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拒绝注射胰岛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06-07李宜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胰岛低血糖胰岛素

李宜华

2006年1 月至2008年3月,我们对80例拒绝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下文称糖尿病)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0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男42例,女38例,年龄42~75岁。病程:初诊1个月~20年,文化程度:小学24人,初中30人,高中20人,大专6人,经医师诊治均需要注射胰岛素。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80例拒绝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患者不会填写的,由家属或护士代填,回收率100%,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原因,进行了相关胰岛素知识的讲解,指导患者或家属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耐心的疏导。

2 结 果

2.1 拒绝注射胰岛素原因,见表1。

表1 拒绝注射胰岛素原因分析表

2.2 根据80例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的不同原因,针对性的指导和疏导,76例患者愉快的接受了治疗,有效率95%。

3 护理对策

3.1 健康教育

调查中发现,95%的患者对胰岛素知识不了解,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讲明血糖控制不稳定,长期不达标,会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酸中毒及心血管、脑血管、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发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胰岛素的作用机理、适应证、注射方法、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应用胰岛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 加强疏导,减少误区

调查中92.5%的患者产生误区,认为:①2型糖尿病不需要注射胰岛素。②应用了胰岛素再用其他药物无效了。③胰岛素越用剂量越大,撤不掉了。告知患者胰岛素是一种激素,是胰腺的B细胞分泌的,人体本身就存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同样缺乏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有促进B细胞分泌胰岛的作用,长期吃口服降糖药,起到快鞭抽病马的作用,可导致B细胞功能衰竭,血糖不能下降,只有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才能控制血糖,所以导致了用上胰岛素撤不掉的结果。胰岛素对B细胞有修复和保护作用,如果早期应用,也就是在口服药尚未完全无效,还残存一定的B细胞功能时应用胰岛素,可使B细胞得到休息,其功能逐渐恢复,起到帮助推车的作用,不仅可停掉胰岛素改口服药,而且有的年青患者还可以停掉口服药。在糖尿病强化治疗中,随着血糖的改善,B细胞功能的恢复,机体的自身对血糖的调控也可以得到恢复[1]。

3.3 正确的注射方法,减少患者疼痛

75%的患者担心疼痛,还有的患者见到注射针就紧张,担心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带来许多痛苦。为减轻注射时的痛苦,在注射时做到:①胰岛素从冰箱拿出后在室温中放置20min后再注射,避免了因温度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②选择针头细而锐利,型号合适的注射器,有条件的患者选择胰岛笔注射,疼痛会明显降低。③消毒待酒精挥发干后再注射,因酒精从针眼被带到皮下易引起疼痛。④改变进针角度,垂直注射较斜刺皮下注射可减轻疼痛。较胖者可垂直进针,较瘦者可斜刺皮下。⑤定期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与上次注射部位保持2cm以上的距离,避免2周内在同一注射部位注射,左右交换,勿在皮肤感染、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的部位注射。⑥住院期间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注射方法,出院前在护士的指导下,正确注射2次以上。

3.4 预防和处理低血糖反应

93.8%的患者担心注射胰岛素易引起抵血糖反应。①注射胰岛素前,应了解患者的食欲,饮食准备情况及食物种类,能否按时进餐,让患者知道胰岛素剂量与进食量的关系,注射时间与进食时间的关系,注射胰岛素15~30min内进正餐,不可推迟,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②晚餐前使用混合胰岛素者,可在睡前适当少量进餐,以免夜间发生低血糖反应。③静脉滴注胰岛素时,应按医嘱准确执行胰岛素的剂量、时间及滴入速度[2]。抽取中效,长效胰岛素时要摇匀,剂量要准确,按时注射,注射时应回抽看有无回血,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在血管内。④护士加强巡视病房,尤其是夜间患者熟睡时,夜间巡视病房更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夜间熟睡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降低,如果患者全身出汗、呼之不应等情况,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应及时监测血糖。如发现患者消化功能减退,进食量减少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⑤患者运动易在饭后1h进行,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出低血糖。注射胰岛素1h左右不宜运动,空腹不易运动,运动结束后不应立即洗澡,因运动促进胰岛素吸收,增加血糖消耗,易发生低血糖。⑥定时监测血糖,因测定血糖得到的客观结果,可使患者清楚自己的血糖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督促患者采取遵医行为[3],同时预防了低血糖。⑥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低血糖反应和处理方法,特别是加强老年患者的护理指导,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表现、危害性及处理方法,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妥善自我处理。指导患者外出时携带糖果、饼干及“糖尿病急救卡”,注明姓名、疾病、联系方式、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发生昏迷时,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及简单的处理措施。

3.5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当空腹血糖>11.1mmol/L,抑制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75%的患者担心自己不是专业人员,不会无菌操作,消毒不严格,会引起感染。护士注射胰岛素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应用胰岛素笔时,按时更换注射针头,如发现注射部位红,肿等异常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

4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抵抗增加为特征的,患者在确诊时胰岛B细胞的功能减少多达50%,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随着病情发展,胰岛B细胞功能仍在进行下降,其下降速度取决于糖尿病发展速度,采用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或减少胰岛B细胞压力的惟一手段,使B细胞休息,就是应用胰岛素,促使B细胞功能恢复,可达到稳定糖尿病病情和延缓糖尿病病情发展的作用。早期使用胰岛素,尤其是初发的2型糖尿病是治疗的最佳时机,此时胰腺B细胞受损的功能是可逆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辅以胰岛素抵抗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大部分患者的B细胞可恢复功能,可摆脱药物治疗。胰岛素和C肽释放功能明显增强,随着胰岛素的作用,在血糖改善的同时,发生了低血糖反应,表明了内源性胰岛素的产生,故许多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

目前,我国存在着许多应该应用胰岛素治疗而没有应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致很多并发症提前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是因为医学知识严重缺乏,未能正确认识胰岛素,未能正确应用胰岛素。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充分认识胰岛素是人体应该存在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激素,注射胰岛素不会成瘾,不会使病情加重。胰岛素不存在胃肠道反应,对肝、肾无毒、副作用。随着胰岛素笔的广泛应用,给患者带了很多方便,胰岛素笔设计科学、精确、只要掌握好用药剂量、饮食、运动、发生低血糖的机率很小。针头小,痛苦小,容易学会,容易保存和携带。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及早正确应用胰岛素并配合饮食、运动,使血糖控制平稳并且能达标,将糖尿病拦截在终生病之前,还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 翁建平,李兵.短期持续胰岛素注射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B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10-14.

[2] 郜青,高莉萍,史晓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A):1351.

[3] 张玉枝.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5-217.

猜你喜欢

胰岛低血糖胰岛素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