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骨髓铁染色方法的比较
2010-06-07郑文宏彭玉林
田 露,郑文宏,汤 萌,彭玉林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1)
铁染色是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之一,它反映机体内铁的储存和利用情况,用于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非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铁染色原理是正常人骨髓中的储存铁主要存在于骨髓小粒和幼红细胞中,骨髓中的铁在酸性环境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形成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2]。本文就铁染色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染色步骤更简单、更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常规染色液 临用时,在试管内先放200g/L亚铁氰化钾5ml,再将浓盐酸慢慢滴入,边滴边摇,直到出现白色沉淀为止,然后再滴入亚铁氰化钾至白色沉淀消失为止[4]。
1.1.2 简易染色液 临用时,将20g/L亚铁氰化钾与2%盐酸等量混合配成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
1.1.3 选取40份2009年以来含有骨髓小粒的标本,每份2张。
1.2 染色方法 (1)一张骨髓片用甲醇固定10min,另一张不用固定。(2)已固定的骨髓片用常规新鲜配制的染色液覆盖其上,未固定的用简易染色液覆盖其上,同时染色30min。(3)流水缓慢冲洗1min,晾干。(4)用0.2%核固红复染1min。(5)用流水冲洗,晾干,镜检[1]。(6)观察细胞外铁的阳性强弱和细胞内铁即铁粒幼红细胞的百分率。对两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细胞外铁:40份标本结果完全一致,两种染色方法结果无差异。
细胞内铁:两种染色方法中有核红细胞铁粒幼细胞阳性百分率,经配对 t检验分析,得 t=0.512,查 t值表,P>0.05,结果无显著差异,两种染色方法效果一致。见表1。
表1 两种骨髓铁染色方法铁粒幼红细胞百分率结果
3 讨论
常规染色方法中骨髓片都要用甲醇固定,是为了防止有核细胞形态的溶解、破坏。本试验证明未用甲醇固定的骨髓片,其成熟红细胞和有核细胞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可以省去甲醇固定步骤,使染色方法更简单省时、省试剂。
酸性亚铁氰化钾不稳定,易被氧化成络合物的配位体发生改变而失效,因此,要求临用时新鲜配制。常用染色液中的200g/L亚铁氰化钾溶液,配制时不易溶解,而且需要量大,浓盐酸有强腐蚀性,用浓盐酸与亚铁氰化钾混合时易因放热反应而引起试管爆炸,发生危险。简易染色液中的20g/L亚铁氰化钾溶液溶度低,易配制,2%的盐酸是稀酸,使用安全。
我国贫血的发病率高达20.1%,大部分为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简易方法染色效果好,具有简单省时、省试剂,安全的优点,适合临床工作的需要。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62-162.
[2]许文荣,王建中主编.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75.
[3]王宏梅,李福德,姜永芳,等.临床血液学杂志[J].2008,21(7):377-378.
[4]刘志洁,黄文源主编.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