貌。尽管它在内容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雕刻技法或手法却变化较多,或剔地平雕阴刻,或剔地浮雕阳线,十分注重线型的凹凸处理,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和聪慧才智。

除汉画砖外,西汉的石刻艺术也非常夺目,简练的线条缺刻画出雄壮的气势。霍去病墓与张骞墓前列置的石雕是目前可考的中国最早墓雕艺术精品,尤以前者为最,“马踏匈奴”石雕的造型处理,通过线刻示形的作用,呈现出线性表现的重要特征。使浮雕和圆雕浑然一体,加强了雕塑整体的气势贯通。在这里,线比立体块面具有更大的灵动性和流动感,通过雕刻线条的运用,浮雕和圆雕结合一体,带给人以巨大的力量感、运动感和扩张感,体现了强盛的大帝国时代大气磅礴的民族性格。

四、形神兼备-线的品评标准的成熟期

隋唐五代是线的成熟期,线条自身的规律性及审美意味都有所增强。隋唐时期的雕塑以线造型的特点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线与体积的结合上技巧十分娴熟。唐陵石刻中的线总是把刚劲挺拔隐化在饱满壮丽之中,或明显或微妙地显现为外向的弧,几条向外凸出的弧线构架出雕刻的形体,其间涌动着雄壮、大气的张力。与突出团块、光影效果的雕塑造型方法相比,突出线条作用是一种概括性极强的造型方法。

佛教艺术的传入给中国的雕塑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发展了中国雕塑艺术中线的元素,这主要是由于画家参与佛像范本的创制。唐代雕塑艺术也因此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五、小结

雕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与线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中国古代雕塑还是现代雕塑,不难发现线条的运用是无处不在的,与表达情感需要息息相关。古人云: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线”在现代雕塑中被更多的运用,我们可以在城市雕塑中发现艺术家们综合了线刻与圆雕结合的手法,不难看出当代雕塑家对线条的重视。线作为传统雕塑中的辅助性的造型语言演变到现代雕塑中不可缺少造型因素,使得雕塑的发展更加丰富,开阔了雕塑的审美视野并对实际的创作产生积极影响。雕塑艺术发展到今天,不论是在形式、材料还是造型语言上都有很大突破和创新,相信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会使中国古代雕塑的传统线造型特征得到理性的传承和发扬,这不仅是雕塑艺术多元化的需要,也是丰富世界文化语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雕塑史》梁思成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第一版

[2]《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线的艺术》邱振中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版

[3]《线——中国抽象的基本语言》文/李旭.东方视觉http://www.ionly.com.cn

[4]《装饰雕塑——创造精神的永恒世界》王琳 乐大雨编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第一版

猜你喜欢

线条特征
空中翱翔
抓特征解方程组
精致线条
线条历险记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