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2010-06-06江美莲傅燕青
江美莲 ,黄 梅,傅燕青
(1.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 518102;2.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 518101)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主要与喂养方式、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铁质有关。为了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寻找预防措施,笔者于2006年1月~2009年5月选择我辖区儿保门诊866例3个月~1岁婴幼儿体检标本,根据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及缺铁情况,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5月我辖区儿保门诊3个月~1岁婴幼儿,共866例,其中,男婴500例,女婴366例;月龄3~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婴幼儿均为出生体重≥2 500 g的健康足月儿。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380例)、混合喂养组(240例)和人工喂养组(246例)。三组婴幼儿的男女比例、月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取婴幼儿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血常规由BECKMAN COULTER Ac.T 5diff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清铁蛋白由BECKMAN COULTER UnicelTMDXI 600化学发光检测仪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婴幼儿的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GB)和血清铁蛋白(Ferritin)。登记婴幼儿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种类。
1.4 诊断标准
参照我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贫血标准[1]:出生后 10 d内新生儿 HGB<145 g/L;10 d至不足 3个月婴儿HGB<100 g/L;3个月至不足6岁HGB<110 g/L为贫血。缺铁参照标准[2]:血清铁蛋白<10 ng/ml,即为贮铁不足。
1.5 喂养方式划分标准
母乳喂养:出生后6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出生后无母乳,完全喂配方奶粉;混合喂养:部分母乳加配方奶粉。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纯母乳喂养组贫血率为7.89%,混合喂养组为19.58%,人工喂养组为27.64%,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纯母乳喂养组缺铁率为10.00%,混合喂养组为23.75%,人工喂养组为31.30%,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三组婴幼儿贫血率和缺铁率的比较[n(%)]Tab.1 Comparison of the anaemia rate and iron-deficiency rate in three groups[n(%)]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营养缺乏病之一,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最高。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66%的铁存在于血液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中。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乏时会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可引起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缺铁还会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婴幼儿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其对营养的需要也是最高的,因而喂养方式及营养素的供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除非纠正铁的缺乏,否则这些缺陷持续存在。暂时缺铁却导致了不可逆的发育迟缓,因此,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点在于预防[3]。
本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作为主要的喂养方式,其贫血发生率及缺铁率明显低于人工和混合喂养。母乳中含铁虽不高,但其吸收率高达50%,吸收率是牛乳的5倍,但目前由于配方奶粉中添加铁的含量明显高于母乳含量,所以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及缺铁率明显低于人工和混合喂养的原因除了吸收率高之外,可能还有以下原因:①母乳中含有较多特异性免疫细胞和抗体,可吞噬、杀伤和消灭病原微生物,提高了婴儿免疫功能,从而不易因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细胞破坏而影响铁的摄入量。②母乳中含有的乳铁蛋白不仅能竞争性夺取需铁性细菌(如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等)的铁,即能消灭及杀死细菌,又能提高母乳中铁的含量[4]。③母乳中含有SIgA可保护婴儿肠黏膜不受微生物侵入,并与病原体结合,促其排出体外。其他如双歧因子等物质可促乳酸杆菌生长,故母乳喂养不易发生肠道疾病,从而不影响婴儿对铁的摄入量[5]。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发展是渐进和连续的过程,包括铁减少期(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和缺铁性贫血期三个阶段。在ID期和IDE期不一定会出现贫血症状,但到了缺换性贫血期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本组结果(同一喂养方式缺铁率均比贫血发生率都高)与之相同。正常纯母乳喂养5个月内的足月产婴儿,其铁储存及母乳中的铁足够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但如果6个月后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不及时添加辅食,那么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铁储存要高于母乳喂养[6]。所以不管哪种喂养方式,婴幼儿6个月以后必须给予添加辅食,同时注意辅食的质量,不能单单给婴儿一些米粉、米糊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而忽视添加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等含铁丰富的食品。实验证实,铁剂治疗可逆转缺铁性贫血导致的发育迟缓,但婴儿慢性、严重缺铁和贫血在治疗后,对行为、发育的损伤可持续10年以上,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损害[7]。所以,笔者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1]廖清奎.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39.
[2]Makrides M,Leeson R,Gibson RA,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increased dietary iron in breast-fed infants[J].JPediatr,1998,133(4):599-562.
[3]Moy RJ.Iron fortification of infant formula[J].Nutr Res Rev,2000,13(2):215-227.
[4]苏宜香,杜敏联,蒋桌勤.小儿营养与营养性疾病[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519-525.
[5]计晓鸣,李毅明.膳食营养与缺铁性贫血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1989,29(4):37.
[6]施玉梅,于莹.婴幼儿铁营养状况与喂养方式的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8):20-21.
[7]张义琼,朱易萍,周晨燕,等.儿童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4(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