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2010-06-08准,章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者协整流动人口

陈 准,章 思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统计的流动人口不同于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主要指农村流动人口,包括两个方面:半年以下的人户分离的人口与半年及半年以上常住人口的总和。

目前有关流动人口的统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进行的几次人口普查中又很少涉及到流动人口统计,加之大部分省(市)还是从近几年来才开始进行流动人口的统计,统计时段不长,说服力不够强。为了研究区域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关系,从数据可得性与代表性角度考虑,笔者选取了上海市1990~2007年的流动人口[1]作为研究对象。上海市作为我国大城市之一,流动人口数量位居全国前三位,并且流动人口中很大比例来自农村,因此其检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与流动人口数据难以获得相比,地区粮食产量这一数据可以通过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中找到。假令农村流动人口为X,区域粮食产量为Y,可以建立二者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同时为了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对区域粮食产量(Y)与农村流动人口(X)进行对数化处理,各自取其自然对数,即 LY=LN(Y),LX=LN(X)。具体数据见表1。

2 区域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实证分析

2.1 相关系数分析

运用Eviews6.0对区域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进行相关分析得知,二者的对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927 2。由此可以看出,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为负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农村流动人口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负,二者变动方向相反。

2.2 单方根检验

为了考虑区域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的长期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先进行单方根检验,用LY(1)与LX(1)分别表示LY与LX的一阶差分,通过Eviews6.0做出各自折线图,可见LY(1)与LX(1)都是在0均值上下波动(图1)。

表1 上海市历年粮食产量(Y)与流动人口(X)统计表

图1 LY(1)与LX(1)的折线图

各个变量的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将各个序列ADF检验统计量与相应的临界值比较容易得出,原来序列的LY与LX都是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序列LY(1)与LX(1)均平稳,由此可以判定LY与LX为一阶单整序列。

表2 序列LY、LY(1)、LX和LX(1)的ADF检验结果

2.3 协整检验

单方根检验表明,区域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EG两步检验法与Johansen协整检验法。本处采用的是EG两步检验法,即对LY与LX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协整方程为:

LY=10.177 72-0.861 693 LX

令E表示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对协整方程残差项进行单方位检验。由于检验统计量为-3.334 0,小于0.01显著水平时的临界值-2.717 5,可以认为估计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进而得出序列LY与LX具有协整关系,即区域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存在长期关系。

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说明区域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因果关系,此处对两个变量作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其检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可以得出,不拒绝“LY变动不是LX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而拒绝“LX不是LY变动的格兰杰”的假设,即农村人口流动是区域粮食产量发生变动的原因,不是区域粮食产量变动而影响农村人口的流动。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对粮食产量与农村流动人口进行的定量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上海市粮食增产与农村流动人口总数之间存在矛盾。由前文的相关性分析、单方根分析、协整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流动人口总数与区域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粮食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很可能就是农村流动人口增加的结果,并且这种趋势不是短期、暂时出现的偶然现象,而是具有一定的长期性的现象。具体而言,就是由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变动使区域粮食供给与需求机制发生变动。

首先,从粮食生产者角度来看,就上海本身流动人口而言,流出人口远远小于流入人口,并且流出人口中有可能存在极小部分的农业生产者,但大多数为非农业生产者,这些人口的流出其直接后果是致使上海市粮食需求量的减少。与此同时,由于流出上海的人口中也有少数的农业生产者,这样使得粮食供给也减少;另一方面,伴随着流入上海市的人口逐年增加,这部分人口也会产生一些必要的需求。此时针对上海原有农业生产者而言,虽然粮食需求量会增加,粮食价格也会上升,但是与传统的农业相比,从事为流入人口提供相关服务的第三产业等更加具有比较优势(从国家统计局2007年对上海农民收入结构调查情况可知),这样就会使上海本身为数不多农业生产者的数量进一步下降,进而影响区域粮食产量。

次之,从农田面积的角度来看,上海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基于比较利益的原则,上海市本身农业生产者一部分存在外流务工情况,一部分可能会放弃比较利益较低的农业生产,而转行进入比较利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在这种背景下,农田势必会被人轻看,甚至存在被抛荒、遗弃的可能性,最终结果是本身为数不多的农田面积缩水。同时在流入人口中大多数从事的是第二、第三行业,很少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就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与粮食生产有关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业用地的增加,农用田地的面积进一步减少,最终间接影响粮食的整体供给。

最后,从粮食质量角度来看,农业生产历来是一种精耕细作的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要在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前提下才可能保证产量。而面对农业生产者数量减少与农业生产处于比较劣势情况下,上海市的农业生产者极大可能采用粗放经营,对农业生产管理采取的也是点到即止,这样也会影响粮食产量。

4 建议

以上海市为鉴,为了缓解农村流动人口与区域粮食产量之间的矛盾,也为了实现维护国家区域粮食安全的目的,在处理以增加区域粮食产量为目的的流动人口问题时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农村流动人口成为事实之前,可以科学合理而有效的控制无序流动人口,实现人口的和谐流动。具体措施有:

(1)加大农业投入: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投入[2-3]。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就业的机会也大幅增加,通过对农业的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条件。在农业条件改进和农业生产的利益驱动的双重前提下,一则可以增强流出地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农业生产力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增加粮食产量;再则可以降低流出人口外出打工的就业成本和就业风险,降低流出人口数量,缓解流动人口给流入地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弊端。

(2)设立农业生产企业: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产品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同时在农产品需求扩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吸引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当地人口外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区域粮食产量的安全。

二是在农村流动人口已成事实时,可以有序而合理的引导流动人口。具体建议有:

(1)改变就业方向:加大流动人口的疏导,正确引导流动人口,使人口流动合理化,这将大大降低流动人口的副作用。流动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赚钱目的,大多数流动人口从事的行业又基本上为第二、第三产业,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流入地粮食需求量会增加。但是假设流入地从事农业产生人数一定,农业技术又难以短时间见效,加之农业比较利益较低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积极性不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可能进一步下降,粮食产量势必下落。因此国家与政府要适当引导流入人口,给予一些实际实惠的政策,鼓励和引领流入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样可以达到转移农村流动人口就业压力和保障区域粮食产量的双重效果。

(2)加大国家补贴和扶持:加强农业保护政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增强农业生产的吸引力,可以避免流出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量流失[3-4]。通过国家制定的各种农业补贴和扶持政策,如价格补贴、最低粮食收购价和种粮补贴等措施,可以增加农业比较利益,吸引流出地人口的种粮的积极性,减少外出机会,进而既降低了流动人口数量,又实现粮食产量增加的目标。与此同时,这些补贴与优惠政策,也可以吸纳一部分流入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在流入人口逐年增多的大背景下,如果国家政策配合得当,流入人口又确实看到实在的农业生产利益,感受到种粮有利可图,从一定角度而言,也可以实现区域粮食产量的逐步提升,最终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的目的。

[1] 朱韵洁,贺浩亮.流动人口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2009,23(4):32-36.

[2] 师迎春,王良健.农民家庭收入变化的人口流动因素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西北人口,2007,28(5):70-74.

[3] 魏君英,何蒲明.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6):100-101.

[4] 何蒲明,黎东升.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9,(2):85-92.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者协整流动人口
俄罗斯农业生产者收益或因出口关税损失10%~15%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农业生产者补贴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