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0-06-07胡玮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3期
关键词:重庆市通气机械

曾 颖 姚 莉 胡玮琳

1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呼吸科(400014)

2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400014)

3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400014)

机械通气包括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有创通气又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抢救严重呼吸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近两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成熟完善,呼吸机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频繁。而呼吸机是临床上风险最高的治疗设备[1],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机械通气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机械通气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应用机械通气患者212例,男178例,女34例,年龄65~102岁,平均年龄(78±3)岁,行无创通气122例,气管插管69例,气管切开21例,机械通气时间7h~3年。使用机械通气后明显缓解152例,占71.7%,部分缓解44例,占20.8%,症状改善不明显16例,占7.5%。

1.2 方法

将212例护理病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患者每出现一种问题均记录在案,若一个患者一种护理问题发生多次,按一人计算。统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发生率。

2 结 果

本组病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以不能及时处理报警、气道湿化不足、舒适度改变发生率较高,见表1。

表1 212例护理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发生率

3 结果分析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由于各种原因,筹建中的ICU病房一直未拿入临床使用,因此各科的危重患者及急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都只能在本科室进行处理。由于护士流动性大,各科需要行机械通气的病例有限,尽管每年医院都在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但当遇到机械通气的患者,护士还是有些生疏(除呼吸科外),对机械通气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到位,表现在插管前准备不充分,插管后,对常见报警不能处置,气道湿化不够,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对患者缺乏人性化的关怀等,究其问题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3.1 护士人力资源不足

一方面,由于护士待遇低,工作辛苦,特别是高年资护士,因上中夜班困难,部分要求调入后勤,导致临床护士相对短缺。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人们需求的提高,对护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内容大幅增加,以前的打针,发药,生活护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新技术。再有,单位现有的用工模式,使医院在编护士逐渐减少,只能大量使用聘用护士,而这部分护士流动性大,不稳定,即使有新的临床护士及时补充,但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出现了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不到位的现象。

3.2 缺乏专科护士,护士对专科知识不熟悉

由于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病房还未投入使用,因此各科的危重患者及急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都只能在本科室进行处理,由于病例数受限,因此医院缺乏一批在机械通气方面比较熟悉的专科护士。同时由于由于护士流动性大,她们对专科知识不熟悉,尽管通过带教老师的培训,但是年轻护士更多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评估患者时,由于掌握知识的局限性,不能及时、全面评估,造成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当病房(除呼吸科外)有机械通气的患者时,尽管有呼吸科护士指导,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讲到。因此,使用呼吸机过程中,部分护士对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认识不足,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回答处理,不仅引起家属或患者的不满,同时影响患者愈后,延长住院时间。

3.3 部分护士缺乏良好慎独精神

很多时候护士的操作是在没人监视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就要求护士要有良好慎独精神,高度的责任心。一些护士不注重这方面的修养,出现一些因责任心不强而发生的问题,如气道未按时湿化,吸痰时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未定时翻身等给患者造成并发症的发生。

3.4 法律意识不强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只注重自己如何完成当天的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重视不够,而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病情往往危、急、重,随时可发生意外,护士所有的操作都在家属的眼皮下,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家属不满,甚至投诉,引发医疗纠纷。

4 对 策

4.1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密切相关[2]。随着《护士条例》的出台,对临床护理人员的配置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在2010年,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达到床护比1∶0.4,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护理人员配置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给临床护理人员配置提供了较好的法律保障。针对目前护理队伍中聘用人员多,流动性大的特点,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采取了给聘用护士购买“5”险 ,提高奖金待遇,加强人性化管理等方面稳定护士队伍;同时,通过市卫生局公招,加大在编护士的编制,这些措施使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进一步提高。

4.2 注重护士机械通气专科知识的培训及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2008年起,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形成上级医院—本院—科室相结合的三级培训体系,每年医院将派3~5名护士到上级医院培训,回来后全院传达。护理部每月组织专题理论讲座1-2次,每年开展机械通气操作培训班一次,科室根据呼吸机使用情况,出现问题,每周开展专题讨论学习一次。医院制定了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机械通气观察数据记录表,规范了操作程序,观察内容,让护士有据可依。同时护理部每年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让全体护士从观念上转变,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规范护士行为。

4.3 尽快将ICU病房投入使用,集中资源让患者受益

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病房每年将收治大量的危重患者,以及医院开展的新技术的患者等,不仅使患者集中化,医院设备集中化,也使管理集中化,否则,不仅造成医院资源浪费,也是医院医疗纠纷高发的根本原因。目前,院领导已引起重视,已于去年开始筹建ICU病房,今年年底可能投入使用,由于所有护理人员都通过专业严格培训,相信机械通气的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将进一步降低。

4.4 完善质控检查标准,加强院科两级质控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3]。首先针对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目前机械通气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护理质量标准,加强对专科护理知识考核,护士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求每位护士必须熟悉检查标准,并将标准与实际切实结合。其次医院建立院科两级机械通气护理质量质控组,科室以病房护士长为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组成质控小组,随时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检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当事人提出。护理部不定期到病房抽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院质控会上进行分析、讲解,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护士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执行者及病情的密切观察者,只有建立完善的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标准,不仅规范护士的行为,也对护士进行机械通气的护理起指导作用。随着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新进展,护士需不断学习,减少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按照规范,以慎独精神,确保患者的安全作为基本准则,保证机械通气安全、有效。

[1] 周丹,刘延武.机械通气的临床培训和质量保障[J].医疗卫生装备,2004,9:39-40.

[2] 杨维.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患者满意度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12(42):1119.

[3] 郭忠荣.1272份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64.

猜你喜欢

重庆市通气机械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调试机械臂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不通气的鼻孔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