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建初中语文感动课堂

2010-06-04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感动导语语文教学

王 哲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这种情感的投入和调和。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全力开发语文课堂的感动因素,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导语 感动

感动是什么?感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语)。它是教材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投入和调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语文教学倘若没了感动,就只是死水一潭。那么,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创建感动课堂呢?

一、教师必须充分发掘教学中的感动因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建立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教材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从以下方面酝酿好自己的感动情绪:

1.多方、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结点。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需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要感动于文中的人情美、言辞美等。同时,还要紧紧扣住文本中的情结点切入教学,感动才会如约而至。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作者家长里短地叙述至深的父爱,这种父爱学生于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但又很难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这种深沉的父爱。因此,在让学生接受这一点的时候,教师不妨多选几篇或举几个关于父爱的例子,这样文中那真切动人的父子挚爱深清,就会感动每一个人。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在听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文中语言寡淡,而是处处皆动情。

2.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语。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它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在实际授课中,笔者主张,好的导语应当紧扣教材的情结点,使之成为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无声的陶冶和感染,从而奠定课堂教学的感动氛围。深情的导语,教师融合了自身的喜怒哀乐的激情,同时也诱出了学生的欢笑或泪水,这无疑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勤于赞扬学生个性化的真知灼见和富有闪光点的精彩发言。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给予了师生畅所欲言的广阔平台。在课堂上,只要教师时时处处留心倾听,学生富于个性化的真知灼见和富有闪光点的精彩发言就足以让你吃惊和感动。为此,教师要及时把自己的感动告诉给学生,这样,他们将会为教学内容的理解投入更多的热情。

4.在教后反思中,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表现而感动。在教后反思中,教师往往有两种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当回想起课堂上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或教学中的疏漏、失误时,我们无不为自己的表现与学生的表现而激动。这种激动将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使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只有这样,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

二、强化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使师生双方的感动充分发挥、相互激励、相得益彰

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这就容易形成教材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课堂活动中,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激发学生感动的因素有很多:①学生会从教师的激情导入中得到颇多感动;②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研习中会采撷到感动;③在师生的广泛交流与沟通中,学生会体验到惊奇、感动;④学生在用语言传达感动的过程中,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师生无数的感动。

当教师的感动与学生的感动产生契合时,就有了师生的共鸣,而通过共鸣,就可开启对方的心灵,唤起其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样,过去那种呆板、单调的课堂就可以得到彻底改变。师生就可在“共享”中“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感动”是一种生命的诠释,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人性的拷问。感动始终是一种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乳汁。对于感动,师生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吮吸着它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猜你喜欢

感动导语语文教学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阔腿裤的小秘密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也许一个转身,你就已经泪流满面