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越狱》中游走于价值观两端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
2010-06-08林夏
林 夏
【摘要】本文关注电视剧这一影视艺术形式,锁定美国电视剧的成熟发展,并以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的美剧《越狱》为分析对象,从文化研究角度浅析美剧《越狱》中游走于价值观两端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找出该美剧在中国这一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国度里引发观众共鸣,达到电视剧文化心理普世效应的原因,以期为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越狱》;价值观;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普世;文化
2005年8月,美国福克斯电视网播出一部节奏紧凑、悬念迭起、逻辑缜密的电视剧《越狱》。制作播出四年后,这部在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剧于2009年5月走完了四季并划上句号。在此期间的众多美剧中,有围绕家人朋友身边人事展开叙事的《绝望的主妇》、《绯闻女孩》和《实习医生格雷》,但他们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言语让不能将英文学成母语水平的广大中国观众的眼睛几乎不能离开中文字幕;还有注重表现科幻想象特色的《英雄》、《邪恶力量》和《迷失》,但他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时常将中国观众拉到遥远的虚幻世界,有时甚至让错过某个细微情节的美剧迷完全摸不着头脑。只有《越狱》这部剧在中国掀起的美剧浪潮超过期间的任何一部。《越狱》有精巧的故事结构让中国观众欲罢不能;有精炼的人物语言,让异国异文化的中国观众不会过多地烦恼于语言带来的视听产品的文化折扣,还有为大众所熟知的越狱救赎类经典题材,契合中国观众对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膜拜心理。综合这一切因素的美剧《越狱》迅速拉近了和中国观众的距离,在众多美剧中脱颖而出。笔者将从文化研究角度分析该成功跨文化传播的美剧怎样达到电视剧文化心理的普世效应。
1、个体主义
东西方有这样一对常被学者们加以对比的观念。对于宇宙,中国人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整体,所有的部分在宇宙的整体中无始无终地循环转变。而延伸到行为层面,可以看到中国人有重视整体、重视集体的传统价值观,我们强调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与依赖的;然而西方著名的原子观却强调宇宙是由无数单独的成分构成,于是在行为层面上,西方人自然强调的是个体主义价值观念。中美两国文化中最显著的差异,简言之,就是集体和个体的差异。在美国,这个年轻国家的建立过程便是他们文化价值观发展由来的历史根源。以摆脱和逃离为初衷而建立的殖民地,必定将会是一个以自由和民主为追求目标的国家,而这种由历史起源的个人独立的精神也一直深深影响着此后的美国民众。美国人自小就崇尚不受约束的个人自由行为,认为个人利益是高于集体利益的。孩子们被灌输的是勇于竞争的个人主义思想,只有在竞争中实现自我利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集体的利益。在《越狱》中,在确信哥哥林肯被陷害入狱后,弟弟迈克尔只身入狱,步步为营、排除万难地展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营救哥哥的计划,美式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从电视剧第一集中那两声故意抢劫银行的枪声中,就在观众的脑海里弥漫开来。追求正义和自由的越狱神话就此开始。
2、集体主义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多么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式作品里,在越狱计划的展开过程中,我们的主角迈克尔也不得不借助身边人的帮助,一步步地排除困难,走出困境。这正好对应的就是我们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中国,儒家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儒家思想主张个体应服从集体,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体应顾全集体,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强调团结与合作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从价值论角度出发,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和谐,认为万物之间关系的润滑剂是和谐,因此我们习惯使用间接的方式交流观点和情感,倾向于避免冲突,也就是对应人类学家霍尔所说的高语境文化。强烈的集体归属意识有利于集体的管理。自小接受的集体意识教育,让我们学会相互帮助、共享成果。 我们看到,无论是多么凶险恶毒的囚犯,在加入迈克尔的越狱团队后,也不得不为了共同的越狱目的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听从于迈克尔的安排。
3、游走于价值观两端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
然而这些邪恶的囚犯们并非就能安心全然服从这个团队,他们游走在矛盾的状态中。第一季第六集中,当迈克尔为了有足够时间去打通监狱内部中的一面墙而关闭制冷系统使得监狱热成蒸笼后,监狱的暴动在的煽动下,如预期般顺利地进行着。当帝博格意外加入越狱团队并被迫遵从迈克尔坚持不杀狱警的要求后,在释放了发现越狱计划的狱警后,邪恶的帝博格还是一片混乱中将其杀害了。这种个体主义和团体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当下的美国社会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共同利益,团体必须控制个体成员的行为。
结语
正如就像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无论是集体与个体、和谐与冲突,还是整体与部分,中国哲学认为,万物都有其对立面,然而并非全然的二元对立。从佛教和道教的学说中,我们也能发现有趣的现象。佛教认为,“无我”状态的实现即意味着自我对万物的全面认识;道教以为,“真知”的获得是通过个人修为而获得的自我解放。换言之,我国对自我的重视也不亚于西方。集体与个体不是一种静态的关系,而是相互转变,相互包含的。我们应视集体与个体为一体的两端,中国文化倾向于集体的那段,而美国文化倾向于个体的那段,这之间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每种文化价值观内部的差异得以理解包容,而变化也在时刻发生。美国人开始接受自我的限制,融入集体,而中国人开始让集体的边界更加灵活,鼓励自我的创造力。而中美之间所谓的集体与个体主义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也就不那么绝对,而是很好地游走在价值观整体的两端。于是在《越狱》中,无论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体主义价值观,都是普遍能被观众接受并认可的。这种游走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之间的人物和剧情处理方式,便地达得了文化心理的普世效应,自然成为该美剧成功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拉里.A.萨默瓦,查理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罗杰.迪金森,拉马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奥尔加.林耐.受众研究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王宁.全球化于文化: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陈犀禾.当代美国电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