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光轴向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置入术后散光影响分析

2010-06-07宋之都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7期
关键词:颞侧散光曲率

宋之都 ,邹 鹏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吉林长春 13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93046部队眼科,吉林长春 130000)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的成熟治疗技术,对于改善患者视力具有理想的效果[1],白内障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散光,同时手术操作也可能造成散光,影响视力的综合质量及手术效果,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不同的角膜手术切口的选择对于患者术后散光的影响不同。本文就散光轴向切口对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后患眼散光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住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72例(72眼),其中,男 32例,女 40例;年龄57~79岁,平均 67.6岁。所有患者均诊断明确,并除外合并翼状胬肉或者曾经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有角膜翳的患者、有圆锥角膜等影响角膜曲率测量的患者,排除既往有内眼手术史及角膜病变患者。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颞侧切口组及散光轴切口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视力情况及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颞侧切口组采用颞侧左眼3点或者右眼9点位置透明角膜斜行切口,散光轴切口组采用角膜最大散光轴方向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采用角膜穿刺刀垂直角膜平面刺入约1/3角膜厚度,然后斜行潜行1.5~2.0 mm刺进人前房,向前房内注入适量黏弹剂,中央直径5~6 mm连续环形撕囊,采用水分层即水分离,晶体核超声乳化,残余皮质及核碎块注吸,用推注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注吸适量黏弹剂,切口水密形成前房,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

1.3 观察指标

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术眼视力,以角膜曲率仪(YZ38型)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度采用矢量分析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术后1个月颞侧切口组矫正视力为(0.74±0.14),散光轴切口组矫正视力为(0.73±0.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切口组角膜散光度为(0.82±0.19)D,散光轴切口组角膜散光度为(0.56±0.15)D,颞侧切口组角膜散光度大于散光轴切口组 (P<0.05); 颞侧切口组角膜曲率为 (43.90±6.24) D,散光轴切口组角膜曲率为(44.30±5.97) D,两组患者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曲度比较(x±s)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病,是引起老年人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乳化超声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十分肯定[2]。伴随着眼外科技术的发展,眼科手术视力改善的评价已经从单纯的矫正视力转变为包括散光度在内的综合视力质量评估。研究显示,超过95%的白内障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角膜散光的存在是影响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3]。临床研究显示,白内障乳化超声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切口位置的选择、切口的大小与术后患者角膜散光度具有明显的影响,切口愈大,术后散光度愈大;切口位置愈靠近角膜中央,术后散光度愈大。在对颞外侧切口及正上方切口的比较中发现,两种切口对于术后患者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及散光度的回归具有不同的影响[4]。国外学者在子午线嵴做切口也得出类似结论,证实切口的选择对角膜散光度存在直接的影响。笔者采用角膜最大散光轴线方向做切口行白内障乳化超声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术后1个月对患者的矫正视力、散光度及角膜曲率观察发现,同经典的颞侧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及角膜曲率无明显差异,而散光度轴向切口的术后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颞侧切口组,说明散光轴线方向的透明角膜切口对于患者散光度的消除具有优势,而对于矫正视力的改善能够取得颞侧切口等降低;体感诱发电53例,正常13例,异常40例(75.5%)。

3 讨论

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炎性脱髓鞘疾病。以往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西方国家,我国属于低发区,但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现本病较前增多。文献报道全国各地MS发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MS并不属于少见病[1],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MS是青年人致残的重要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S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其发病具有性别差异,全世界男女比例约为1∶2,女性发病率高的原因虽尚不十分清楚,但性激素却起了重要作用[2]。本病多在10~50岁发病,国内总体来看,平均发病年龄介于27.1~33.6岁,平均在30岁左右。据国内一组645例报道,男性占43.7%,女性占56.3%;国外一组812例报道则男性占36%,女性占64%。本组发病年龄18~57岁,以20~40岁居多,发病年龄与国内报道相近。男39例(40.6%),女57例(59.4%),男女比为2:3,性别比则介于上述两组报道之间。

本组病例中,以急性起病较多,占59.4%,其次为亚急性,占25.4%,慢性者较少占17.6%,与国内资料急性占45.3%、亚急性25.4%、慢性29.3%相接近,说明国内MS发病形式存在差别,以急性起病较常见。诱因方面,本组诱因最常见为感染。感染和外伤可造成髓鞘损害,释放的髓鞘成分作为抗原引起进一步的自身免疫反应,可造成免疫紊乱。

国内外共同的常见首发症状有感觉障碍、肢体无力、视力障碍和步态不稳等,而以周围神经和大脑症状为首发者少见。视力障碍是我国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40.6%,本组病例首发症状亦以视力障碍多见,占42.7%,其次是肢体无力及感觉异常。

由于MS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多个部分,所以症状体征多种多样。本组病例中,以疲劳、锥体束损害及肌阵挛等运动障碍为最常见,可能与锥体束行程较长有关。感觉异常也较常见,占70.8%。Lhemitte征,多数认为是脊髓后柱受刺激所致,目前已公认为一种常见的致残症状,本组稍低于国内报道的3.1%[3]。视神经损害占63.5%,比国内报道的50.4%[4]稍高。另外,43例(44.8%)患者有抑郁症状,说明在MS并不少见,可能直接与病理生理、影响日常生活以及治疗药物(干扰素和激素与抑郁症微弱相关)有关[5]。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其心理问题。此外,小脑症状(54.3%)、括约肌功能障碍(76.0%),性功能障碍53例(55.2%),精神症状5例(52.1%)均超过半数,眼球活动障碍(24.0%)、面瘫(19.8%)也占一定比例。综上所述,多发性硬化病变可累及视神经、脊髓及脑干,小脑半球及大脑半球的白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诊断上造成困难,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

辅助检查在M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脑脊液检查87例,24 h IgG合成率升高37例(42.5%),大便潜血(OB)阳性为 31 例(35.6%),低于王军等报道的70%[6]。

本组病例受检者中视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阳性率分别为80.7%及70.8%。有些病例无视力障碍而视觉诱发电位异常,有些无听力障碍而脑干诱发电位有异常,表明诱发电位对检测出亚临床M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00年的McDonald标准已将MRI用于MS的诊断,并第一次明确地说明时间和空间多发性的MRI证据,从而有利于对患者作出早期诊断。MRI可清楚地显示脑和脊髓内的MS病灶,是诊断MS的重要手段[7]。本组患者全部行MRI检查,异常82例(85.4%),与国内张华等[6]报道的84.7%相近。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密切结合临床与MRI检查,可提高MS诊断的准确性。

[1]周文斌,崔玉真,肖波.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6):373-375.

[2]郑雪平,胡学强.女性多发性硬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9,16(1):71-73.

[3]胡学强,麦卫华,王敦敬.多发性硬化4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2004,37(1):7.

[4]黄德晖,吴卫平,蒲传强,等.多发性硬化2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3,10(3):373-375.

[5]王新德.现代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72.

[6]张华,许贤豪.多发性硬化脑内磁共振病灶分布及特征[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2,9(2):117-119.

[7]于春水,李坤成,段云云,等.182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5):684-686.

猜你喜欢

颞侧散光曲率
大曲率沉管安装关键技术研究
一类双曲平均曲率流的对称与整体解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半正迷向曲率的四维Shrinking Gradient Ricci Solitons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翼状胬肉对眼角膜内皮质量的影响*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Esn+1中具有至多两个不同主曲率的2-调和超曲面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与颞侧分支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