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0-06-08汪涛
汪 涛
我科自2007年—2009年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09年5月住院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8岁~82岁,平均65岁;伴高血压病病史 18例,糖尿病病史 16例,吸烟 14例,高脂血症21例,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7例,心源性休克 2例。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6岁~78岁,平均63岁;伴高血压病病史17例,糖尿病病史17例,吸烟15例,高脂血症22例,心律失常6例,心力衰竭6例,心源性休克 1例。
1.2 诊断标准 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30 min,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ST段正常或压低等非特征性改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止痛、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0.3 g/d,3 d后改为0.1 g/d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首剂300 mg,以后75 mg/d;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降脂治疗:应用他汀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硝酸甘油静脉输注,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处理,抗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抗休克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记录用药前后每天胸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变化,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胸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减少>90%,静息时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下移恢复正常或ST段下移恢复≥0.1 mV,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峰值提前;有效:胸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减少10%~90%,静息时心电图原有呈缺血性下移的ST段恢复(0.05~0.10)mV,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峰值提前;无效:胸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减少均达不到以上标准,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峰值无提前。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别 n Fib(g/L)D-D(mg/L)CRP(mg/L)治疗组 治疗前 28 3.98±0.32 0.96±0.43 41.12±7.73治疗后 28 2.37±0.281)2) 0.38±0.121)2) 14.28±5.481)2)对照组 治疗前 28 3.88±0.36 0.94±0.42 42.03±7.82治疗后 28 3.26±0.32 0.46±0.34 36.64±6.7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冠状动脉闭塞后20 min~30 min,受其供血的心肌即有少数坏死,开始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从心肌急性缺血到坏死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心电图上出现缺血相应区域ST段抬高时,已提示此时对应的冠状动脉已经闭塞而导致心肌全层损伤;如不伴有ST段抬高,常提示相应的冠状动脉尚未完全闭塞,心肌缺血尚未波及心肌全层。在治疗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宜行溶栓治疗,主要是因为此类患者冠脉内血栓常为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接受抗栓治疗比溶栓治疗更为有效;其次是缺血相关冠脉并未完全闭塞,溶栓治疗对改善冠脉狭窄程度有限,反而可致AM I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
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而形成血栓。Fib是由肝脏合成的Ⅱ类急性相血浆糖蛋白,很可能在ACS发生前作为肝急性相蛋白的Fib参与了炎症过程,而斑块破裂后又参与了血栓的形成[1]。纤溶凝血系统异常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D的升高说明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活性的改变,是证实体内存在高凝和继发纤溶的特异指标,也是判断冠脉缺血性疾病的早期指标[2]。在冠状动脉内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的过度中,血管壁局部的炎症程度决定了斑块的稳定程度。ACS者的血清CRP水平不但是斑块不稳定的指标,且升高程度与远期预后及未来冠脉事件密切相关[3]。
疏血通注射液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地龙、水蛭等。地龙含蚓激酶,具有高效抗凝、促纤溶作用及降解其他蛋白质的作用。水蛭含水蛭素(含65个氨基酸的多肽物质)是目前已知最强效的凝血酶抑制剂。临床研究表明,疏血通注射液可以降低Fib、D-二聚体、CRP,具有抗炎、抗栓的功效;临床疗效较好,总有效率89.3%,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也未发生急性心脏事件。
[1]董平拴,张薇.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相关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3):199.
[2]Antoni BG,Jose M,Miquel S,et al.D-Dimer is an early diagnostic marker of coronary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J].Am Heart J,2002,140:379.
[3]白书玲,李建军.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8):76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